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
矩,选题也毫无特殊之处,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母女二人在季家也算得上是文学水平出众的了,若她们两人都看不出这诗句有何不妥,季世文拿去后,自然也看不出。
但他毕竟行伍出身,对一些传递消息的手段比较了解。
于是,他提出了好几种隐形字的写法。
可经过验证,信纸并无问题。
三人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下手才好。
季世文对康熙忠心耿耿,到底不愿将其疼爱的太子想得太坏:“女儿,你说会不会是我误会了?”
季戈下意识想要反驳。
但在开口前,她还是多问了一句:“爹,您的消息从何而来?”
季世文小声开口:“是爹以前的亲信特意派人告诉我的,我回京之后,他被调到了荣国公名下,如今是荣国公的亲兵,算是半个心腹。”
季戈:“荣国公也是太子党羽,他没必要挑拨离间。”
既然他大费周章地告诉了父亲,那就必然确有此事。
可是……
季世文看着信中诗句,这也没什么问题啊?
一直到林淮赶到川宁侯府,他几乎是在刚看到诗句的下一瞬,便惊慌地将信纸丢在了地上:“你们手中怎会有此人的诗句?”
这两首诗果然不对!
季戈急忙追问:“这两首诗有什么问题?”
林淮面色难看:“诗句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写诗的人却有着天大的问题。”
三人疑惑地看向林淮。
林淮咬牙,低声解释:“此人是康熙早年的进士,原本也算才华横溢,很受读书人的追捧。但他得志便猖狂,担任庶吉士期间树敌无数,没多久便因两首反诗被杀了头。”
“若非有人怜惜其才华,为他求情,只怕他会被诛九族!”
正因为他没被诛九族,此人姓名也就不曾广为人知。
毕竟康雍乾三朝文字狱频发,诛九族、诛三族、牵连一众亲友死全家的都不在少数,只死了区区一个人,实在掀不起半点儿风浪。
但对季家而言,他是否被冤枉、或者结局是否侥幸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手中这两首诗,出自此人之手。
一个被朝廷确认的,“反贼”。
季世文瞬间面色大变:“太子他到底想干什么?”
莫不是想让季家死绝不成?!
季家有兵权,所以即便是皇子也不得不礼让三分。
可正因为有兵权,他们决不能与“谋反”扯上半点儿关系,否则掌权者绝对会“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何况季家是汉军旗。
康熙对汉人的防备,可从未少过。
意识到太子算计后,季世文对他充满了恨意。
韩夫人面色同样难看,她赶紧将地上的信纸捡起,直接从怀里掏出火折子,吹出火苗后直接将信纸点燃。
等到信纸被烧成灰,季戈仍不放心,抬脚又在灰上踩了几脚。
直到再看不见上面的字迹,所有人才终于松了口气。
林淮仍旧一头雾水。
季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
林淮傻眼片刻,将所有事情串了起来:“所以,太子这是想让夫人,或者说季家与九皇子背后的大皇子一派结仇,然后自己栽赃嫁祸季家谋反,让季家求救无门?”
只是太子没想到,季戈竟会在今日以主人的身份出现在醉香楼。
此时季家与九皇子虽然结仇,但吃亏的是九皇子,并未到不死不休的地步,一旦季家铁了心投靠大皇子,不管九皇子心里是何想法,面上必然会摒弃前嫌。
所以太子今日才会突然上门。
而太子一动,大皇子必然不会放任他单独与季戈接触。
再加上担心九皇子的老八老十,被八皇子一起拉来的老四,被太子拉来的三皇子,其他皇子自然也闻风而动,都跑来了醉香楼。
人多,太子与三皇子能用的手段也就有限。
但不得不说,这一招仍旧打到了季家的七寸,若真成功了,势必让季家投鼠忌器。
“可他为何要这样做呢?”林淮想不通。
季戈冷笑:“兵权!”
季家因兵权被人追捧,又因兵权被人忌惮,自然也会因为兵权被人算计。
林淮一时没反应过来:“你是说太子并非想害季家,而是想要借此将季家拉如自己麾下,将季家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季戈点头。
林淮本能地不愿深想,脑子晕乎乎地问道:“荣国公不是太子党?他手上也有兵权啊……”
荣国公已经足以与大皇子对抗,太子还要更多兵权来做……
林淮突然打了个激灵。
他抬头,与同样惊恐的季世文对上了眼睛。
翁婿二人傻了。
第25章 亲戚
季世文与林淮毕竟从小接受忠君爱国的思想洗礼,即便太子尚未登基,却也算得上是半个“君”。
乍然得知太子想要谋反,两人心中难免惊惶。
尤其是在这般情况下,发现太子生出了这般想法,心中滋味愈发难言。
季世文当即想要进宫:“不行,我必须将这事儿告诉皇上。”
季戈眉头一皱,正要动作。
韩夫人却先一步将人拉住:“我说你这榆木脑袋怎么一到关键时候就不开窍了?你想进宫找皇帝告状,可想过皇帝是否相信你?可想过就算皇帝相信,以他对太子的宠爱,是否愿意惩罚太子?”
“而若皇帝不愿惩罚太子,你这个知道太子即将大逆不道的秘密之人,又会落得何种处境?”
“你可想过我?想过几个儿女?想过季家众人?”
韩熹一顿责问,直让季世文生出几分振聋发聩之感。
他停住脚步,半晌颓丧坐回了椅子。
比起皇帝,季世文还是更在意自己的妻儿老小。
林淮本也有些蠢蠢欲动,但一则他位卑言轻,根本没多少机会接触皇帝;二则他刚踏上仕途,对皇帝的忠心还浮于表面,所以没有急着动作。
但听过岳母的话,他也瞬间打消了告密的想法。
毕竟……
即便林淮久居姑苏,也曾听说不少皇帝对太子的宠爱与优待。
最夸张的,莫过于康熙南巡期间,太子作为储君,出行规格却直接超过了康熙这个皇帝。
这若放在其他朝代,太子说不准早就被废了。
但偏偏康熙半点儿没放在心上,有人上本弹劾,一次两次还只是训斥对方多事,第三次竟反倒丢了顶戴花翎。
皇帝拳拳爱子之心,昭昭日月可鉴。
即便索额图去后,太子与康熙的关系已经大不如以往,但这些年太子使用物品仍旧时常僭越,皇帝也没见多管呀。
是否举报太子,就是一场豪赌。
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