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


不是要把闻老头儿活活气死?”

闻初梨,一看名字就知道,她是闻季枫的姐姐,亲姐姐。

这位老妇人今年六十有七,五十多年前她是圣祖太后的女官,直到四十六岁出宫,她辅佐了四任皇后,就连现在皇后江九月小时候入宫,都受过她的教诲,得称她一声“大家”。

“闻大家出宫之前就做到了宫正令,让她做詹事,还有些屈就了。”

但这个主意着实不坏。

东宫偏殿没有燃香,只在桌上摆了几个佛手,淡淡有些香气。

万俟悠坐在榻上,手撑着脑袋,解了腰上的玉带,一身金黄圆领袍越发显出了她的身材纤瘦。

既然被立为皇太女入主东宫,自然也得比照太子组建詹事府,对此事,万俟悠早有准备,提前就在身边安置了几十个女官。

她说想要女官直接入詹事府,就有人跳出来说女子不该为官。

这话刚蹦出来就被万俟悠挡了回去,女子不该为官,是不是女子就更不该称帝了?

事关女官入詹事府,朝中群臣又如何能轻易松口?太女詹事,那可是正三品,统领了归属于太子的三寺十率府。

詹事府就这般僵持了下来,太女也不是一个拘泥之人,索性将组建詹事府一事放在了一边,让女官们如过往一般做事,又将大理寺少卿楚平野要了过来做了太女府的少詹事,对付些对外的面子活儿。

楚平野是个乖觉懂事的,该做事的时候不含糊,没他事儿的时候他就整理自己从前办案的案卷,还写了故事册子给太女解

闷儿。

“这事儿先放在一边,开春之后我亲自去一趟绿萝山。”

闻初梨有钱有俸禄,不靠闻家过日子,在绿萝山上开了一座私学,二十年来教出了不少的贵女。

万俟悠拿起了赈灾所要钱粮的账册。

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四千二百多百姓流离失所,四百多农户麦苗被毁,想要赈济这些人,要花费的银两最少也得五万两白银。

“以工代赈一事可安排下去了?”

“公主放心,已经与受灾百姓说好,每日清扫屋檐上的积雪,做足了五个时辰十个房顶算一日工,一人一日可得一升粟米,五斤柴,能做到三日,给一件羊皮衣裳。”

“这也只是暂时糊口的办法,还得想办法让他们能活下去。”

窗外还有残雪落下来,溅在了地上,万俟悠抬眼看过去。

“现在整个繁京都缺柴炭,我记得还圣宫周围的树不少……”

越知微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太女?”

“让孙雨瑶和林朵娘过来,算出现在繁京中的柴炭缺口,拿个数出来,砍树烧炭也是个营生。”

“可还圣宫……”

“这也是还圣宫自己做的善事,赚了钱一半给她们,余下的分给百姓不过分吧?”

不、不过分,就是有种太女真是不把还圣宫当外人的怪异感。

“还圣宫之外,我记得松园里也有一片用不着的林子……”

越知微打断了万俟悠的话。

“太女,还圣宫卖炭还好说,松园也这么干,怕是要被人说您搜刮民脂。”

万俟悠嗤笑了一声:

“松园的树什么样?烧出来的炭什么成色?哪是寻常百姓买得起的?既然这样,就让那些世家大族掏钱,对了,我大哥的皇子府还在是吧?他造下那么多杀孽,那府邸也不必再留,直接拆拆挖挖,给那些灾民当住处,树也砍了卖炭。”

跟在太女身边也有几年了,越知微有时候还是觉得公主做事有种莫名的豪放。

就像此刻。

“太女,要是这么说,郑家附逆,那宅子也还留着呢。”

“郑家?他们家宅子还没卖呀?”

万俟悠直接从榻上坐了起来,脸上也有了些神采,就像是突然从衣裳的袖袋里摸到了钱似的。

“大皇子府在内城,要是让灾民一直住着不像话,郑家的府邸是在外头轩华坊,旁边就是南市,孤没记错吧?”

这下不止越知微,苏姮也忍不住苦笑。

“太女,咱们若是真这么做,繁京中的世家……可有不少也在轩华坊。”

“要么他们就凑钱把郑家的宅子买了,少于六十万两银子,孤是绝不肯卖的,拿不出来这笔钱,他们就跟这些灾民做邻居也不错。”

身上裹了裘衣,万俟悠大步走出了偏殿,深吸了一口外面的冷气,她的脸色出了几分笑。

“我知道那些朝臣在想什么,想把我架在供案上当一个泥人,天长日久金身剥落,我就碎了,那他们还真是想错了。”

雪彻底停了。

她仰头看着天,脸上是有些挑衅的笑。

她不是泥胎神像。

她是活着的人,要让整个大启都随她心意而动的人。

“太女殿下。”卓妩君拿了几封信走过来,轻声唤她,“朔北来信,今春雪灾,户部……”

“户部不肯调拨钱款?”

看着太女的脸色,卓妩君垂眸点头。

“尸位素餐。”

说完这四个字,万俟悠突然吐出一口气。

“孤,昨夜做了一场梦。”

从偏殿里跟出来的越知微和苏姮站在她身后,连同卓妩君一同看着自己效忠的太女殿下。

“梦里,昊天大帝说,为君者当以民为先,我父皇的皇陵,真是太过奢靡,于国无益。”

皇祖父啊,既然你自称是“昊天大帝”,我也拿你的名头来用用吧。

她看向了远处巍峨的殿堂宫室。

封内帑是吧?父皇?

大正殿外,皇帝陛下正在赏雪,突然有小太监屁滚尿流地跑了过来。

“陛下,皇太女下令,暂停皇陵修建。还说,还说是先帝在太女梦里下旨。”

第71章 公主请登基(十四)

太女殿下的一场梦,着实让整个朝堂人仰马翻。

世人熙熙攘攘,为的不过是能更上一步,小民求富,富民求田,小地主求一个乡绅的名分,乡绅又想家中能出个在府衙能说话的吏员,更进一步,则是耕读科举,求晋身为官,为官者求升官,升官升到无可再升,就得为子孙后代打算……

皇帝自己是升无再升,为子孙后代也已经能传下一个皇位,生前极尽世上荣华,如何让自己死后也享无上哀荣也就成了大事。

大启传到了如今已经快两百年,当今陛下是第七代皇帝。

先帝到陛下两代皇帝的文治武功都平平无奇,倒是在花钱的事儿上都很有心得,先帝爱修庙,陛下爱修坟。

从陛下登基就开始修的皇陵,不仅每年要征发七千多劳役,还得户部每年都拨出几十万两白银,每年户部的官员们抱着脑袋凑钱的时候都能摸到自己的头发一把一把地往下掉。

十几年加起来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