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3


了黄道婆的及时到来啊。

刘彻道:“黄道婆是谁?”

霍善道:“就是一个修道的婆婆。”

他和刘彻说起黄道婆在很远很远的南边生活了二三十年、悉心学习当地土族的棉纺技术的事。她从南边归来,带回的东西可珍贵了,从棉花脱籽到棉布纺织她都非常精通!

刘彻没想到霍善还捡到了这样的人才,看来他手头的棉花种子也是从这位黄道婆那儿得来的。

女子不好封官,刘彻便问道:“这黄道婆可有子女或者兄弟?”

霍善如实答道:“她孤身一人,没有家人了。”

刘彻沉吟片刻,说道:“若是她传授的棉纺技术当真有用,你到时候上书给她讨个表彰,再在郡中给她找几个义子义女为她养老送终。”

都说农桑农桑,讲的就是穿衣吃饭,农是吃饭,桑是穿衣,地方上的官吏有责任督促当地黔首勤种桑麻,保证人人都有足够的衣服可穿。

这事儿要是没办好,小则男男女女衣不蔽体影响当地形象,大则许多穷苦人熬不过寒冬活活冻死。

棉花和配套的棉纺技术真要能推广开,那天下黔首的“穿衣吃饭”问题便又多了一重保障。

刘彻虽然热衷于开疆拓土,却也不会嫌弃自己功绩太多。

棉花的事情办成了,旁人提起千古明君怎么都要算他一份!

对于黄道婆这种来送功绩的人才,刘彻当然是给予最好的待遇。

没儿没女没关系,咱官府出面给你找,保证让你老有所依!

霍善没想到还能这么奖赏有功之人,马上点着小脑袋表示自己记住了。

就算黄道婆不想留下来、不需要他们帮忙找能够孝顺她的义子义女,他也可以多带些好东西陪她老家,好叫她归家路上不至于太劳累。

对待这种技术人才,要从方方面面把每个人的需求照顾到。

刘彻见霍善一脸“学到了学到了”的表情,笑问:“你这么认真在记什么?”

霍善便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刘彻听。

“对有用的人,我们要不择手段留下来!”

霍善说得掷地有声。

刘彻:“……”

怎么感觉这不择手段不是什么好词?

算了,不择手段就不择手段吧。

霍善开开心心地带着刘彻参观了一圈被他改造(糟蹋)得差不多的太守府。

卫青跟着逛了一圈,感觉这太守府……前衙后衙的空地都被改成大大小小的菜园子。

为了方便霍善义诊,前衙那边还整理了一个巨大的药房,听说那药房里整理药材的学徒全是慕名来求拜师学医的年轻人。

主要是霍善他们从不藏私,只要他们肯学肯问,霍善和李时珍都会耐心地把其中道理讲授给他们听。

经过半年的发酵,越来越多想学医的人往西陵城这边聚拢过来。

每逢初一十五他们就聚在一起听霍善他们讲课,平时就整理药材或者下乡采药收药以及给人看些寻常病症。

遇到疑难病症他们可以请李前辈他们出手,这就是他们的底气!

霍善是很欢迎这些满腔热血的年轻人来学医的。

他来到江夏郡以后了解了许多事,不能怪江夏郡的人们会信巫,因为整个大汉的医家都太少了,只有少数人能碰上有良心的医者,剩下的人不信巫还能信什么?

霍善当初打击了一批骗子,本来觉得还挺解气的,后来知晓了具体情况以后心里很是郁闷。

这根本不是揭穿几个骗子就能解决的事。

正好走到了药房外头,霍善就很真诚地问刘彻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要怎么做才能让天下有需要的患者都能得到医治?”

刘彻:“……”

你小子是不是见没骗我被辣哭,决定换个办法为难我?!

说实话,朝廷的医疗机构连皇室和官吏都覆盖不过来,要覆盖天下黔首无疑是天方夜谭。

刘彻面不改色地来了个祸水东引:“朕也没什么好办法,不如你好好想想,想好了跟我讲讲。要是你想的办法可行朕就让你兼任个太医令,由你来解决这个问题。”

霍善不知道太医令是啥官,也不知道这事情到底有多难办,见刘彻说他也没有办法后顿时失望地说:“好吧。”

见霍善变得蔫了吧唧,刘彻伸手把他抱了起来,绕过回廊走到公堂前瞧了瞧悬在上头的匾额,奇道:“这谁写的?”

第184章

卫青和霍去病闻言抬头望去, 只见公堂上悬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那字体竟和未央宫中的匾额有点相像。

霍去病:“……”

不是像,看起来就是找萧何写的。

事实证明霍去病想得没错,这就是霍善跑去找萧何题的字。

苏轼的字虽然也不错,不过他擅长的是宋代字体, 这种正经的匾额题字不是他的强项, 所以霍善就跑去找萧何写了。

萧何虽然不知道霍善为什么老爱找自己题字,但写几个字也不怎么费力, 他自然也不在意帮霍善这种小忙。

霍善道:“萧先生帮忙写的!”他这么说完了, 还颇为惋惜地和刘彻感慨, “可惜他不能来江夏郡玩。”

刘彻夸道:“写得挺好。不过这‘明镜高悬’又是怎么个说法?”

提到这个,霍善话可就多了, 他给刘彻说起明镜高悬的由来:据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 只要人站在镜子前就会把他的心肝脾肺肾都显露出来, 把人有没有坏心照得清清楚楚。

这镜子可真不错, 要是纣王也拥有它的话,比干说不准就不用挖出心来证明自己心有没有七窍了。

霍善还曾经让嬴政把这面镜子拿给他照照, 让他体会一下扁鹊那种一眼扫过去就能看出五脏六腑病灶的奇异能力。

可惜嬴政当场否认他有这样一面镜子,霍善也无从验证他是不是把它偷偷藏了起来。

霍善当然没有和刘彻提起嬴政不承认自己拥有这样一面“神镜”的事。他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公堂之上有着这样一面镜子, 那么不管谁都没胆子说谎了, 一说谎就会暴露!”

这奇异的神镜听得刘彻心驰神往。

有这样一面镜子还真不愁底下的人敢欺上瞒下了。

刘彻看了眼那庄严肃穆的匾额,笑道:“可能那秦始皇把它带进皇陵里去了,要不然怎么秦二世怎么能由着赵高指鹿为马?合该拉他去镜前照上一照。”

霍善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当场在交流群里和嬴政说起这个建议。

好东西不要埋进地底下去, 得给子孙后代留点, 要不然子孙后代很容易被人蒙骗了去!

嬴政:“……”

关键是我真没有这样的镜子啊!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