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


林琛,最后出门的就只有贾瑄和黛玉。

“表哥,我们去哪儿玩儿?”黛玉趴在车窗边,笑容灿烂的追问。

贾瑄笑了笑,“没多远,是我叫人建的一个园子,从去年就开始建的,费了我不少功夫呢。”

这话引得黛玉好奇起来,“那我倒是要瞧瞧。”

“表妹一定会喜欢的。”贾瑄很有自信。

黛玉笑起来,“这么信誓旦旦,到时候我不喜欢,可要笑话你一番。”

“表妹不会有机会的。”贾瑄道。

黛玉见状,愈发好奇,催车夫快些。

贾瑄好笑道,“这路上行人多,还是慢些,别撞到人了。”

闻言,黛玉忙道,“是我疏忽了,那还是慢些吧,撞到人就不好了。”

“那边是什么?”黛玉指着不远处的人来人往的建筑问道。

贾瑄看了一眼,“那是护国寺,进出的人都是去上香的。”

“好热闹啊。”黛玉又看了一眼。

贾瑄闻言笑道,“那等下次护国寺举行庙会的时候,我带你来玩儿?”

“庙会?这里也有庙会吗?”黛玉好奇的道。

上元灯会,贾瑄带她去了道教的庙会,很是热闹,她大半的小玩具都是在那儿买的。

贾瑄笑道,“寺庙道观,都有庙会的。”

“哦。”黛玉将这个记住,没有再问。

说着说着,就到了地方。

贾瑄让人建的这个园子离护国寺很近,也就隔着两条街。

他下了马,扶黛玉下车。

黛玉看了眼园子的大门,上头的匾额被红布盖住了。

“这是……”

贾瑄笑着引她过去,“表妹不如亲手揭开看?”

黛玉还没揭过匾呢,不由来了兴趣,小手一扯,红布被扯下来。

匾额上写着两个大字。

“梅园?”黛玉笑了。

第59章 贾瑄

黛玉最喜欢的就是梅花,不管是红梅还是白梅,她都喜欢。

这园子以梅园为名,里头必然栽种了不少梅花。

“进去看看?”见黛玉眼睛都亮了,贾瑄笑着提议道。

黛玉笑着应了一声,随着贾瑄进了梅园大门。

甫一进入,便是一条青石小道,两米宽,大概十米长,尽头是一座穿堂。

青石小道两边隔了一米种植了一片翠竹。

走过青石小道,通过穿堂,就进了园内,青石铺就的小道像蜘蛛网一样遍布整个院子,几乎每隔两米就有一株梅花树,品种繁多。

只要是能适应京城气候的梅花品种,贾瑄都花了重金移植了进来,整个梅园占地有十亩。

这附近原本是有一些住民的,但地契都被贾瑄买了下来,将这一片地都拿来改建了梅园。

现在正值二月上旬,梅花的花期还未过去,一眼看不到头的梅花,将黛玉的眼睛都晃花了。

“好多梅花啊……”黛玉又惊又喜,好多少见的品种,这梅园里居然都有。

红的,白的,粉的,夹杂在一起,实在美得无法形容。

梅园的两侧是厢房,里头住的都是贾瑄花钱雇来侍弄梅花的花匠。

“喜欢吗?”贾瑄笑着问道。

黛玉满脸都写着开心,怎么会不喜欢?

“建这个梅园,花了不少钱吧?”黛玉看着那些珍贵品种的梅花,感叹道。

贾瑄笑道,“只要表妹喜欢,这钱怎么花都值得。”

闻言,黛玉笑起来,“就会说好听的话。”

“这梅园本就是为表妹建的,只要表妹喜欢它,它才有存在的意义。”贾瑄道。

黛玉听了很感动,“我很喜欢。”

“可惜,这里离家里有点远,我也不能经常看到这样的美景。”黛玉道。

贾瑄听了眨眨眼,若有所思。

他没有再说什么,牵着黛玉将梅园逛了一圈,黛玉看尽了兴,便想去护国寺凑热闹。

贾瑄也依她,陪着她去护国寺。

一路有贾瑄护在左右,倒是没有不开眼的冲撞黛玉。

赶在用晚饭前,贾瑄带着黛玉回了林家。

寂然饭毕,黛玉兴奋的说着今天的见闻,满脸都写着开心。

听完黛玉的描述,便是林如海也不由惊愕。

十亩的梅林,还都是稀有品种,且不提那地契要花多少钱,这些梅花要移植过来,还要将其好好养活,那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贾瑄看来是真有钱啊。

黛玉生日过完,便是春闱最后一考。

想着贾珠也参加了今年的春闱,贾瑄没有在林家多待,黛玉生日的第二天,便回了侯府。

在侯府休息了一晚,又去了荣府。

史湘云已经被送回了她叔叔家,不在荣府。

迎春姐妹三个照常去上学,贾瑄也没见到她们。

至于贾宝玉他们,都被压着去改制后的家学里读书了。

借着贾瑄的名头,贾琏他们倒是请到了不少愿意来坐馆教书的举人,甚至还有几个进士老儒愿意来教学生。

对这些读书人的水平,贾琏远不如他表哥了解。

因此,请他二表哥张子翼来考校了一番,留了两个进士,四个举人,八个秀才。

贾氏族学按照贾瑄的意思,贾氏子弟与外姓亲戚借读的子弟不能同堂上学。

划分学堂的时候,就分得有些多。

贾氏一门在族学里的学生,林林总总算起来,也不过数十人。

反倒是外姓亲戚来借读的足足有两百人以上。

贾家子弟蒙学堂只有一个,学堂里启蒙的孩子只有不到二十个,外姓亲戚来借读的蒙学堂却有两个,加起来五六十人。

童学堂贾家子弟这边也只有一个,一共三十人出头,外姓亲戚那边借读的,童学堂却有四个,每个学堂都超过了四十人。

虽然外姓亲戚来借读的学生多,一开始贾瑄也没将这些人全部都赶出去。

学堂里虽有一些害群之马,但并非大多数,很多人都是愿意读书,却不得不随波逐流。

是以,贾瑄早就叮嘱过贾蓉。

将那些不好好读书,还一心想带坏别人的学生都分到最差的童学堂丁舍,其余愿意读书的按照资质高低分别安排进童学堂甲舍、乙舍、丙舍。

至于蒙学堂,都是些刚启蒙的孩子,还在三观塑形中,不需要那么严厉的划分。

等他们学完了蒙学的课程,升到童学堂,若是还不好好读书,那就只能按照贾瑄设立的学训,每月考试最后一名,连续两次考最后一名,从家学里除名,不再让他们入学读书。

这个世道有机会读书是多么不容易,不珍惜那就滚出去,别占地方。

贾瑄陪老太太说了会儿话,看老太太精力不济,便告退出来,去了东院。

听下人通报说贾瑄来了,贾琏忙把手头的事情丢下,出门来迎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