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2


一起看孩子,听到外面的动静后愣了一下,很快出来把柴扉打开。

看到雪地上立着的霍善父子俩,樵夫呆了呆,一时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还是他妻子在里头问“是不是又是那些家伙来捣乱”,樵夫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喊道:“府、府君!”

霍善道:“我给你送了些粮食和布匹过来,你接下来先养好手上的伤再琢磨别的。”

樵夫忙把霍善一行人领进屋。

樵夫妻子见到来的是平时便给他们义诊和赠药的霍善,身后甚至还跟着高大英朗的冠军侯,顿时局促地想抱着孩子起身向霍善父子俩行礼。

霍善道:“坐着就好,不用起来。”

霍善也不嫌草垫简陋,径直坐到了散发着暖意的火炉旁看向妇人抱着的奶娃娃。

见小孩子瞧着还算康健,应当一直被父母悉心照顾着,霍善便没说什么了。

他让人把东西放下,对夫妻二人说道:“你们今年先好好过冬,明年我有份差使安排给你们做,这些东西就当是预支给你们的工钱了。”

夫妻俩听了霍善的话,忍不住眼含泪花,保证道:“府君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只管吩咐就好。”

霍善道:“明年我要种一种叫棉花的作物,到时候需要些踏实肯干的人来负责,我觉得你们夫妻俩挺适合的。这种作物要是种成了,接下来几年我们就能过个暖冬了。”

所有作物从引种到推广都需要费不少功夫,霍善抵达江夏郡时已经入秋了,棉花便来不及种了。

明年开春后要做的就是棉花的引种、留种、推广,事情还真不少,需要的人也不少,既然碰上了,霍善便准备把这对人品不错的年轻夫妇给安排进去。

只要接下来几年能做到李时珍所说的家家户户种上半亩桑麻以及棉花,想来足够让一家人冬天不至于受冻了。

樵夫虽没听说过棉花是什么作物,可听了霍善的话后还是心驰神往,当即表示只要霍善不嫌弃他缺了一指,等他把手养好后就去府衙干活。

霍善把东西送到了,事情也安排妥当了,便没再多留,与霍去病一起回城去。

回到府衙,霍善就找霍光他们过来围炉开小会,顺便挑些看起来放不过这个冬天的红薯扔进炉膛里烤。

主要是眼看又是一场大雪要下下来了,说不准有许多人熬不过这个冬天,所以得按照府衙里造册的鳏寡孤独送些过冬用的布匹米粮下去。

还有家里刚添了新生儿的也得送上一份,毕竟这种天气孩子和母亲都很容易生病,府衙得给她们送上一份保障。

哪怕不说什么关怀老弱妇孺吧,人口增长也是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啊!

这绝对是官府应该做的!

霍去病在旁说道:“人手不够可以跟我说。”

连霍去病都开口了,霍光他们自然没有异议。

众人很快就把具体细则敲定好,纷纷回去加班加点把事情落实下去。

第169章

接下来小半个月, 每天都有府吏领着成队的士兵扛着东西抵达底下各乡,按照登记在册的鳏寡孤独、高龄老人以及新生儿家庭登门送米粮布帛。

东西虽然不算多,却也足够这类人度过寒冬。

这些抚恤措施往年也是有人做过的,只是还没有形成定例而已, 霍善这么安排倒也不算出格。

本来见霍善这位小太守登门给樵夫夫妻俩送东西, 本里的人心里都有些酸溜溜,后来见霍善不仅给樵夫一家送, 心里也就平衡了。

虽然很多人可能活不到七八十的高龄, 但谁家都是得生孩子的, 说不准明年就轮到自己家了呢!

于是所有人都交口夸赞太守仁德,霍去病派过来送物资的士兵们也受到了热烈欢迎。虽然农家没什么好东西, 但大多数乡人都会热情地邀他们喝口热粥再走。

这些士兵都只是些刚离开家服兵役的年轻人, 平时都是上头让干啥就干啥, 一心想着服完今年兵役就归家去, 哪曾感受过这样的盛情。有些热血上头的,竟是主动帮人把挑水劈柴修屋顶之类的活计干完才走。

霍去病听了这些事也没说什么, 只让人给出外勤的士兵们加一顿肉。

寒冬腊月能做的事情着实不多。霍善把事情安排下去后也乖乖地猫在家里不出去了,每日听司马迁他们轮流给自己授课。

虽然是针对霍善的小课堂, 但夙小星和易知他们都会旁听, 一众掾吏也把自己的小孩授课送过来陪读,每天都热闹得很。

霍善仗着自己识的字多,也抢着要当小老师,愣是把习字课抢来自己教, 每天踱步来踱步去, 看人家在沙盘上写的字对没对、整齐不整齐。

转眼来到腊八。

大汉目前过年依然是按照十月为岁首来算的, 也就是说霍善过了十月就是五岁了。不过霍善往苏轼他们那边跑多了,总感觉到了腊月更有过年气氛, 从腊八到小元宵都可有意思了。

仗着天高皇帝远,霍善决定在西陵城过一次以十二月为岁首的春节。

过了年就是春天了,叫它春节多贴切!

腊八这日,霍善一大早就征用了所有大锅,请来苏轼指导大伙如何熬制腊八粥。

苏轼是个什么都会一点的人,腊八粥自然也难不倒他。

他指挥完众人把“七宝”都给放下去,还和霍善分享当年他妻子王闰之曾以粥为药给牛治病的光辉往事。

那时候他在黄州没了职务,准备改行当个田舍翁,每天和妻子一起到处溜达。

有次他和妻子王闰之看到有头牛生病快死了,牛医根本看不出是怎么回事,只有他妻子一看就知道那是豆斑疮,让人给牛煮青蒿粥吃。

这一吃下去,果然就把牛治好了!

可把苏轼给高兴坏了,当场给好朋友章惇写信分享,表示自己要是被罢官了也可以靠妻子这门手艺养家糊口。

而且他妻子不仅会给牛看病,还会嫁接黑牡丹!

霍善听得津津有味。

这豆斑疮,又叫豌豆疮、斑豆疮等等,霍善从孙思邈和李时珍那儿听说过,这东西大汉本来是没有的,应当是南北朝时期从西域那边传过来的致命疾病,所以许多医书中又把它称为“虏疮”。

一旦感染了这玩意,整个人都会浑身冒毒疮,毒疮中全都有白浆,往往发病几日就死了。更可怕的是,这东西还很容易传染,免疫力本就低下的小孩子尤其容易成为传染对象。

霍善问道:“牛也会得这病吗?”

苏轼道:“应当是会的吧,我看症状差不多,只是一般不会让牛病得那么重,所以很多人没注意过而已。”

当时那个给牛看病的牛医就不认得,全凭见多识广的苏轼在旁多了句嘴才把那头牛保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