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4


澄澈朦胧的杏眸隐约浮出一丝水雾,瞧着真是我见犹怜。

顾九卿啧了一声:“我就是去了一趟太守府。”

顾桑愣愣的:“去太守府干什么?”

顾九卿睨她一眼:“你说呢?”

与流民有关?

顾桑瞬间反应过来:“可大姐姐也该告知我一声,害得我……”

顾九卿抬脚,逼近了两步:“害得妹妹怎么了?”

他站在她面前,近到两人的衣裙缱绻交织,空气里似有暧/昧流转,急速升温。

天时本就热,顾桑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水,不自觉吞了吞口水。

“没、没什么。”

她抬手擦汗,脚步不自觉后退,顾九卿面色不虞,刚要伸手触碰她的衣袖,眼眸余光不经意瞥过一抹影子,顺势后退一步,拉开距离。

“三妹妹,你怎么突然跑了,发生了何事?”顾静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看见旁边的白衣身影,顿时愣了愣,口齿不甚伶俐地唤了声,“大、大姐姐。”

顾九卿凉凉地扫了顾静一眼。

顾静只觉得脊背生寒,下意识就想逃。

大姐姐果然好可怕。

只一眼就承受不住。

顾桑的心绪渐渐平复下来,她就是担心女主雍州遇险,送到她手里的从龙之功都保不住,岂不亏大发了。

顾桑眼神飘忽了一下,试图转移话题打破自己的尴尬:“大姐姐,堂姐带了绣娘过来给我们量体裁衣,大姐姐嫌麻烦的话,可将尺寸……”

话还没说完,顾九卿看也不看她,转身就走。

“不必,我的那份交与妹妹,给妹妹多做两身。”

顾静看了看顾九卿的背影,又看了看顾桑:“这……”

顾桑揉了揉鼻子,哼唧道:“大姐姐衣裳多的穿不完,下回再做吧。”

……

太守府。

陆太守瘫坐在太师椅,久久无法缓过神。

一个年轻女子竟有如此骇人的气势,那种恍似凌驾于世间万物的气势和压迫感让他不得不臣服,甚至让他觉得不寒而栗。陆太守好歹也是一州太守,混迹官场十几年,其官威气势竟盖不住一个年轻女子,这让他着实觉得丢脸。

林功曹坐了半天冷板凳,见陆太守着实反常,便试探性地开口:“方才离开的女子是何人?”

林功曹来找陆太守议事,恰遇陆太守见客,便在书房外等了片刻,待门打开,林功曹发现陆太守接见的竟是一名年轻女子,而陆太守自那女子离开,就一直不对劲儿。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

就在林功曹以为陆太守不会搭理时,陆太守总算回过魂儿,心有余悸道:“顾侍郎之女,顾九卿。”

“可是燕京那位被传的神乎其神的顾九卿?”林功曹道,“下官听说顾九卿来麓州探亲,路上反杀了一批凶残的悍匪,百姓对其赞誉有加。”

“哦?怎么回事?”陆太守忙着流民安置事宜,哪有心思关注悍匪。

“好像是途径祁县,被一伙悍匪劫杀,反被顾九卿的护卫所杀,听说一整座匪寨都被其瓦解了。”

陆太守皱眉:“整座匪寨?”

林功曹点头:“传闻是这样,也许有夸大其词的成分。”

陆太守面色异常凝重:“此女倒真是个人物。”

林功曹倒了杯茶,递给陆太守,顺势问道:“不知顾九卿一个闺阁女子找大人所为何事?”

陆太守看了林功曹一眼,直接道:“为流民安置问题。”

说罢,便将顾九卿提出的建议一一告知。

当然,略过了一些谈判的细节。

顾九卿对陆太守奉行的是先礼后兵,虽然陆太守觉得顾九卿的举措不错,可以帮他解决眼下流民的困境,但被一个女子指点政务,让他感觉受到了莫大的冒犯,也让他觉得自己无能。

虽然,陆太守确实为流民的事焦头烂额,但不承认自己以及手下官员无用。

然后,陆太守就被顾九卿敲打威胁了。

顾九卿似笑非笑道:“陆大人,可知我为何找你,而非青州太守?”

陆太守只觉得顾九卿无比狂妄,怒道:“本官如何知晓?”

顾九卿玩味道:“因为青州太守已是必死之人,而陆太守却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我愿意给大人指一条生路。”

陆太守政务能力稍次,人品也有瑕疵,但并非草菅人命鱼肉百姓的昏官。只是深受儒学思想,拉不下脸面承认顾九卿一个女子比他更有政治才能。

更重要的是,顾九卿竟握着能毁了他官途的把柄。

一个远在燕京的闺秀,却捏着一个地方官吏的要害,这是何其可怕之处。

陆太守被拿捏了。

顾九卿离开前,轻飘飘地说:“陆大人只要谨记,你我初心皆为百姓。至于毁人仕途的事,我没兴趣。”

陆太守当时特别愚蠢地问了句:“你不怕本官杀了你?”

顾九卿冷笑:“陆大人大可一试,是你的人先关照我,还是我的人先关照大人?”

陆太守一噎,彻底被拿捏住了。

“可行否?”陆太守看了一眼林功曹,问道。

林功曹思索了一番,大赞道:“妙啊。那些豪绅大户在城外施粥也不过是图虚名,但施粥不过杯水车薪,不能真正解决流民的安置问题。如今,不过同样是给于虚名和一些小恩小惠,却能让他们争先为官府分担一部分流民的压力。”

顾九卿提出的措施是,一是让世家大族、商户等手握大量良田的人雇流民耕种,让流民卖己为佃农,朝廷没有减轻赋税的政策,但拥有田地的主家却可自行减免佃农上交的粮食数目。当然,无利不起早,按照乡绅大户接纳流民的数量,官府除了给于名声上的嘉奖外,更为其家族子弟提供免试的州学名额,如果其中读书优异者,优先推举至燕京最高学府国子监。

商户经商,也可给于一定优待。

官府针对商户的政策稍微放宽些,漏出来的可是白花花的钱财,远比流民交的那两三瓜歪枣多多了。

二是,有保家卫国之心的男丁流民,给其盘缠与路引,让其前往边军从军。既有口饭吃,又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加上政府设立的屯田,开垦荒地,建立收容所,发放救灾钱粮等一系列安抚流民的政策,很快便能将流民妥善安置。

毫无意外,豪绅大户全都鼎力支持,显然官府给于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比施点粥带来的虚名更有价值。尤其是关于读书的破格录取名额,为族中子弟读书,拿钱财去疏通关系撒出去的银钱亦不是一笔小数目,甚至比流民上交的粮食高出数倍。而且,流民是帮他们种地,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

有些家中缺仆婢丫鬟的,也优先从好手好脚的流民中选买,签死契还是活契,以流民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