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4


朗朗明月, 那马也叫人眼前一亮, 瞧瞧那花里胡哨的辔头和……更加花里胡哨的马鞍……

诸葛亮还在想是什么人这么张扬,就见霍善不再眼巴巴地看着金日磾手里的木料, 而是兴冲冲朝着来人跑过去。

那人笑着下马,熟练地伸手把霍善捞进怀里。

一大一小凑在一起,诸葛亮就看出来了,这明显是亲父子。

这就是传说中的冠军侯吗?

历朝历代的人对卫霍的观感都挺复杂,无可否认卫霍二人确实是抗击匈奴、开疆拓土的能人,在此之前中原帝国从未想过可以开拓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

无数中原没有的物产经由他们拓出的那条道路进入中原,胡麻、胡椒、胡桃、胡瓜、葡萄、苜蓿等等,也都来到中原人或者中原马的餐桌之上……

但是随着卫霍两位将星的惊鸿一现,给了刘彻一种不切实际的错觉:我只要随便扒拉个人,给他们兵、给他们马,他们就可以为我建立不世功勋。

这就导致后来大汉对外战争中的好几次失利。

兵马耗光了,国力耗空了,刘彻也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决定,卫青和霍去病可以,其他人为什么不可以?肯定是他们不够用心!

而后君臣相疑、父子相疑,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最终只能把皇位交托给年仅八岁的幼子。

卫青和霍去病的战绩是难以效仿的,即使是在国力鼎盛的汉武一朝,也只出了他们舅甥俩这么一双将星。即便刘彻给了旁人相似的机会,他们也打不出同样的功绩。

这也是许多人不爱夸卫霍的原因,树立榜样是希望后人能向榜样学习的,这种学不了的基本都是……默契地少提几句,生怕有人生出效仿之心。

这种心理其实古今皆通。

比如在读书至上的时代出了个辍学也特别有出息的人,哪个当父母的敢给自己孩子大说特说这么个存在?

聪明点的孩子可能会琢磨:他是什么出身?父母支不支持他的决定?他辍学前碰上什么大好机遇?是不是结交了什么厉害人脉?他本身是不是有抓住机会的能力?

笨孩子可能就只有这么一个想法:看看吧,人家不读书也能出人头地,我凭什么要读书!好耶!辍学!辍学!辍学!

这就是典型的“学我者死”。

想到汉末这大好江山快嚯嚯完了,诸葛亮心情更加复杂了。也许天下大势便是如此,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们这些汉末之人也只能从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语里一窥大汉昔日的峥嵘。

另一边的霍善见到他爹,那当然是高兴得不得了。他想到霍去病还没见过诸葛亮,被霍去病抱起来后就嘀嘀咕咕地和霍去病说悄悄话。

只是小孩子说话一贯是没重点的,一时说他会做馒头,一时说他会做米线,一时又说他正在教大家做木牛和流马。

霍去病听得一阵沉默。

所以这诸葛亮是个会做木匠活的厨子?!

还好,霍善没有不靠谱到只字不提诸葛亮最重要的身份——蜀汉军政一把抓的厉害丞相!

诸葛亮知道自己不会久留,所以很多事都没有直接插手,而是在旁点拨霍光几人。

这么几天的功夫,霍光他们已经在诸葛亮的指点下搭起江夏太守府班底啦,做起事来井井有条的!

霍去病:“……”

原来是个……精通多门手艺的蜀汉丞相。

等等,蜀汉是什么?

霍善又小声给他嘀嘀咕咕,说是东汉末年分三国,曹魏占了中原,孙吴占了江东,刘皇叔只能跑进蜀中躲着谋求发展。

因为刘皇叔的根基是蜀地,所以大伙就把它称为蜀汉了。

说起来建立东汉的刘秀和建立蜀汉的刘皇叔据说都是推恩令受害者,两人祖上都是皇室成员,结果被推恩令一代代地削下来,他们起兵时基本已经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不过若非他们只剩这么一层若有似无的身份,哪里能顺利苟到壮大起来?恐怕一开始就被人给剁了。

只能说,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霍去病听霍善讲到后世的风云变幻,心情也变得跟诸葛亮一样复杂。

即使知道了两三百年后发生的事,他们其实也做不了什么,毕竟谁都保证不了接下来皇室出的全是明君、朝中出的也全是贤臣良将。

别说两三百年了,就算是现在他们可能也左右不了刘彻想干啥。

霍去病让霍善不要再多提,外面人多眼杂,万一有耳力过人的家伙听见了难免会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霍善乖乖闭了嘴,做出“我特别能保守秘密”的认真表情。

霍去病:“……”

算了,旁人听见了估计也听不懂。

霍去病抱着霍善去与诸葛亮说话。

诸葛亮也平复好了心情,不卑不亢地上前向霍去病见礼。

霍去病道:“这些天辛苦先生了。”

自己孩子自己知道,霍善这娃儿经常冒出些新鲜想法来,可是因为年纪小的关系实践能力基本没有,全都是找身边人帮他筹备。

估计这几天诸葛亮没少被他找。

诸葛亮这段时间确实没少被霍善找,作为一个做事特别讲规划、习惯走一步看百步的人,诸葛亮一开始也有点头疼。

不过他觉得只要大方向没出问题,中途插入点别的安排也不影响,所以还是坚强地一边给江夏郡打框架一边聆听霍善的新需求。

有时候霍善突然冒出来的主意连诸葛亮都觉得挺不错。

别人家的孩子真是……越看越觉得聪明可爱。

想想要是他们少主刘禅能更让人放心一些,诸葛亮觉得自己都不会那么急切地频繁北伐。主弱臣老,叫诸葛亮如何能不心急!

诸葛亮笑道:“府君聪明/慧黠,亮岂会辛苦。”

霍去病听诸葛亮夸自家儿子,对诸葛亮自然添了几分好感。

霍善就更不掩藏了,得了夸奖后小尾巴只差没往天上翘去,一个劲点着小脑袋说道:“就是,就是。”

他从来不让人太辛苦的,每次看他们忙太久了都会去给他们送吃送喝,或者邀请他们来上一套华佗养生操。

谁会把勤勤恳恳帮自己干活的人累到呢!

远在长安、逮着人才就往死里用(确实大部分都用死了)的刘彻冷不丁打了个喷嚏。

刘彻略一沉思,对旁边伺候的人吩咐道:“去给我倒碗长生酒来。”

所谓的长生酒,就是刘彻从庄子那边顺来的酒。他觉得李长生此人酿酒必然用了独家秘法,明明只是寻常农家米酒,喝起来却总能让人神清气爽。

别人酿出来的酒哪怕色泽十分相近,喝着也没有这种效果。

刘彻惬意地喝了碗米酒,只觉刚才那种快要得风寒的感觉没了。

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