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1
???
万万没想到,表侄出去玩以后受伤的居然是他这个表叔!
他还以为自己不能跟霍善出去玩耍已经很惨了,没想到居然还成了对照组被他父皇敲打!
可恶,有这么个聪慧过头的小表侄在,他都不能用自己年龄还小来说事了!
刘据无缘无故挨了半天训,满心郁闷地回去写信埋怨霍善。
埋怨着埋怨着,他又把快写满的信纸收了起来。
霍善小小年纪就能把一郡之地治理好,那是霍善的本事。他这个当表叔的没能做好表率就算了,怎么还因此而写信去埋怨他?
刘据想明白了,便重新给霍善写了封信,顺便让人收拾些宫中攒下的贡品一并送去给霍善尝鲜。等安排完了,他就去找自家文武师父主动要求加课。
既然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就要迎头赶上!
人在江夏郡的霍善哪里知道刘彻父子俩的想法。
终军走的时候,正好出了九九,到处冰消雪融,迎来了明媚的春光。
当然,往北走的话依然是春寒料峭的天气,远还没到可以彻底摆脱冬衣、穿上春衫的时候。
霍善知道终军是要坐官船回去的,便让人搬了满船东西到船上去,其中有给终军的,也有托终军带给长安那边的亲朋好友的。
反正他买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给他送出去了。
终军本来觉得这样可能太招摇,但是打开一看发现那不过是些土产,连白萝卜都每个箱子塞了几根,他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正经行贿谁送这些玩意啊!
而且这小子不管是给皇帝和太子的,还是给卫青以及新丰县那些小朋友的,全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完全没想过要给刘彻多塞一些!
如果霍善知道终军在想什么,肯定得郑重其事地给他介绍自家的白萝卜可不一般,别处哪里有这么又白又胖的白萝卜?
真是不识货!
终军走后两天,就是二月二了,据说这天叫龙抬头,掌管云雨的龙要开始行云布雨了,接下来雨水会渐渐多起来。
霍善一大早就被摁在庭院里剃头,小孩子的头发是要按时剃的,据说这样才长得好。他们也不用找什么理发师傅,李长生就能帮他剃好。
霍善乖乖坐着玩孔明锁,由着李长生帮他把头发理得短短的。
这孔明锁是诸葛亮上次过来时给他送的,据说又叫做鲁班锁。
鲁班,那可是曾和他们墨家创始人墨翟当对手的。双方倒是没什么仇怨,主要是鲁班很擅长制造工具,比如攻城器械,而墨家却是专门帮人守城的。
双方理念不一致,自然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了。
事实上他们就算是当对手,那也是君子之争。
最初墨子还默默无闻的时候,是鲁班把他引荐给楚王。
后来楚王想要去侵占宋国,墨子持反对意见,就建议鲁班用他制造的攻城器械来攻城,而他们墨家负责守城,看看真打起来是否会如楚王所想的那么顺利。
结果当然是墨家九守九胜,成功打消了楚王出兵攻打宋国的念头。
不过这并不代表鲁班的技术真的不如墨家,毕竟守城一方有整个城池可以依仗,攻城却只能依赖攻城器械,双方的难度本来就不一样。
只能证明鲁班的攻城器械并没有那么无往不胜,贸然开战还是会有一定的风险。
霍善很喜欢玩这个据说是起源于鲁班的“孔明锁”,央着李长生给他做了好几个变式。
等李长生给他剃好头了,他也把手里的孔明锁拼装好了。
他摸了摸自己新鲜出炉的短发茬小脑壳,觉得整个人都清爽了不少,麻溜跑去招呼易知他们也来把头发剃一剃。
李长生笑道:“你师弟的头发可以扎起来了,不用剃。”
霍善不是随随便便放弃的人,又跑去拉夙小星来剃头,说是剃完贼拉舒服。
夙小星将信将疑地坐了过去。
霍善把孔明锁还原好塞到夙小星手里,说是让她不用紧张,拼好这个孔明锁以后头也就剃好了,可快了!
夙小星本来就没紧张,不过听霍善拿孔明锁当计时的来用,她也来了兴趣,拿起孔明锁认真摆弄起来。
等到李长生这个临时理发师傅收工,霍光就找来了,说是亲耕之事已经准备好,霍善该出城去意思意思地犁几下田给郡民看。
这是二月二的重要仪式,毕竟作为一个极其重视农桑的时代,从皇帝到地方官员都要起到带头作用,依照农时劝农劝桑。
霍善对这种活动一向十分热衷,精神抖擞地骑着他新买的小马霍小花出城。
春耕去咯!
第176章
霍善平时就爱到处溜达, 今儿他骑着马走在最前面(虽然左边有金日磾牵着绳,右边有易知帮他背着一堆日常用品),后头是几个个头最大、身量最威风的县吏扛着犁或者挑着担,霍光等郡守府幕僚也紧随其后。
光是这队伍就好生热闹。
尤其是霍善这家伙人小心不小, 连扛东西的人都挑长得最俊的、未婚的, 说是要借此机会展示一下他们江夏郡最英武的汉子,好叫他们能早日觅得良缘。
他这个小太守真是为底下人操碎了心!
至于那些连拾掇拾掇自己都不乐意的懒汉, 就让他们继续单身去吧。
果然, 霍善这支劝农队伍一出发, 就引来不少人的围观,甚至还有许多人一路跟随着他们出城去, 想亲眼看看霍善这位小太守是如何犁地的。
也有少数人注意到众县吏扛着的犁跟他们惯用的犁不太一样。
这犁好像……非常小?
还有那犁头也长得不一样, 犁是菱形的, 犁头尖尖的, 瞧着更小了,这犁难道是专门为霍善这位小太守定制的?
一路上闲着也是闲着, 有人提出自己的疑问,霍善就给他们吹嘘起来, 说他这新犁是可不但是为他这个小孩子打造的, 而是针对小面积水田和农田而制的,江夏郡许多地方水泽丘陵很多,很多县里都没有北方那种连片的辽阔田野,所以笨笨的大犁在这里和江南地区都不太实用, 这样聪明轻便的小犁正好适合!
霍善还给他们讲起新犁的好处, 说这犁不仅只用一头牛拉着, 人推起来也不费劲,连他这样的小孩儿也能轻松扶犁。
唯一的问题是他年纪还小, 个头不够高,不过问题也不大,只需要有个人把他抱起来就可以了!
霍善也已经钦点好抱他的人选,金日磾知道不,曾经的匈奴王太子,一听就知道是绝对不会种地的那种人对吧?他一个生活在马上的匈奴人带着个五岁小孩都能轻松犁地,谁能说这新犁不够轻巧好用?
众人听得将信将疑。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