分卷阅读291


众期待的亲王登上了太子之位。

又三日,李世民连东宫还没有搬进去,就接到了李渊禅让的旨意。

李世民:?

李渊:“我老了,未来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

长安城这么多百姓,人多口杂,天机禁之不绝。

这样的大唐还是交给二郎吧。

说实在话,正如李建成所言,李渊还真觉得自己收拾不了现在的河山,据说以后还有什么水灾、旱灾、蝗灾……

李世民就这样在“万众瞩目”下登上了皇位。

刚登基没多久,李世民发现了一件怪事。

李渊派人去请苏定方,没出一个月,朝堂上就来了七个苏定方。

两个武功苏氏的旁支,三个长安附近的百姓,还要两个一看就是胡人。

深目高鼻的卷发胡人嘴一咧,笑道:“我的汉姓是苏,名字叫定方。我看到天幕上有蕃将封王,不对,大唐这里叫国公。我要去参军,也要封国公。”

李世民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这是他接待的第六人。

这人一看就不是灭西突厥的样子,但考虑到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李世民就让人先到军队报道,从小兵做起。

最后一个进来的人是一位一米九的魁梧女子,约莫二十多岁。

她道:“俺叫苏锭芳,意思是一醒来就闻到银锭的芬芳。天幕要找苏定方,上面还有女将,说不定指的是俺。俺力气可大了,能扛动五百斤的粮食。”

他读书多,这个不用看就知道不是苏定方。要是苏定方是女将,按照年代,天幕在阿姐之后就该说她了。

李世民正要摆手让人退下,但突然想起了观音婢,于是问道:“苏娘子,可否一试?”

苏锭芳闻言扫了一圈,没有看到合意的,想起进来门口对摆了两只大铜缸。铜缸里灌满水,种了莲花。

“陛下稍等!”苏锭芳一拱手,然后大步走出去。内监正要呵斥,就被李世民阻止。

李世民回过头时,整个人都惊呆了,只见苏锭芳抱着种莲花铜缸进来。

这……这……这连缸带水至少有七八百斤!

“真猛士也!”李世民赞叹道:“来人,赐帛两匹,你可愿在宫中为护卫女史?”

苏锭芳问道:“能打仗吗?”

李世民:“不能。”

苏锭芳又问:“不是说有个平阳昭将军是女的,我跟她也不行吗?”

李世民一顿道:“阿姐已薨,昭是阿姐平阳公主的谥号。”

苏锭芳遗憾道:“哦,原来这样啊。那陛下你看着安排吧,天幕说你是明君,俺都听你的。”

李世民道:“来人,将苏娘子带去面见皇后。等一下,苏娘子劳烦你把莲花缸搬出去。”

苏锭芳:“中。”

苏锭芳走后,李世民揉揉眉头,问道:“还有多少苏定方要来?”

内侍尴尬一笑,用手比划道:“在路上的有五十八个。”

“这算什么事啊?”李世民叹道。

李靖、李靖、尉迟敬德都在朝堂上应了名,但就苏定方这个名字没人领。

一开始,大家以为苏定方是刘武周麾下的那员悍将。有人反驳说那人的名字叫苏烈,和苏定方不是一人。

为了尽快将这个大才收入囊中,李渊和李世民都下令找苏定方。

“苏烈来了没?”李世民又问,他觉得苏定方应该是这个人。苏烈作战勇猛,胆气超群,为人忠义,这就是他理想中的名将啊。

正说着,有内监过来禀告说左武卫大将军秦琼过来求见。

李世民即位后,他的那些小伙伴按功劳各有封赏,秦琼就被提拔为左武卫大将军。

看见心腹爱将面有难色,李世民贴心地询问缘由。秦琼一脸羞惭地说道:“臣征战多年唯有一女,母亲和家人宠溺过甚。这些日子她闹着要改名字……”

秦琼抬起头看着李世民欲言又止,李世民摆摆手接道:“不就是改秦舒吗?朕准了。”

说完,李世民嘀咕道:“我刚才见了六个苏定方和一个苏锭芳,这有什么奇怪的。”

秦琼:“……陛下英明。那臣以后有儿L子了,是不是可以叫秦梦年?”

这回轮到李世民无语了,摆手道:“随便,爱叫啥叫啥,朕管不了这个。”

“臣谢陛下。”说完,秦琼还偷偷和李世民低声八卦道:“清河房氏是个大家族,我听说老房在家里为房如雪这个名字闹脾气呢。”

李世民稍一思索就明白了,道:“房如雪已经确定是老房的孙女,其他人房家人凑什么热闹。”

秦琼一笑道:“许是和老臣一样的心思。”

李世民突然一拍腿,道:“坏了。”

秦琼一惊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

李世民:“一个苏定方就引出这些人,那薛仁贵呢?朕要是征高丽,叫薛仁贵的肯定得有一个折冲府。”

这事极有可能。

秦琼想笑又不敢笑,安慰道:“陛下慧眼如炬,既然能发掘第一次,也能发掘第二次。”

李世民又揉眉头,道:“朕下一道诏令,禁言天幕谶纬。这也是为了保护后人,女帝女官女将什么的,朕什么都不知道,朕只知道把自己眼前的事情做好。”

秦琼道:“陛下英明。”秦琼说完事,不敢多打扰李世民的时间,正要告退,就被李世民叫住。

“你家小娘子要是真有志向,不如来宫中辅佐皇后做个女史。”

“臣谢陛下。”

一眨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李世民如历史一样开创了贞观盛世。

二十多年前的天幕谶言慢慢沉寂,这在很多年轻人看来是无稽之谈。

就好比有人对他人信誓旦旦地说,有一神鸟能做人言,他人皆不信。

但是“唐三代后有女武王者”“女主昌”之类的谶言依然出现了。

李世民又像父亲一样面临继承人抉择的难题,为了长孙皇后生下的三子皆活,他出于私心选择了仁厚的幼子李治。

当年一起征战的小伙伴死得差不多了,就只剩下长孙无忌、李勣等人在身边。

弥留之际,李世民紧紧握住李治的手,道:“年号一定要用永徽!要用永徽!千万千万!”

李治悲恸地答道:“是,儿子记住了。”

太宗薨逝,李治即位,改元永徽。

永徽元年五月,李治来感业寺拜祭太宗,与之前相好的武才人相认,互诉衷情,情难自已。

等长孙无忌李勣等老人知道这件事时,已经是永徽二年五月,怀孕的武才人被李治接到宫中,封为昭仪。

但是娇媚柔弱的武才人就像历史上的那些惑主的宠妃一样被长孙无忌等人忽略了。

他们以为未来已经改变,或者谥号为武皇的女子必定要汉武帝一样刚强坚毅,而非日日与萧淑妃争宠的武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