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0


看着天幕微微一怔。

还有一些人,则是意识到了“雪水”的效用,它居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五谷之精!

碧空的光幕之上,AI氾胜之依然叙述着。

【我们在种麦的时候,如果遇到天旱,可以在半夜用醋、蚕屎,薄薄地浸拌麦种,直到清早进行播种,这样可以让麦种耐旱、耐寒。】

【这些都是《氾胜之书》里的记载。】

西汉,氾胜之听见自己的名字,以及那部《氾胜之书》,张了张口,有些说不出话来。

而后,天幕的人物忽然又摇身一变。

在电光石火之间,虚拟AI版的氾胜之,变回了先前的那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

西汉,氾胜之本人:我……

算了,我已经凌乱了。

【除了水稻、小麦这些农作物以外,桃子、梨子这些果实,也有种子处理的方法。】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针对桃子、梨子,记载了一种“含肉”埋种法。】

【这种方法,是要在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把桃子、梨子,连肉带核,埋在加粪的土里。等到次年春天发芽以后,再进行移植。】

各时空,许多人非常好奇。

居然在秋天埋下种子?然后还要度过一整个冬天?

等到次年春天发芽?然后移植?

为什么?

这是什么道理?还有这种操作吗?

【这是利用冬季的自然低温,让种子的抗寒能力增强,同时又省去了分离、消毒、干燥、保存等等诸多麻烦的环节。】

等到天幕娓娓道来,人们又震惊不已。

他们只道是秋收冬藏,没想到还可以在秋天播下种子,让种子经历过冬天的自然低温。

然后,就能提高种子的抗寒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居然还省去了那么多步骤!分离种子、消毒、晒干、保存,都不需要了!

这也太省事了吧!!!

某些时空里,那些因为时节而暂缓了“立体农业”的建设的人们,简直喜出望外。

他们秋天就可以把桃子、梨子的种子种下去!

种在低洼地深挖成塘周围的“基”上,成为“果基鱼塘”!

连肉带核,埋进土里。

等到明年春天,种子发芽以后,再进行移植!

【跟这种方法相似的,还有一种瓜子冬种法。我们对于那些外壳坚硬、不容易发芽的种子,自然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比如莲子,就是要把它上部分的硬壳给磨得薄薄的,这样才方便它吸水、发芽。】

动画里,出现一双手。

其中,左边的手拿着一枚莲子,右边的手则是拿着工具,工具将莲子的上部分硬壳,磨得薄薄的。

随后,两手用黏土覆盖上莲子。

又将这些黏土捏成上尖下平的形状,看起来像是个圆锥形的泥坨子。

这大概,就是对于莲子的处理了。

只见在动画之中,这样经历过处理的莲子投入水中,入水即沉泥、端正不偏。

这一段动画,将莲子的处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非常简单直观,非常容易模仿,也非常有效。

同时也给了农学家、农人们深刻的启发。

至此,天幕又提到一个鉴别、测试种子的方法。

【如果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种子,该怎么鉴别、测试它们呢?其实,我们古代的人们对此也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比如韭菜子,可以用火“微煮”。要是过了一会儿就发芽,那就是好的种子。要是不发芽,那就是失去了生命力。】

【再比如麻子——】

【要是咬破了之后,里面能看得见油泽、含在嘴里还不变色,那就是好的种子。】

某一时空里,范蠡散尽家财,从头开始。

“鸱夷子皮,你这莲子怎么卖啊?”

有人拿起一粒莲子,这是产自楚地之物。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李根蟠《农业科技史话》;《齐民要术》《氾胜之书》等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夏 5瓶

第61章 农业:无性繁育技术1

在直播完《古代农业:良种选育与种子处理》之后, 碧空的光幕还未消散。

只见流云之间的画面,先是淡化成空白,紧接着又出现了数个流光溢彩的大字。

——无性繁育技术。

【在我国的古代农业当中, 人工无性繁育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桑树、林木、园艺、花卉等等, 诸多方面的生产都运用到了这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促进它们提早开花结实, 同时也是一种培育良种的途径。】

各时空的人们都无比熟悉的天音响起,伴随着无数桑树、果树、花卉生长的情景。

栩栩如生的真实影像, 伴随着快进的时间, 将这些花草树木的生长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果树开花、结实,只在刹那之间。

宛若神迹!!

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 人们对于这种惊世绝伦的现象, 早已司空见惯。

他们大多不再震撼于天幕的表现力, 而是震撼于更加深层次的东西——技术!

后世的技术,他们可以学会的技术!

【果木的繁育,分为种、栽、插这三种, 对应着现代的实生苗繁殖、扦插与嫁接。本期视频, 主要讲扦插、嫁接, 这两种无性繁育技术。】

这一次, 天幕的主讲人依旧是——

北魏, 贾思勰同学。

只见浮云朵朵的苍穹之上,由后世AI模拟出的贾思勰, 徐徐显露出一个半身。

大家现在看这种AI的脸,已经十分习惯。

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或是奇怪了, 反而还因为对技术、知识的渴望——

看着他们的形象, 都十分顺眼。

光幕之上, 贾思勰的身边,还浮着一个古色古香的方框,里面写着他的代表作:

《齐民要术》四个字。

【我国古代扦插的起源非常早。早在《诗经》当中,就已经有“折柳樊圃”的记载。折柳樊圃,就是折断柳枝,然后将这些柳枝,栽插在菜圃的四周作为樊篱。】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原本还在好奇:

何谓无性繁育技术?这几个字他们都认识,但是合在一起他们就不认识了。

直到天幕上的贾思勰,用着历史up主宫商羽的声音,说出《诗经》里的“折柳樊圃”。

他们大概有点觉察到了。

孔子: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所谓的“扦插”,这大概是一种,由“折柳栽种”延伸出的,农业方面的栽种技术吧。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也有记载:“正月可以掩树枝。”将树枝埋进土里,等到明年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