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4


这活本来交给庖屋那边的人干就好,但是霍善说这鱼有可能随机出现写着“陈胜王”的朱砂帛书,李长生只能让易知来杀了。

李长生对霍善叮嘱道:“这次就罢了,下次不要再买这个鱼,或者买个九条就好。”

虽然陈胜吴广都死了快一百年了,但这种帛书也不好叫旁人看见。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拿来做文章?

要知道刘彻去年刚杀了个被他封为文成将军的方士,原因就是这人发现自己现编的神仙传说要暴/露了,决定人为创造点神迹来糊弄刘彻。对方效仿鱼腹藏书来了个“牛腹藏书”,提前把帛书喂进牛肚子里,跑去对刘彻说这牛体内有神书。

这拙劣的“神迹”很快被刘彻识破,连带此人前面说的各种术法都现出破绽来了,刘彻气恼之下偷偷把这位文成将军给杀了,试图掩盖自己上当受骗的事实。

不过这种事在有心人眼里是捂不住的,还是有不少小道消息传了出来。

李长生就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这要是叫刘彻知道这边杀鱼杀出帛书来,说不准就唤起那段让他恼羞成怒的上当受骗经历了!

李长生叮嘱完霍善,又专门和易知讲了这件事。

易知没有多问什么,点着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鱼是好鱼,这一点易知杀鱼的时候就清楚得很。等当真在其中一条鱼的腹中剖出份写着“陈胜王”的帛书来,易知默不作声地把它扔进烧着的灶火里头,亲自盯着它烧成灰烬才继续去把其他鱼也全杀光。

这帛书果然只会随机出现在其中一条鱼里,剩下的鱼都没出现什么意外。

庖屋很快飘出鱼汤的香味。

刘彻一行人过来的时候,赶巧就闻到这味道。

霍善也赶巧上完早上的课,正闻着味找过来呢,冷不丁就撞上了他皇帝姨公刘彻。

霍善:?

都还没到休沐日,怎么他皇帝姨公又来了?!

好在这次他不仅带了他舅公卫青,还带了他爹。霍善让金日磾把自己从小黑驴身上抱了下去,开开心心地跑过去喊人。

刘彻伸手把人捞了起来,好奇地问道:“去年不是给了你几匹马吗?怎么整天骑着你的小毛驴?”

霍善道:“喜新厌旧是不对的,霍小白也会想出门遛弯!”他给刘彻说起自己的安排,他都是一三五骑霍小白,二四六骑霍小黑,绝对不冷落任何一个小伙伴。

一向喜新厌旧的刘彻:“……”

他还想从大宛那边弄点汗血宝马回来来着。

刘彻笑道:“那我再给你送几匹马,你是不是就骑不过来了?”

霍善说道:“你送再多的马,那也不是我的霍小白和霍小黑!”

他都已经排好顺序了,不会再改了。

刘彻就没见过这么有主意的小孩。

霍善问刘彻来做什么。

刘彻说得冠冕堂皇:“这不是到处都春耕了吗?我们过来看看新犁用得怎么样。”

霍善一脸狐疑地看着他,眼神里明明白白写着“真的吗?我不信”。

刘彻也不藏着掖着,笑着说道:“听说你们最近吃上了茶叶蛋,据儿对它赞不绝口,我也想尝尝。”

霍善上次一口气买了十份“酪奴”,下次刷新还能再买,只是自己吃的话倒是不缺茶叶。他马上大方地说道:“好,我们今天煮茶叶蛋!”他还给刘彻介绍今天他们要吃的肥鱼,那鱼老大了,他费老大劲才能抓住!

几人落座以后,面前很快多了碗奶白色的鱼汤。

鱼羹这东西,大伙其实吃得不少,只是远没有眼前这碗鱼汤一样色香味俱全。

光是闻着这味道,就觉得鲜美无比。

刘彻奇道:“难道你们家熬鱼汤还要往里头加点牛乳?”

他喝过的那些鱼羹都不是这种奶白色。

霍善说道:“才没有加,是先把鱼下锅煎一下再拿去煮汤,这样煮出来的鱼汤不仅没有腥味,还奶白奶白的!”

刘彻哪里懂这些庖厨小妙招,闻言让人给记下来,回去后让人也依着这法子照做。

一行人愉快地喝起了鲜味十足的陈胜牌鱼汤。

第132章

对于刘彻整天往新丰县跑这件事, 霍善明显已经接受良好,喝过鱼汤吃过饭,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吃一点别的,所以又和刘彻分享起他心爱的牛乳茶。

这也是刘据在信里夸过的, 刘彻试着尝了口, 觉得味道还不错。一抬头,就见霍善正卖力地劝他舅公卫青多喝点。

卫青拿他没办法, 一口喝光了自己面前那杯牛乳茶, 又被霍善喊人满上一杯。

瞧着就格外热情。

刘彻揪着霍善后领问他:“怎么不见你劝我多喝点?”

霍善心道, 那肯定是你不怎么需要人劝,何况刘彻年前虽有点要生病的迹象, 但他这前前后后蹭吃蹭喝这么多回, 身体那点儿问题早就拔除了。

听读过《孝武本纪》的张仲景他们说, 刘彻这两年本来要大病一场, 愈发笃信鬼神之学的。

有的人生病以后坚决不相信医家,只愿意相信巫医去求神拜佛——说的就是他这位姨公啦!

按照医坛前辈们留下的“六不治”原则, 刘彻绝对就是“信巫不信医”的那个类型。

要不是他自己身体底子还不错,生病光靠熬也能熬好, 哪里还能活那么长久!

相比之下, 卫青每次都是吃最少的,霍善当然得当个贴心晚辈,积极地抓紧机会劝卫青多吃点多喝点。

霍善和刘彻分辨起来:“您从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不用我劝您也会多吃。不像舅公, 我不劝他就不吃了!”

刘彻闻言大笑起来, 转头对卫青说道:“你听到没有, 阿善觉得你把自己当外人,你这样可不行。”

卫青“嗯”地应了一声, 伸手把霍善抱起来掂了掂,笑着夸道:“我们阿善这是越长越结实了。”

来都来了,刘彻还真的去看了下庄子春耕情况,并且去作坊那边转悠了一圈,看看下个月要上新的产品。

并且要求统统内购一份。

作坊那边哪里敢拒绝,自然是把东西都打包好给他带走。

刘彻还注意到作坊附近正在砌一个新窑,问陪同他们逛作坊的李长生这是准备做什么。

灌钢法这东西民间是不能用的,而且这窑也不像是用来炼钢的。

李长生道:“这是陶窑,只是稍作改造过而已。”

陶器在汉代人日常生活应用得十分广泛,从活人到死人都需要它,所以民间对烧陶的限制是相对少一点的,只要你建得起窑耗得起煤炭,你自己想在家烧也没问题。

李长生这么明晃晃地把这个窑口建在明处,也是因为这事儿并不算违禁。

刘彻向来敏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