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2
是个相当出色的传奇写手。
他创作的《李娃传》就比较暖心了, 讲的是倡女李娃在爱人某生落难时不离不弃、最终被封为汧国夫人的曲折故事。
相比于李娃的重情重义, 某生父亲先是因为觉得他的所作所为太丢脸要痛下杀手, 后来又因为某生富贵了就来认子认媳,真是把那些世家大族的不要脸写得活灵活现!
霍善听得津津有味, 问李时珍这白行简还活没活着。
李时珍去查了查才回道:“还真不巧,几年前他已经去世了。”
还得是白居易这种心大的人才活得长啊!
此时路过的苏轼插了一嘴:「要说白行简写得最好的作品, 那还得是《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李时珍让苏轼闭嘴。
为防霍善跑去和苏轼交流什么《大乐赋》, 李时珍麻溜说起别的话题转移霍善的视线:“这会儿还有个蒋防,他倒是还活着。可惜目前这人在外头当刺史,你估计也见不着了,不过他那篇《霍小玉传》的主人翁之一还在长安!”
霍善没读过《霍小玉传》, 不由问李时珍这写的又是啥。
原来这霍小玉也是个名妓, 她与年轻的诗人李益相恋, 祈求李益先别娶妻,离你而立之年还远得很, 不如我们先恋爱个八年,等你满三十岁我就去出家,你也可以娶个高门大族的女子当妻子!
可惜许下八年之约还没到一年,李益就回家娶妻去了,还对霍小玉避而不见。
霍小玉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前终于见到了李益,对他发誓说自己要化为厉鬼,让李益家无宁日!
李益亲眼看着霍小玉忧愤而亡,从此得了痴病,总能看到或者听到自己的妻妾和人私通,以至于他生出了病态的嫉妒心,逼走了三个妻子不说,还时常恐吓家中的姬妾说:“知道某某姬吗?她因为了做了某某事,已经被我杀了!”
霍善:?????
霍善不太确定地问道:“你说的是这个李益在长安?这是真事?”
李时珍也不太确定:“李益确实应当在长安,但不一定是真事,毕竟写《霍小玉传》的蒋防是受李绅推荐出仕的,后来被牛党打压到地方去了,一直郁郁不得志。”
既然是身在党争漩涡的官场同僚,难保没有在书里下黑手的可能性!
他又给霍善复习了一下,李绅就是那个写“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他在众人眼中李绅属于李党,他举荐的蒋防自然也属于李党。
蒋防就是不太凑巧地在李绅他们即将失势的时候凑上去的,于是恰好党争尾巴扫到了。
估摸着蒋防应当是得知李绅鼓励元稹写《莺莺传》,觉得这个我上我也行,就提笔写了篇《霍小玉传》送上去。
至于为什么选李益当主角,那当然是因为李益诗名远扬,且除了边塞诗外偶尔还会写点“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之类的情爱句子。
而且李益名气那么大却蹉跎了几十年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据传他少年时确实得了痴病,经常怀疑家里妻妾偷人,病态到每次出门就把房门从外面锁起来,并在门窗下面撒上一层灰,以备回来时查看妻妾有没有出去跟人私会(史载为“散灰扃户”)。
李益这毛病有名到当时的人都把嫉妒成痴称为“李益疾”。
你在家都疑神疑鬼成这样,谁敢让你去办大事!
看吧,齐活了,要痴有痴,要狂有狂,曲折离奇,多好的传奇故事素材啊!
就他了!
拿来吧你,我们的李大才子!
霍善和李时珍讨论起来:“这‘李益疾’能治吗?”
李时珍被问住了,思量半天才说道:“这种应当属于情志病,不好治。不过他这应当也不大需要治,他活了八十四岁呢。”
霍善颇有感慨:“他这病瞧着伤害的是别人,自己长命百岁也不稀奇。”
听李时珍的意思,这位大诗人对妻妾严苛,对属下严苛,对自己好像不怎么严苛,有气他都全撒别人身上了,自己当然能活得长久!
李时珍无言以对。
霍善又问:“他都八十多了,还在当官吗?当的啥官?”
李时珍道:“礼部尚书。”
霍善:。
不愧是大唐。
这治家水平竟也能当礼部一把手吗!
李时珍帮大唐找补了一下:“这时期的礼部尚书已经不怎么管礼部的事了,都是礼部侍郎在干活,他就是挂个名儿。”
要不李昂的谥号怎么会是唐文宗呢,他喜爱诗文,也爱用文学之士,继位后麻溜就把八十岁的李益安排个礼部尚书的位置,元稹也被他不远千里挖出来起用。
话题都聊到这了,李时珍顺手给李昂发了两篇传奇故事,一本叫《莺莺传》,一本叫《霍小玉传》。
妙哇!
你继位这两三年提拔的两个人恰好都是传奇故事主人翁原型!
正在扒拉自己手头到底有什么人可以用的李昂:“……”
谢邀,现在不是很想看这些东西。
李益确实太老了,他的辞官奏疏都已经呈上来了,等会咱就批准他回洛阳养老去。
至于元稹,他办事能力是真的挺不错,只是不太能服众而已。现在他正在整顿吏治,干的全是得罪人的事,若是他能保持下去,也算是一把用得上的好刀。
这是他老祖宗李世民给他讲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最要紧的是用他们的人要有自己的主见,绝对不能这边过来说谁不好就不用谁,那边过来谁不好你又把谁撵走。
你真要是这种性格的话,多少人才都不够你造作的。
正事更是一件都别想办成。
像他弟这位唐武宗在位时间虽短,但他用人时意志坚定,深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什么事都和李德裕商量着办。
所以他短短六年就剪除奸宦、肃清朝野、开疆拓土,甚至还顺手搞了次全国性的灭佛活动,赢得个“会昌中兴”的赞誉。
这证明目前大唐并不是没有能办事的人,只是得看你怎么去用而已!
李昂小时候并不是作为皇储来培养的,后来更是十几岁就被宦官从十六王宅里挑拣出来继位,哪里学过半点当皇帝的技能。
他听了李世民的教诲如聆仙音,正决定拿自己现在的朝臣来实践一番。
结果就收到李时珍发来的《莺莺传》和《霍小玉传》。
这是在嘲讽他爱读谁的诗就决定用谁吗!
老李,你这样很过分知不知道!
李时珍表示自己不知道,他只是突然想起有这么两篇传奇故事而已。
跟自家娃儿聊天的事,能算是嘲讽你李唐皇室吗?
有李时珍和苏轼在,霍善硬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