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6


霍善也换了身干净的衣裳洗净手,入席与邓绥一起尝尝东汉的饭食。

比起汉武帝时期,这边的河西通道已经拓通百余年了,该传进来的作物都已经传了进来,比如这小小的芝麻就已经经常和胡饼作伴了,连皇室都颇爱吃这玩意。

霍善倒是不挑食,吃什么都觉得挺香。

邓绥也不打扰他吃饭,反而还就着他那吃相多用了半块饼。等两个人都吃饱喝足了,邓绥才问起霍善那首诗是怎么回事。

听起来好像在骂人。

霍善就给她讲,这是六七百年后一个读书人写的。

读书人的嘴,骗人的鬼!

这首《悯农》的作者李绅,确实是因为他写的悯农诗名盛一时,但是等他做官了也没当成什么为民做主的好官,而是卷入了党争之中,跟随着自己那一党的意见领袖冲锋陷阵,对于敌对党极尽打压之能事。

反正只要是对方的人落在自己手里,那肯定是不死也要扒层皮,绝没有放他们囫囵着脱身的可能性。

到了这个时期,他们关心的已经不是农夫饿不饿死了。

即便知道霍善来历不凡,邓绥听着他张口就能说起几百年后的事仍是十分感慨。她说道:“党争之事,确实是有害无益。”

霍善闻言立刻和她分享起来,说是不必远到唐代的牛李之争,咱大汉人也有自己的党争。

比如接下来几十年间幼帝登基成了传统,这个时期外戚势力始终是让皇帝如芒在背的存在,年幼势弱的皇帝没办法和外朝进行有效沟通,所以他们决定……培植宦官势力和外戚对抗。

这下外戚问题解决啦,改成宦官专权。

天下读书人为此愤怒不已,纷纷慷慨激昂要对抗这些专横跋扈的权宦。

这就有了后来的党锢之祸。

领头反对宦官的官员遭贬谪,参与反对宦官的学生被镇/压,数不清的年轻人遭到禁锢和打压。

等到敢说话的人都发不出声音了,东汉末年也就来了。

更可怕的是,东汉末的动乱结束后天下并没有归于太平,而是迎来了更加昏昧的魏晋时期以及紧接而来的长达百年的五胡乱华大混乱……

这就讲得有点远了。

反正吧,咱大汉绝对是走在党争时代的前沿!

邓绥:“……”

小神医啊,有没有人告诉过你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霍善也觉得这种家国大事聊起来不太轻松,就和邓绥聊起怎么养娃的问题。

东汉末年的学者仲长统曾经沉痛地探讨过东汉皇室为什么那么多短命或早夭的皇帝,认为是这些皇子皇孙开窍得太早,还没长成就已经泄了元气,生育得也太早,导致生下来的孩子体弱或痴傻,这种不适合的过早纵欲、过早生育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来,那皇室生下来的娃体质自然越来越差。

还是得顺应自然,等到皇子皇孙性成熟后再让他接触这些东西啊!

这都是孙思邈记录在《千金方》里的内容,他显然也想过劝说李唐皇室优生优育,但……这种事哪有那么好劝,自古皇帝搞养生都是希望走捷径的(比如服黄金吞白玉嗑丹药),从来没有戒酒戒色清心寡欲的打算。

霍善对邓绥殷殷叮嘱:这个娃咱要是养大了,可不能让他再重蹈覆辙了啊!

像他太子叔,如今都快十六岁了,在他的监督之下还是个童男子呢!

哦对了,你知道我太子叔是谁不,他叫刘据!

邓绥:。

刘据知道你在外面到处宣扬他的童子之身吗?

第276章

终于可以在皇宫动土, 霍善兴头还是很足的,甚至还给刘隆移栽了两株牡丹和西红柿。

都来洛阳了,洛阳怎么可以没有牡丹!

至于西红柿,那肯定是他想吃西红柿炒蛋了。这是他最近爱吃的菜, 炒得很快, 他饿的时候特别适合催促他师弟炒来给他解馋。

只不过炒锅这东西,东汉也是没有的, 霍善只能给邓绥描述了一下锅是如何打得又大又圆的, 争取下次过来的时候可以吃到有锅气的炒菜。

邓绥哪里曾亲自管过这些事, 她笑着听了一会,就决定给霍善引荐一个专业人才, 蔡伦!

蔡伦是邓绥的得力助手, 他早前负责统筹宫廷的武器研发项目, 主要领着底下的人铸造点新式弓弩新式刀剑。

他改良出来的弩, 那也是当时的一绝,深得汉和帝的喜爱。

后来邓绥当上了皇后, 下令让天下郡国进献纸墨供朝廷使用,蔡伦接触到各类贡纸后觉得纸张改良项目也大有可为。

帛书太贵, 简书又太笨重, 要是能改良造纸工艺、降低纸张制造成本,纸张代替帛书和简书是迟早的事!

蔡伦就是这么个人才。

不仅汉和帝对他颇为喜爱,邓绥成为太后后也特意封他为龙亭侯,从此蔡伦琢磨出来的新纸便被称为“蔡侯纸”。

不过目前蔡伦还没来得及封侯, 仍是在宫中用事的宦官。

得知太后相召, 蔡伦自是第一时间过来觐见。

结果蔡伦就见到了霍善这个陌生小少年。

今天宫中已经传开了, 说是邓太后给小陛下找了个小“义兄”,蔡伦心里头其实还是有点想法的:太后是让谁去找的?他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只是这种想法蔡伦也只能在心里想想, 真要说出口就太不识趣了。

他就算是邓太后最为倚重的近侍,也不能理所当然地觉得邓太后做什么事都要和他商量啊!

要谨慎,要万分谨慎。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霍善不知道蔡伦的想法,他好奇地打量起据说改良过造纸术的蔡伦。

见蔡伦仪表堂堂,瞧着不像是卑躬屈膝伺候的宦官,霍善只觉不能把人薅回去干活有点可惜。

不过想想东汉这边风雨飘摇的局面,霍善又觉得可能还是邓太后和刘隆更需要蔡伦。

做人不能太贪心!

见蔡伦上前向自己问好,霍善便也乐滋滋地和对方打招呼:“蔡常侍。”

蔡伦的官职就是传说中的“中常侍”,后来让许多读书人咬牙切齿的“十常侍”也是出任这一官职,他们有着传递诏令的权限,直接代表皇帝或太后与朝臣接触。

等他们心大了起来,传出去的诏令是皇帝本人的意思还是他们自己的意思,那可就不一定了!

只能说人性都是经不起权欲考验的。

不管是皇亲还是外戚、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亦或是卑微到尘埃里、连个完整的人都已经不管的宦官,只要有机会执掌权柄,谁又不想痛痛快快过把瘾呢?

都是老天让我来这世上走一遭的,谁也没比谁高贵,谁也没比谁低贱!

霍善与人往来也不看什么出身与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