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1


近,不也是为了圆自己夫人脸面嘛?

柳朝姝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却觉得可笑。

“孟叔恒,你们孟家人未免将我想得太小气,我气得是你欺瞒,至于你那女儿,她怎么也是你女儿,你和你父母这般苛待她给我看,只让我觉得心凉。”

成婚这么久,柳朝姝早不把孟叔恒的皮相看在眼里,婚后无数琐碎消磨了她的少女情热,她也是第一次将这种话说了出来。

说罢,她抬手指了指两笼画眉,对身边的丫鬟说:

“这两笼画眉送去疏桐居,跟大姑娘说,是老爷给她补的生辰礼。”

丫鬟连忙带着鸟下去了。

“你也不必想着怎么用这几只鸟就做了样样周全,真有心,大事小事你能做的多了。”

孟叔恒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他这些鸟里自然有补给月池的生辰礼,要不是怕柳朝姝多想,他又何必弄了这么多?怎么在她嘴里还成了自己的不是?

疏桐居,仰头看着被送来的鸟,小月池的眼睛忽闪忽闪,像星星似的。

“这是,父亲,给我的?”

她一字一顿,是欢喜得说不出话来了。

琴嬷嬷把她抱起来看着画眉,笑着说:

“这是老爷给姑娘的生辰礼,姑娘可喜欢?”

小女孩儿重重点头。

“这是什么?”

“画眉。”

琴嬷嬷抱着姑娘走到

海棠花下,用树枝在沙地上将“画眉”两个字写了出来。

孟月池认认真真地看。

琴嬷嬷被她的模样逗笑了。

“姑娘可记住这两个字了?”

小姑娘又是重重点头。

一整个下午,她都蹲在沙地旁边写写画画。

琴嬷嬷被叫去帮忙操持中秋过节一事,刘嬷嬷乐得看姑娘有事做。

到了晚上,孟月池拿出了那个账本。

刘嬷嬷在一旁磨墨,磨得胆战心惊,仿佛是把自己的肠子放在了砚台里。

“姑娘,你真的要写字啊?”

两只手一起握着笔,孟月池学着琴嬷嬷写字时候的样子在砚台里蘸了蘸。

“姑娘,再把笔尖的墨刮去一些,笔锋都被你捅开了。”

看见自家姑娘的样子,刘嬷嬷连忙把笔拿过来,将笔尖理顺了,才又给她。

“画眉”两个字写得很好,刘嬷嬷瞪大了眼睛。

“姑娘,你真的学会这两个字了?您可真是太聪明了!”

孟月池却攥着笔,有些茫然。

画眉,两只,两只怎么写?

“姑娘可以写画眉一对,上面就有‘一对’二字。”

琴嬷嬷一回来就看见了自家姑娘在祸害自己的账册,她也不恼,只在一旁看着姑娘如何做的。

对照着那两个字,孟月池磕磕绊绊写下了“一对”二字,远不如用树枝练了一下午的“画眉”写得好。

也足够让琴嬷嬷大叹聪慧。

第一次执笔,就能将字写成这样,姑娘虽然耳慢语迟,也实在是被老天爷赏了个好脑子。

“你说月池那丫头很是聪慧?”

“是,夫人,奴婢写过一遍的字,她练了一下午就敢落笔了,可见大姑娘虽然耳慢语迟,却是读书的读书习字的好材料。”

柳朝姝看着跪在地上的琴嬷嬷,心中心思百转。

大启朝女子可为官,虽然此事在数十年间波折周转,如今朝堂上的女官之间也盘根错节,女子行科举一事也限制极多,但是此路到底有的。

孟月池出身尴尬,孟叔恒一直科举不中,她的婚事想来也不会顺畅,只是……

“琴嬷嬷,要是在柳家,月池丫头是我的侄女外甥,我定会助她走科举一路,将来也能成了朝妤的臂助,可她生在孟家,孟家是不许女儿科举为官的。”

说罢,柳朝姝叹了口气。

她们柳家世禄世宦,门第比孟家不知高了多少,从她曾祖母以来,四代都是女子顶立门户,曾祖母柳青微一路做到了吏部尚书,祖母柳唤云虽然遭遇了扶正之祸,那之前也一度是户部侍郎,姨母柳铉徵卧薪尝胆二十余载,在三十岁的时候终于熬到了女子复朝,十年间就从进士榜眼做到了一州刺史。

偏偏她娘被当年的乱事吓破了胆,在她十五岁的时候以死相逼,不让她入书院。

女官虽然复朝,但是想要科举却又比从前多了许多限制,二十岁之前必须在书院读满三年,二十五岁之前必须中举,不然就要先成婚生子。

她身为长女,顺从了她娘的意思,从此也是断了科举之路。

成婚之时,她娘看中的就是孟家的“家风稳健”,因孟叔恒生得好,柳朝姝着实心动,她就嫁了进来,呆了这么多年,她也明白了。

所谓的“家风稳健”,不过是“女子闭嘴”罢了。

一家门户里只有男人说话,那自然是“稳健”的。

“不说月池丫头,月容都四岁了,后面安寿堂还不让我寻女夫子呢。”

想起此事,柳朝姝就觉得恼火。

以她的出身,自然觉得女子读书是天经地义之事,她娘那般模样,在学问上也比寻常读书的男人好了不少,结果她的女儿竟然既不能去家学,又不能请女夫子,柳朝姝只觉得心头一阵急火,烧得她胸痛耳鸣。

“琴嬷嬷,你说我怎么就嫁了这么一户人家?”

琴嬷嬷默然不语。

其实从柳家来了孟家,柳家的下人们也是觉得处处掣肘,仿佛被人扎进了口袋里一般,可夫人一边耳聪目明,一边又觉得自己已经是孟家的人,抱怨归抱怨,做事之时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些抱怨之词,她接了话,说不定过几日又成了她的错。

世间不如意的女子并不是没有心也没有嘴的偶人,可千般道理在心,抵不过那一句“认命”。

夫人认命了。

痛也是命,恨也是命,诸般皆是命,旁人言语,于她就是佛前的经,笔下的诗,聊作慰藉罢了。

“夫人,请女夫子一事,不妨请、请大人帮忙?”

“大人?你是说朝妤?”

柳朝姝的妹妹柳朝妤自幼被她祖母收在身边教养,四年前科举中了二甲十四名,因她那时才十九岁,被陛下施恩留在了繁京国子监。

“我要是让朝妤插手孟家的事,老太爷和老夫人只怕会不高兴吧?朝妤,她毕竟是外人。”柳朝姝又犹豫起来。

跪在地上的琴嬷嬷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她就知道。

……

“姑娘昨夜是不是又看书看迟了。”

一早起来,刘嬷嬷就从孟月池的脸上看出了些许端倪。

“琴嬷嬷不是说过了,那油灯对眼睛不好?”

孟月池低着头,假装自己不曾听见。

刘嬷嬷无奈,姑娘已经九岁了,话却越来越少,整日只爱看琴嬷嬷想办法弄来的书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