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
泽、就葬在胡泽。
像是这样,节财、薄葬——
那多好啊!!!
所以说,上天为什么选择了孔子?!
“节用”、“节葬”,难道不应该吗?废除那些划分等级的礼乐,难道不应该吗?
墨子:我不懂,但大为震撼。
墨子:气到昏厥.jpg
除了繁琐的礼仪之外,他们墨家,还觉得孔子“述而不作”。他们要,“述而且作”!!!
还有,人与人是平等的!不要等级!人与人之间“兼相爱”、“交相利”,难道不应该吗??
墨子:好,什么天命?
都给我爬吧。
我墨翟,不认天命!!!!!
墨子怒而写下:非、命。
其实,在这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谁也没想到,孔丘还有儒家——
将来,居然会那么出息!!
什么因为孔子编撰《春秋》而将之命名为春秋时代,这绝对只是凑巧吧?绝对是凑巧吧???
诸子百家:窒息.jpg
法家、名家、杂家、农家、兵家、医家、小说家、纵横家、阴阳家:接二连三地震惊!
除此之外,还有道家的诸位。
庄子……
庄子表示无所谓。
老子……
老子觉得没问题。
我们道家,主打的就是一个佛系!
况且孔丘还曾经受业于老子,况且老子他们也真的觉得,这无所谓、没问题……
不过,对于那些所谓的礼法。
该蔑视,还是要蔑视的!
该否定,还是要否定的!
诸子百家这边,短暂地沸腾完之后,天幕上的视频依然在继续,有神妙的天人之声传来:
【东周以后,周王室衰微、不能号令天下,而诸侯争霸之局起。】
【春秋时代,大国主要是晋、楚、齐、秦,其后起的,便是吴、越。】
秦王政听着这些春秋之局势,又想到天幕刚才所说的内容:战国时代跨越了二百余年,以秦灭六国的节点为终止。
嬴政断定,自己是生活在战国时代!
而春秋时期的霸主们,则是从天音上,分别听见了自己的国家名号。
晋文公:猛一抬头.jpg
天幕!居、居然第一个念了晋国!这一定有它的深意吧!(拖下去冷静一下
楚庄王:意料之中。
楚国!如此强大!怎么可能会没有姓名!寡人倒要看看,这天下大势究竟如何!
到时候!让楚国效仿着后世崛起而一统天下的秦国,寡人给他来一个如法炮制!
齐桓公:吴、越?
听起来完全寂寂无闻,恐怕是在他作古之后才兴起的。那一带,如今还是未开化之地。
齐桓公:这么说,寡人生活在春秋时代!而且很可能,还是春秋时代的早期!
秦穆公:……
秦穆公还没反应过来。
他还停留在之前的震惊与大喜之中,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寡人只要想想就激动!
不知道是哪位贤能的子孙后辈做到的!!
除了这些霸主以外,列国的国君也纷纷感到愕然与惊奇,试图从光幕之中窥晓天机。
周天子:很好,被点名批评了!
历代的周天子,都开始扶额汗颜,但他们又都没有办法,他们衰微是真的衰微了!!
没办法,江山只能改姓秦了。
他们根本无力回天!!!
却不知是哪一位秦王,最后定六国、大一统,取代了周朝,收服了天下?
历代的秦王,也在聚精会神地观看!
苍天说、苍天说——
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啊!!!
秦始皇是谁?是谁??
秦始皇——
历代秦王:会不会是我自己啊!!!!!
作者有话说:
回复秦始皇的宝贝:加更制度!我思考了一下!暂时定为100雷/1000营养液,肝一次加更吧!
PS:手速很慢、很慢,短短一章,要写一整天,所以定得稍微高一点,v后还债!
PS:请一定要谨慎投雷/灌溉,因为我只能保证自己很喜欢,不能保证你们也喜欢QAQ
PS:你们说的内容,我会尽可能加!但是不保证一定会有!主要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与规划!
*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秦始皇的宝贝 1个
*
《史记·秦始皇本纪》
[1]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2]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3]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
[4]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於是使斯下韩。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2]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
《史记·李斯列传》
[1]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2]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3]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
[4]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彊,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史记·孔子世家》
[1]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1]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淮南子·要略》
[1]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