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


他们可以凭借着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哪能不需要,最顶级的,永远是人脑,最顶尖的,永远是人手创造出来的。”李麦芒路过,听到老师傅的话,驻足。

“就比如说这些机器吧,那不也需要人来创造设计,机器本身是没办法创造的。”别说现在,就算是后世,技术工人,永远都是稀缺工种。

真正精密的仪器都需要这些顶级技术工人来手工制造,因为机器容易陷入自我矛盾中,机器没有办法制造出比自己更精密的仪器,因为它自身的精密程度决定了它的上限。

但是人就不一样了,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上限,而华国也正是靠着这些人,一步步追上其他的大国,并且超越他们。

她的这番话让老师傅顿时笑起来:“老了老了,就容易钻牛角尖,还是你们年轻人想的明白。”

培训的时间很短,甚至不到一个星期,所有的员工就已经培训完毕,而工厂的厂服也送过来了,工厂正式开始生产童车。

童车的设计图是自带的,在机器送过来的时候,李麦芒早就拿到了设计图纸。

作为试水,李麦芒选择了一款最常见的童车,二十尺寸车轮,可以从小学骑到中学,双辅助轮,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会骑车。

可调节座椅和把手,更贴合每个孩子的身高,前后双刹,车身承重三百斤,两个孩子乘坐也没问题。

彩虹配色,再加上黑白两色,一共九种颜色,自由选择,彰显个性化。

生产的时候,就有工人觉得疑惑,这自行车轮毂未免也太小了,二八大杠的轮毂是28寸的,这轮毂比二八大杠小了快三分之一。

“没错,就是这么大呀,咱们生产的就是儿童自行车,28寸对于小孩来说太大了,不方便。”

当第一辆红色的自行车组装完毕,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时候,大家才看到这辆车的全貌。

鲜红色的车身主体,车头和车位都有麦芒的喷漆标志,车身的斜杠上还点缀着几颗黄色的五角星。

“哇……”罗小田一眼就被这辆自行车吸引住了。

“你喜欢这辆车吗?”

“喜欢!”

“那这辆车以后就是你的了。”

罗小田愣住了,有些手足无措,慌乱的摆着手说:“这个太贵了……”

“不贵,姐姐买给你,你可以骑很久的,来,我带你试试。”

罗小田个子太矮,哪怕是座椅调整到最低的状态,她坐上去还是很难把脚蹬踩到最底,不过不妨碍她站着骑。

因为车座和车把中间没有横梁,只有斜梁,她站着骑也不会很别扭,两边的辅助轮可以在她快要摔倒的时候,很好的支撑起来。

第二辆车是厂里的老师傅试骑的,老师傅会骑自行车,调整好车把车座,骑上去嗖嗖的,除了拐弯的时候,其他时候两边的辅助轮根本不会挨地。

“嘶……这大人骑也不妨碍啊,甚至比二八大杠更适合妇女同志,两边的辅助轮可以直接摘了,这车准备卖多少钱?”

“九十九,长长久久。”

“给我来一辆!不,两辆!”听到定价,老师傅当即拍板要两辆。

这两辆是他孙女和外孙女的,两个孩子都到了快要结婚的年纪了,有辆自行车再好不过。

“我还没说完呢……员工有内部价,八十八一辆,不过每人限购一台。”

第9章 贫困县更需要

“别说了,我买,我现在就买,我就要红色的!”其他的老师傅听完也是争着抢着要付钱。

现在的自行车基本上价格都在一百七左右,麦芒自行车九十九,员工价八十八,相当于用了不到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一辆自行车。

尽管小一些,但是不妨碍骑啊,尤其是对于女同志来说,二八大杠太大,遇到紧急情况,就算刹住车了,也容易因为腿支撑不到地而摔倒。

这辆自行车完全没有这样的问题,小个子也可以轻松支撑。

尤其是这个华国红,简直不要太好看!必须要买这辆华国红的。

在场大部分的人都表示喜欢华国红,只有一小部分喜欢其他颜色。

李麦芒赶紧调整生产,一半华国红,一半其他颜色,免得其他颜色生产太多,到时候堆积起来没办法卖出去。

车子既然生产出来了,那么下一步当然是要卖出去。

现在买东西都是统一去供销社的,尤其是这样的大件,只有县里和市里的供销社才有卖。

李麦芒的思路也是这样的,把车子直接拉到市里供销社卖,不要票,定价九十九,试水之后,慢慢看能不能铺到全国,毕竟,他们这个厂子产量还是挺大的。

“那怎么行!”孙县长直接否定了李麦芒的想法。

“你看,你的工厂是建在咱们楼县的吧,你也算是半个咱们楼县人,咱们楼县供销社怎么能没咱们本地的自行车呢,我觉得,应该在咱们楼县供销社也卖。”

要不是避嫌,孙星早就在厂里买自行车了。

“但是……咱们县毕竟是贫困县,不太合适吧。”

“正因为是贫困县!我们才更需要这样便宜的自行车,一百七十块,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钱,能省下将近一半的钱,这才是大家需要的自行车。”

孙星当然知道,县里普遍收入不高,工人也没多少,大多都是到煤矿挖煤的工人,用命挣钱。

可是大家为什么拼命的挣钱,不就是为了能过上好日子,什么是好日子,吃好喝好,穿好用好。

能用便宜的价格买自行车,他觉得,对于楼县的老百姓来说很重要。

如果以后大家知道这么便宜的自行车,是他们楼县生产的,但是楼县却买不到,他是会被大家戳脊梁骨的。

李麦芒被孙星说服,在楼县的供销社留留一部分卖。

第一天生产的三千多辆,还没等入库呢,就被内部人员买走了近一百辆,还没买的工人也是急,准备等到周六放假立刻回家拿钱买车。

来培训的老师傅们、保安、工人,不少都用自己的员工折扣买了辆车。

也别嫌员工只有一辆车的折扣少,如果不限制数量,真有人敢直接从厂里倒买倒卖。

总有人觉得,这个年代的人单纯、真诚,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以前没有那么无孔不入的报道,许多事情只在小小的范围内流传。

有不少拿公家贴补自家的人,还有磨洋工的,许多国营工厂办到最后办不下去,除了不思进取,工艺落后之外,这些编制内的工人们也是功不可没。

问题也出现了,这么多自行车,同一个厂生产的,尽管有九种颜色,那也很容易重复。

大家又都住在一起,车都停在一起,很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