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3


也不曾奴役百姓,更没有和官兵大规模作战,罪孽比方腊轻得多,朝廷自会另眼相看。而且,不是兄弟夸口,兄弟刚刚在圣人面前露了大脸,立了大功,是宿太尉门下红人。让我前去说合,朝廷必然十分重视……”

座内一人长身而起。石勇挥着拳头,叫道:“宋大哥是真心为咱们着想!你们不好意思说,兄弟先说,我赞同招安!咱们同甘苦,共富贵,以后一块为国效力!”

孔明、孔亮、吕方、郭盛等人也先后表态,积极响应宋大哥——哦不,宋大人的招安邀请。其阵势之整齐,声音之统一,不像是一时兴起。

吴用暗地翻个白眼。宋江来梁山这几次,已经发展出了一批“招安派”,给他摇旗呐喊。倘若换了别人,如此明目张胆地分裂梁山大寨,早就死无葬身之地。

问题是,宋江可是寨主老大的救命恩人,也是他吴用的救命恩人。当年没有宋江冒着革职坐牢的风险给他们通风报讯,生辰纲抢劫团伙早就全军覆没,眼下约莫已经各自投胎,大碗吃饭,大口喝奶,成为十里八乡闻风丧胆的七个熊孩;也自然没有梁山此时的欣欣向荣。王伦大概还在偷偷摸摸地往土里埋金子呢。林冲多半已被气死了。

没有宋江就没有梁山,这话可不是客套。山东人好面子,这“救命之恩”必须时刻挂在嘴上。就算宋江今日来讨寨主之位,晁盖也会一声不吭地让出去。

就连仙风道骨的公孙胜,因为欠着宋江的情,此时也不得不摆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听得聚精会神一动不动,好似三清庙里的泥塑。阮家二五七文化低,对宋江的一番高谈阔论半懂不懂,也都努力撑着眼皮听,不时瞌睡来袭,点点头,好似万般赞同。

宋江说累了,停顿片刻,听得台下掌声彩声,似乎比上次来时又热烈了些,心满意足地坐下。

忽听人群中有人冷冷的道: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宋江脸色微变:“武二兄弟……”

没等宋江答复,他身边一个黑大汉暴怒而起,叫道:“公明哥哥那是为你们好!你这贼行者休要不识好歹!今日撞着在俺铁牛手里,俺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道理!……”

武松一跃而起,哼一声道:“说谁不识好歹?”

几十个喽啰轰然涌上,一半拉武松,一半拉李逵,总算分开这两个煞星,没让演讲现场见血。

宋江斥道:“铁牛!带你来,是来拜见山上英雄,不是让你来撒野的。”

李逵:“英雄英雄,忘恩负义的,算什么英雄?公明哥哥,明明你才是梁山的恩人,这破山寨都该听你的!……”

宋江摇头叹气,放弃管教李逵,任他嚷嚷。

明眼人都看出来,李逵看似莽撞,其实若无宋江默许,他是万万不敢单独跳出来大放厥词。况且以他的智力,也说不出什么自己的思想。他就是宋江的应声虫,负责把宋江那些彬彬有礼的言辞,用暴躁的方式重新转述一遍。

忽然,人群中一个老太太挺身而出,斥道:“铁牛休得无礼!人家官人相公议事,你插什么嘴,快退下!”

那却是李逵的老母,双眼瞎着,两个喽啰扶着,原本只是来水边散步。就听到自己儿子旧性不改,在那发狂。

李逵登时哑了,“娘,你这……”

宋江发迹以后,已经把老父从家乡接到东京,供养得舒舒服服。他也敦促李逵,早点把老娘从梁山接来,亲自侍奉左右,才算尽孝。

李逵觉得言之有理,派人去梁山取娘时,老太太却不肯跟着走。说梁山上好吃好喝,还有老姐妹陪唠嗑,虽无锦衣华服、山珍海味,但每天山村野趣,活得高高兴兴。听说东京城什么都贵,她也心疼李逵那点工钱,于是坚决不搬,就留在梁山养老。

李逵也没办法。要是老娘在家乡村里,他大可把人背上就走,谁也不敢 来追;可这是梁山哪,他再莽,也没本事从这满山大汉眼皮底下抢人。

于是只好任由老娘留在梁山。今日无端挨了训,不服气,也不敢还嘴,生怕在公明哥哥面前成为不孝子。

闹了这么一下,宋江也不好再讲,只怕引起大伙反感。晁盖忙招呼摆酒宴。宋江婉言谢绝,说他要做清官,不能到在地方上大吃大喝。下午还要去视察别的贫困村镇,就不多耽了。

“兄弟方才所言,大伙回去好好想想。”宋江道,“晁盖哥哥,望你为满山兄弟前途着想,休要耽误了他们……”

晁盖打个哈哈,心里却不由得自我怀疑:将这满山兄弟留在梁山,每天喝酒演武,快活聚义,到底是不是“不求上进”?难道真的会耽误他们前程?

老大哥虽然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却不喜思考,从没给兄弟们提出过什么职业规划,更别提给山寨筹谋战略方向。

“当然,人各有志。”宋江又笑道,“烦请哥哥统计一下愿意接受招安的弟兄名单,我一定尽力促成。至于不愿的,兄弟也不能强求。”

晁盖一脸笑容愈发僵硬。还“统计意愿”?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他,山寨众人并非一条心么?宋江兄弟真是进入体制太久了,说话做事都不够江湖。

可俗话说得好。“不怕官,只怕管”。莫说梁山和宋江的旧情纠葛,就算宋江只是个陌生人,戴着济州太守的乌纱帽,梁山就是他的辖地。除非彻底举旗造反,杀进府衙,把那乌纱帽连同底下的脑袋一齐拎出来——若做不到这件事,就只能被这乌纱帽压上一头,过不得一切遂愿的生活。

而张叔夜此前几年的怀柔政策,已经把大家的性子惯得冲和平淡了许多,觉得钻研武功比寻衅滋事有意思,帮老乡主持公道比灭人满门要过瘾。

山寨已经累积如此家业威望,难道为逞一时之意气,而让大家多年的努力付诸流水?

大家各怀心事,正尴尬时,忽然水中驶来一条小船。有人高声打招呼。

“二哥五哥七哥,别睡啦!会都开完啦!——晁大哥好,宋大哥好,今儿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大家扭头一看,“哟,小六姑娘回来啦。”

总算找到一个脱离招安话题的借口,一股脑涌上去给她栓船,七嘴八舌问:“咦,顾大嫂呢?”

大家只知道张叔夜高升进京,临时借调阮晓露和顾大嫂办事,好像是和辽金使节谈些外交之事。梁山威名传到国外,众人都觉扬眉吐气。

此时见阮晓露孤身回来,顾大嫂不在身边,似乎也没带什么报酬谢礼,吴用想得多,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梁山朝辽金私售军火,被发现了吧?

——要是真露馅,阮姑娘不可能回来。

宋江则热情迎上:“你来得正好。寨子里正在商议招安之事……”

十步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