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


握住。

虽然新帝羽翼未丰,也并不排除会被反噬的可能,然而这已经是秦承业能够位儿子做的最尽力的一件事儿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顾云舒在朝堂里立着。

秦承业能够在去世前将戒尺留给顾云舒,可见其对云舒的信任。

他到最后,还是希望云舒能够教导好自己的儿子。

云舒跟秦承业的关系很好,自然也都明白周帝接下里对天下的打算。说实话,接下来只要新帝听话,他是能够好好辅佐的。

然而就在秦承业去世没过多久,北方另外两个藩镇在冬天的时候又来试探新帝的底线,多次跨过黄河骚扰,就是不打仗,但就是放出消息要攻打。

新帝连忙准备防守,然而北边军队在挑衅几次之后,就立马撤兵回城。

新帝被多次挑衅之下,终于怒不可遏,扬言要立马攻打北方。

云舒多次劝谏未果,并且知道新帝正在气头上,此时他即便拿出了戒尺抽打,也唤不回秦韶瑜想要给北方一些教训的心。

于是只好答应攻打,只是提出建议,在攻打北方,挫败敌军一次之后就停战。

就跟之前一样,打下人家一两座城池之后便放弃继续攻打,然后休兵养民,继续维持着现有的和平。

等打仗的条件足够充分的时候,再展开总攻。

新帝表面答应下来,云舒出于无奈只好妥协。

其实云舒有隐隐感觉到,接下来的局面他已经不好控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122章

冬日战争爆发, 好在国力强盛,这两年来虽然休兵,但只是不打仗,国内还是在加大征兵的。

因为周帝的原因, 北方一直没有敢打过来。

他们自然都知道周国国内的行动, 知道他们在征兵,知道他们在休战。但是他们曾经被周帝打过, 知道疼, 所以短时间内不敢跟周帝对抗。

如今新帝上位, 北方便急急忙忙地来挑衅。

云舒估计是他们三个藩镇内部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 想要趁着秦承业去世的这段时间, 弄垮周国。

其实周国现在兵力强健, 他们也不敢真的打过来,云舒能够猜测到, 他们只是试探跟挑衅。

目的就是为了拖垮周国, 从而使得他们引发内乱。

在云舒看来,一旦新帝中计,非要跟他们打。那么接下来北方战争肯定不会为了求胜利,而只为了拖延, 所以肯定会以守城为主。

云舒忽然觉得这种打法实在有些熟悉,思考了两天,才恍然发掘,这跟当初秦越他们跟西北郑、梁两国打仗的时候的战术如出一辙。

看来对方也是有刻意在学习周国的优秀战术, 而且在云舒看来,他们学得还不错。

春季一到, 冰面融化, 然而却仍然见不到新帝停战的意思。

云舒多次上表被驳回, 战争一直打到了夏季。从一开始的连连胜利,到如今的节节败退,不过是很短暂的时间。

在云舒看来,这却是十分正常的。

这日在议政殿内,云舒就说道:“冬季来临,他们知道咱们急着攻打,自然以守为主。如今咱们打仗的时间被拉长,打了几个月来来回回的才攻下那么两三座城池,士兵已经出现了倦怠的情绪。

对方发动攻击,咱们又有粮草方面的压力,城池不能丢,被迫专攻为守自然困难。皇上忽然发兵,之前我军并没有研究出一个攻打的战略,况且北方面积这么大,只是一条战线是难以攻打的,要多线一起作战方可。”

“顾云舒,那你为什么不早说?!”秦韶瑜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云舒,问道。

“陛下!”云舒的脸色冷了几分。主要是因为秦韶瑜又在那里叫他的名字了。

虽然是君臣,然而云舒是秦韶瑜的长辈,辅佐了前两代君王,又是秦韶瑜名正言顺的老师。

云舒不求人家一口一个“爱卿”,至少喊一句“先生”或者“顾大人”,要不然直接叫他的字也好,总比直接喊他名讳要强。

秦韶瑜被云舒冷脸,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言辞有些不大好,于是咳嗽了两声,说道:“咳咳,那顾爱卿为何不早说!”

“陛下当初说的,只是想要打到北方,并不想拉长战线。如此说来,原本今春就该撤兵。多条战线攻打,只会花费更多的军费跟人力,臣为何要说?

况且,陛下可还记得先帝临走时说过的话?先帝说让陛下休兵养民,三年休兵,陛下亲口答应的。三年时间原本就少了,如今又起兵燹,这不是智举。请陛下三思!”

云舒的意思很明白,当初秦韶瑜只是说了要打过去,给北方藩镇一些教训就撤兵的,如今又要继续打,是皇帝自己不遵守约定,而非他不想告诉秦韶瑜。

况且云舒的态度很明显,就是不支持他们继续再打,所以就算有办法也不说。

“不就剩下那么一两年的时间么?早两年开战怎么了?”秦韶瑜显然不明白云舒的想法。

“陛下,臣劝过了,不要打仗。这不但会拖垮国内的财政,而且容易让咱们内部出现祸患。想想当初西北攻打我们的时候,晋王是如何让西北撤兵的。

这跟北方的方法如出一辙,咱们的国力被早两年的战争给拖垮了。国如一个人,身体不舒服了,就要好好休息。若不好好休息,就会彻底垮掉!”

秦韶瑜闻言,大怒:“放肆!你是在说朕的国要垮么!顾慎之,你别以为自己是先帝宠爱的臣子,就敢这么跟朕说话!”

“陛下!”在场一些老臣都很惜才,纷纷站出来为云舒说话。

自然,秦韶瑜生气归生气,心中却又不得不承认云舒是个有能力的臣子。

因此气了一段时间后也没有做出任何要责罚顾云舒的说法,其实他这么生气,多少也是想要给顾云舒一个下马威。

他如今已经是个皇上了,却总觉得顾云舒还是像个老师一样,一直端着,因此有意想要看看顾云舒害怕自己的模样。

他的行为就像一个叛逆的孩子,对待家长的模式。

可惜的是,他并没有等来顾云舒害怕的模样,反而却让自己显得不大理智。

云舒被吼过之后,第一次觉得这么委屈,也就没有再在会议上说过话了。

之后从议政殿内退出来,有几个相熟的大臣还过来好言安慰。劝慰云舒说新帝上位还没有习惯,毕竟新帝没有责罚他,说明新帝还是敬重他的。

云舒第一次明白了不被人理解的愁闷。好好说话非不听,莫非真的要动先帝给他的戒尺么?

可是皇帝可以下臣民的脸面,若是云舒真的抽了秦韶瑜一顿,对方没有醒悟的话,他反而会成为新帝的眼中钉。

先帝给他这个戒尺,意在希望新帝知道惧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