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
的历史。又称为竹车、水轮等等。】
波澜不惊的语调在天际之上响起,回荡在各个时空的浩浩天地间。
光幕上的筒车, 依旧在缓缓地转动着。
它的旁边出现了数列水墨风格的文字, 这些文字在湛蓝的天空, 徐徐显露出来。
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宋)梅尧臣《水轮咏》
紧接着,又有“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如此等等词句。
【简单地说,这种引水灌田的水力灌溉工具,是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带动竹筒的转动,当竹筒转到高处的时候,竹筒里的水,将会自动倾入水槽里面,既而流入农田,完成浇灌。】
【筒车上所缚竹筒,低可舀水,高可泻水。如此方法,利用水力运转的原理,能够令竹筒自动取水,自动导灌入田,而不用人力。】
春秋时期,子贡南游于楚国。
在返回晋国的途中,他经过汉水南岸的一个地方,看见一位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
这位老丈凿了一条地道,至通到井里。
然后,抱着一个瓮,费力地从井里打水出来灌溉圃畦。来来往往,看起来十分吃力。
子贡看他的动作。
觉得这种方法用力很多,但功效甚少。
子贡对这位老丈说:“现在有一种机械,一天可以灌溉上百个菜畦,用力甚寡而功效颇多。”
“夫子不想试一试吗?”
老丈停下来,仰起头看着子贡问道:“应该要怎么做呢?”
子贡表示:“把木料制作成机械,后面重、前面轻,这样提水,就如同从井里面抽水一样。速度之快,如同沸腾的水往外溢出。”
“这种机械的名字,叫做桔槔。”
正当子贡对老丈建议使用“桔槔”浇地的时候,春秋后期的另一个时空里。
郑国一位著刑书的邓析,也在劝卫国的五位农夫,不要抱瓮而灌,改用“桔槔”灌溉。
抱瓮而灌,只能灌一点点的区域。
若是改用桔槔,则可灌溉百倍。
而且还不累!!
随后,强烈安利“桔槔”的子贡与邓析,突然在光幕上看见了后世的水力灌溉设备——筒车。
子贡:天幕说啥,利用水流的冲击力?
邓析:筒车?
居然不用人力!这么神奇的吗?!
“自动”“自动”“自动”,仿佛有无数的“自动”在他们俩的眼前不断地飘过,令人眼花缭乱又震惊不已。
这世上竟有这种好事?
子贡与邓析在各自的时空里,看着筒车不断地转动,带动转轮上面的竹筒不停地装水、灌溉。
突然觉得自己强烈安利的“桔槔”不香了!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更加广泛地使用“桔槔”这种工具,它可谓既省力又简单。
是要用到两根直木,其中一根竖立在河边或者井边,另一根用绳子,横挂在竖木的顶上。
横木的一头系上大石块之类的重物,另一头则是用长绳,挂上水桶。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用杠杆的原理汲水。
汲水的时候,只要一拉绳子,便能让水桶落入水中,装满水以后,再放开绳子。
因为横木的另一头系上了石块,所以绳子一旦放开,水桶就自己升上来了。
正所谓,引之则俯,舍之则仰。
这种“桔槔”的方法,在当时,已经称得上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机械汲水灌溉方法了。
没想到,后世居然还有更省力的!
省力到几乎不用出一分力气!
筒车是吧!!只要放在那里,让机械自己跟随着水的流动而运转就好了是吧!!
牛啊!!!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君、诸子百家、各国百姓们,看见“筒车”之后——
更是双眼放光!!
除了春秋后期的晋国、郑国这些中原腹地一些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诸侯国,他们已经出现了“桔槔”灌溉的方法之外。
其余的大部分地区,人们灌溉农田的方法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原始的。
就连比较发达的农业区,也是掘地为井,接着用陶罐将井水打上来,以此浇灌庄稼。
也就是所谓的,“凿井抱瓮而灌”了。
这些人看着碧空光幕里,后世能够凭借水流冲击力自动灌溉的“筒车”——
简直没有人不迷糊!!
在这个时候,光幕里的动画忽然放大,给了筒车的运转一个清晰的特写——
只见那筒车的大转轮,直立于河水之中,大转轮的周身,斜斜地装有一些竹木制的小长筒。
湍急的水流,推动了大转轮。而转轮轮周的小竹筒,则次第入水。
竹筒自动在河里舀满了水,又随着大转轮而转动,直到转到顶处,水又流到木槽里。
最后,由木槽导向渠田。
【凡是在河滨有使用筒车的,就要在水边筑一个水坝来阻挡水流,让水流绕于筒车的下方,冲击筒车的水轮、令其旋转,同时装水进入筒里。如此一来,这些一筒筒的水,就会倒入引水槽,紧接着导流进入田亩之中。】
伴随着波澜不惊的语调介绍,穹宇光幕的画面也展开一些轻微的变化。
在筒车的水轮、竹筒、轮轴、水槽等各个部位都出现了一条延伸出去的黑线。
黑线的末端处,则是介绍筒车的每一个部分。
秦朝,嬴政看着天幕展现出来的后世“筒车”的结构图,连连称赞:善!!
这种精巧的结构,只需要凭借天然的水流,便可以达到浇灌农田的效果。
省去了多少人力!!
如此一来,百姓减轻负担不说,多余的劳动力还可以用来发展其他的行业。
嬴政已经跨越时间,看见他们欣欣向荣的大秦了。
这一次,定要千秋万代!
因为是相对有些复杂的工具,所以天音在叙述的时候,加上非常多动画辅助说明。
从而也就变得十分清晰、直观、简单。
即便是那些来往于农田之间的布衣百姓,在看久了、听久了以后,也对这个神奇的来自于后世不知多少年的“筒车”,有了大致的基本了解。
春秋战国时空的诸国历代国君,全部都喜不自胜地命人一定要细细抄录。
他们要将“筒车”推广到全国!
让所有的百姓都来学!!!
但是如果田地旁边没有河流、湖泊、池塘……算了那就再说吧!先推广出去!
他们在内心祈祷着,天幕能多讲就多讲。
最好事无巨细地给他们传授一遍,让他们看完天幕就可以直接去操作。
众:想躺平,当一个伸手党!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