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


时间一分一秒的继续走着。

凌晨两点,她渐渐感觉到困意,眼皮开始发黏,眼前的俄文字母变得模模糊糊。

廖杉晃了晃头,她看了一眼对面看起来仍然很清醒的王川泽,努力让自己抵挡住困意,继续看书。

凌晨两点半,廖杉头越来越低,不知不觉就趴到书上,强撑着记着书上的内容。

“醒醒……廖杉……”

廖杉艰难的睁开眼睛,睡眼惺忪,看着眼前的人问,“几点了?”

“三点了,”王川泽收回轻推她肩膀的手,低声问,“要不要回去睡?”

廖杉困的不行,胡乱的点点头。

王川泽拿起她放在椅子上的衣服,帮她披到身上。

廖杉本能的伸胳膊穿上。

王川泽又把帽子帮她戴上,细心的裹上围巾,帮她收拾了桌上的文具和笔记本,提着她的包,“走吧。”

廖杉像听从指令的机器人似的昏昏沉沉的抬脚往外走。

出了图书馆,被冷风一吹,她的脑子才清醒了些,“我的包给我吧。”

王川泽听话的把包还给她,在心里默默叹气,他就知道她一回过神来就又会泾渭分明的划开界限。

第二天,廖杉特意做好了准备,她背了一天的被子,等到了晚上在图书馆地上一铺,打算学到深夜直接在这里睡。

王川泽默默中途回了一趟寝室,也抱来了一床被子。

今天廖杉坚持的久了一些,凌晨三点多才终于熬不住了,她爬到铺在地上的被子上,拿大衣外套盖在身上,也不管图书馆亮如白昼的灯光,昏睡了过去。

王川泽停下手里的笔,抬头看了一眼睡在地上的女孩,心里柔软一片。

他又默默学习了一会儿才停下,放下笔、合上书,他把被子铺到桌子另一边的地上,也学着廖杉的样子躺下。

王川泽侧头看向廖杉,他们中间隔着一张桌子的距离,可同样的以地为席,怎么又不算是一种同眠呢?

他闭上眼睛,嘴角上扬,按捺住悸动的心,过了好久才让兴奋的神经消停下来,进入梦乡。

“廖杉……醒醒,不早了……”

廖杉朦朦胧胧的睁开眼睛,第一眼先看到了半蹲在旁边的王川泽。

早晨能叫她起床这件事让王川泽感觉自己这一天的心情都会变得好起来,他脸上挂着消散不去的浅淡笑意,“时间不早了,你要不要去食堂吃个早饭再去上课?”

廖杉脑子逐渐清醒过来,看着面前的人,“你在我之后才睡的?”

王川泽点点头。

廖杉一阵无语,睡得比她晚、起得还比她早,不愧是未来大佬。她咬牙,不就是卷吗,她就不信卷不过他,今天晚上谁先睡谁就是小狗!

王川泽不明所以的看着廖杉绷紧的脸色,“你怎么了?”

廖杉自顾自的起身,“没什么,你去吃吧,我先回宿舍洗漱了。”

她叠好被子放到一旁的椅子上,拎起包背到身上就径直离开图书馆了。

只留下一脸茫然的王川泽。

第47章 挚友重逢

十一月七日, 这是整个苏联举国同庆的一天。

为了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红场上举行了非常盛大恢弘的阅兵和群众游行。

学校和汽修店都放了假,廖杉跟着同学们一起来红场凑热闹。

围观的人们实在是太多了, 仿佛整个莫斯科的民众都从家里走出来,聚集到这里,万人空巷, 原本宽敞的大道上挤满了人。十几个留学生被人们挤成一团,程德霖揽着江文怡,抵挡着那些激动的苏联人看到巨幅领导人照片时向前推搡的力气。

胡俊明被人潮挤着,几乎和旁边的苏联女同学紧贴在一起, 他闹了个大红脸,赶紧扯过另一边的郑子昂,几乎是踩着对方的脚,逃似的非要挤过去。

郑子昂莫名, 脚背吃痛, “你干嘛?”

很快他就明白了。

独属于女孩子的柔软身体紧挨着,克拉拉眨了眨明亮的蓝眼睛,对着郑子昂一笑,他也顿时脸红一片。

王川泽小心的站在廖杉身后, 不让别人挤到她身上。

廖杉全部心神都在热闹的游行上了。

无数红色的旗子飘扬在街道两侧的建筑上,身穿黑色军装的士兵们整齐的走着正步,气势如虹, 洪亮的喊着口号;然后是各式硬朗的一列列装甲汽车、坦克、火箭炮、导弹……

廖杉仰头, 看着天空划过组成列队的飞机们。

这个国家毫不吝啬的展示着它的强悍, 这也是无人敢来侵犯的底气。

音乐声变得欢快起来, 举着国旗、扛着领导人们巨幅照片的人们走上来;数百个青春洋溢的年轻姑娘们,她们穿着露出整条胳膊、整条腿的修身连体吊带, 跳着整齐划一的艺术体操,时而组成海浪、时而组成山峦。

华国男同学们哪里见过穿着这么暴露的女生,纷纷避开视线。

拿着向日葵花的男男女女们走在后面,朝着检阅台上的领导人们热情欢呼着,不住得挥舞着自己手上的花朵,检阅台上的领导人们也笑着和他们招手。

一辆辆摩托车驶过,除了最前面开车的人,后面三四个人摆出各种花样组合姿势,廖杉看得忍不住张开了嘴巴,这是杂技啊。

绿皮卡车载着一个大方块缓缓驶来,离得近了廖杉才看清那大方块上原来是个冰面,一男一女穿着冰刀鞋在上面跳着交际舞,没一会儿男人又抓着女人的手和脚腕,让其能腾空旋转着,引起围观的民众一片惊呼。

统一着装的学生们走在后面,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阳光的笑容,他们松开手,无数气球飞上天空,场面十分壮观。

到后面,游行走完,民众们又自发的跟上,有人拉着手风琴,苏联人们边走边跳着舞,整个红场变成一个狂欢的大舞台。

红场阅兵后第三天,全莫斯科的学生接到了通知,一周后要去莫斯科大学听刘亭同志的报告,主席也有可能会到场,这可是个令所有学生激动的消息,所有人不约而同盼望着时间能快些、再快些,恨不得马上就能到下一周那一天。

刚下过一场雪的莫斯科银装素裹,庄严的校门覆着一层白雪,在明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快,要来不及了!我听说入读国立大学的那些人今天没课,一大早就过去了!”

“我们现在过去肯定只能坐在最后排了……”

几个穿着军绿色衣服的人匆忙走出校门,正是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的留学生们,他们都换上了在国内时的军装,廖杉拉住急急忙忙想要徒步跑去莫斯科大学的同学们,“坐地铁,能快些。”

他们面面相觑。

这个1938年开通并投入使用的地铁站在展现社会主义主题的同时兼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