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8


的好感碎了一地。

“救……救命……”

柴进拉住郁保四:“这人恐是个失心疯,莫要和他理论。”

那病汉也劝:“跟这种莽人争闹,万一做出人命,忒不值当。”

郁保四思量片刻,点点头。若在平时自己的地盘上,早就叫来几十个小弟,把这黑大汉教训一番;叵耐今日人在异乡,处处都要忍气吞声,不敢闹出太大动静。

遂跟着柴进,匆匆收拾一下行李,撤出酒店。不忘护着那李夫人狼狈上车。

李逵哈哈大笑:“你们都怕了老爷,老爷自在吃酒!”

就着桌上吃到一半的酒肉,左右开弓,大吃大嚼,又去厨房端来好酒,自己对坛而饮。店内小二谁敢拦他!

郁保四这边,几个江湖同伴带着李夫人的车队,大路上行出三五里,方才喘定,大家面面相觑。

“那种人不算江湖豪侠。”柴进给自己挽尊,“跟我们不是一路人。”

杜兴苦着脸道:“他说他也是去梁山比赛的。”

朱仝给他宽心:“照他这么个招摇法,还没走到梁山,就吃官兵捉了。咱们不用管他。”

郁保四苦笑:“李夫人,那全运会的入场券,你还要吗?”

----------------

经此一难,几位临时组队的旅客成了患难之交,一路紧赶慢赶,赶在日落前进了济州府城。

四方豪客聚集于此,城里像过节一样热闹。街道两边都是小贩,摆摊摆到路中间,宽点的马车都难以通过,造成各处交通堵塞;几乎每个十字路口都坐着个算命的先生神婆,讲得口干舌燥,生意好得不得了;不算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还有那杂耍的、变戏法的、使枪棒卖药的……都从四邻八乡赶到城里,打算借着这几日热闹,狠狠赚他一笔。

太守并没有对这些违法商贩多做管控。盛事三年一次,就让老百姓贪婪这么几天。官府不与民争利。

李夫人从骡车里探出头,看着地摊上的古董古书,看得目不转睛,吩咐小厮停车,她要尽情买买买。

郁保四跟几位旅伴纷纷和她道别:“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人家是官夫人,自有驿馆照料住宿。他们这些江湖草莽,还是赶紧找个客店,抢几间房。

柴进道:“有一家‘李小二客店’,在城里城外开了四五家分号,服务周到,兼卖饮食茶水。那店主人和梁山颇有渊源,咱们去了,说不定能打探到一些有用的讯息。”

有柴进背书,众人浩浩荡荡来到李小二客店。八成的房都已住了人。几人当机立断,要了两间带窗户的。刚把行囊搬进屋,就听见门口有人抱怨。房间满了。

热情的老板娘刘四巧端来茶水,给那迟到的客人指路:“这条街一直往东,还有三五家住宿。城内民房,有多余屋子的,多半能临时接待几位客人。还有城外的几个大户人家庄子,此时也开放投宿,兼做客馆生意……客官莫要发愁,一定能找到宿处的……”

在李小二夫妇的喋喋碎嘴声中,郁保四往炕上一躺,憧憬着明日的梁山之行,慢慢进入梦乡。

----------------

翌日,旅行小队里又多了不少新成员,都是李小二店里的住客。大家晚上一聊天,发现殊途同归,都是去梁山的。有些人甚至还没弄到入场券。好在有些好汉身上带了不止一张。李小二也收到不少赠票。客店里立刻形成了一个临时的二手市场。到了天黑时分,每个人兜里都揣上了入场券。大家干脆约定,明晨一齐出发。

到了第二天天不亮,一群客人浩浩荡荡从客店开拔,好像一个旅游团。

郁保四个子最高,理所当然成了旅行团里的导游旗。他干脆从道旁摘了朵小红花,往自己脑袋上一插,让大家容易看见。

日头爬到芦苇尖上,晃得水面金光闪闪,水泊那头,隐约可见高山一座,姿态秀丽,松柏森然。

众人朝圣一般,尽皆肃然。

第206章

有人忍不住哼起了李夫人改过的那首小词, 看着那云雾里的山尖。但觉济州山水,尽在于此。

李家道口的朱贵酒店门口,已经排了数十人的大长队。日头从水泊里升起, 空气暖了起来。店小二挑出几桶茶水,让排队人员解 渴。

江湖人都知道, 这酒店是水泊梁山的门户。明眼人都能看出, 这些店小二也非常人。他们眼光锐利,步履矫健, 粗布衣服下头是鼓鼓囊囊的肌肉,人人手上都绑着个黄色布条, 当是梁山泊的得力喽啰。

郁保四不敢怠慢这些小二, 接过碗, 大声道:“谢了啊!”

发了茶水, 店小二又抱着一堆扇子, 殷勤地发放给排队人员。

众豪客眉花眼笑:“梁山招待得真是周到, 连扇子也送。正好天热。”

接过来一看, 那扇面上却写着一行行的字。

“梁山乡约?……”

不知何时, 一个面目阴郁的大汉坐在房顶上,眼窝深深,射出一束森森的目光。他的手腕上也绑着黄色布条, 看来是梁山人物。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大家远道而来,我们十分领情。”那大汉声音冷峻, 朗声道,“但是,来我梁山地界, 就要守我梁山规矩。如若有违,就是轻视梁山好汉, 休怪我们不给面子。”

排队的几十人向上一看,尽皆凛然。刚才周围呜泱一片,何止数百人来来往往,可没有谁看到,这大汉是如何跃上房顶的,可见其武功深厚,绝非常人。

郁保四看着这大汉形貌,想起江湖传说,猛然意识道:“这是梁山泊的拼命三郎石秀!”

石秀作为全运大会的总监察员,此前一直在监督梁山自家的筹备工作。眼下大赛开始,他自然而然地接过了“监督游客”的重任。

石秀攒足了众游人的敬畏,才道:“这本《乡约》,是我们军师以及掌管定功赏罚军政司好汉共同制定的。大多数都是我们平日里的行为守则。完整版本贴在墙上,趁大家排队时,我会派人宣讲。扇子上写的是简略版本,方便随时参考。大伙上山下山,这扇子别丢了,否则若是违了‘乡约’,不管是故意还是不小心,山寨都不欢迎你,我们会立即送客。”

这是阮晓露和太守争取来的自治条款:国有国法,寨有寨规。凡是来梁山参观参赛的江湖客,都得遵守梁山的规章制度,以示对东道主的尊重。

不过,既然是外部人员的临时行为守则,叫“寨规”就不太合适。于是吴用脑筋一转,把这个扩大化的寨规起名为“乡约”——意思是不论在梁山内外,乡下村里,只要是梁山势力范围之内,都得遵守的约定。

一排宣讲志愿者立正站好,满脸横肉里挤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