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5
母亲,是她的婆母,她愿意以晚辈之身下跪,可若是吴夫人执意羞辱她,那她也不再对吴夫人尊重。
她不吱声,吴夫人却不能真叫她跪着。
“贞儿快快起来。”
吴夫人伸手将曹贞扶了起来,一边又落下泪:“千万莫怪母亲,只是我这心底着实没了底。”
曹贞反手扶住吴夫人:“婆母,你便差人去问问,若有相知弟子,便叫他们全力救治大伯戴罪立功,若是没有……”
言语未尽,却叫吴夫人心下一个咯噔。
若是没有的话,恐怕孙策的性命就真的难保了。
吴夫人的泪水落的愈发厉害,声音哽咽道:“罢了,便依你所言。”
几个长歌弟子,到底从监牢中走了出来,只是叫吴夫人心伤无比的是,这几个弟子与曹贞相同,这些年修习的都是莫问心法,对相知一道浅薄的很,甚至还不如曹贞在云裳一道的进度呢。
前线还在胶着。
曹彰他们一行人已经从扬州到了荆州接了人后又返回了扬州。
一进扬州的地界儿,曹彰就被拖去洗刷干净,换了一身文士的衣着,幸好他及冠后就蓄须了,换上文士服还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思。
而庞统他们则换上门派制服,就这样大喇喇地骑着马进了扬州。
庞统他们并不低调,周瑜他们很快就发现了。
孙翊受了伤,这些日子便在大营中休养身体,前线全权交由周瑜手中,下面将士们也都各自为营,一方希望孙权能出面主持大局,一方却以孙权与曹军交往过密为由而不希望他出面。
庞统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到扬州的。
他们方一露面,就被周瑜请去了大营,庞统身为阿婉的开山大弟子,身份地位本就特殊,再看庞统身侧陪伴的各门派弟子五十余人,且每个人都骑着一匹宝马,就这样声势浩大,浩浩荡荡的到了扬州军大营。
“报——”
一个报信的快步走到大帐外,扬声喊道:“禀告大都督,秦岭门下弟子已经到了。”
周瑜立刻喊道:“快快有请。”
“是。”听到外面的回应和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周瑜才转头对着诸葛瑾苦笑:“也不知来的是秦岭中的谁,说不定是你二弟。”
诸葛瑾摇头:“勿论来的是谁,恐怕为的都是监牢里的那几个秦岭弟子。”
孙策遇刺后,因为武器与秦岭中的千机匣相似,那些个当初被派遣来帮衬孙策的秦岭弟子就受到了很大的怀疑,当日就被下了大牢,哪怕后来确定了武器并非秦岭千机匣,可孙策身体依旧虚弱,且并无好转,所以哪怕孙权和曹贞回来为几个秦岭弟子求情,吴夫人也不肯立即将他们放出来。
所以斥候来报发现秦岭中人时,周瑜就知道来者不善了。
只是叫周瑜也有些意外。
毕竟那只是几个普通的秦岭弟子,没想到大娘子竟然派了五十位弟子前来,这到底是对这几个弟子重视,还是……有什么其他预谋?
当年的曹阿婉确实直率爽朗,待孙策以及他都很真诚,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故人如今变成何等想法他也无从得知,也只有孙策对曹阿婉还抱有幻想。
很快,大帐外面的动静惊动了帐内。
周瑜与诸葛瑾对视一眼,便双双朝着门外走去。
一出营帐门,就看见那五十秦岭弟子手里牵着五十匹神俊的骏马,而周围的那些将士们在看见这些马儿的时候,眼睛都緑了。
扬州兵少马。
所以扬州骑兵并不强,而秦岭马则是出了名的。
尤其天策府一脉下,每个弟子至少有一匹绝尘马,随着繁育手段的增加,近两年也曾诞下几匹里飞沙,都有天策府中的天才弟子们所用。
在孙权与曹贞成亲的时候,阿婉曾送了一匹马给孙策。
如今那匹马依旧是整个扬州军中最好的一匹马,最重要的是,周瑜找了无数匹小母马,都没能叫那匹马看中,成功配上种。
所以一下子看见五十匹骏马,扬州军岂不看红了眼?
周瑜也眼红了。
但好在他稳得住,见到是庞统,立刻说道:“冀州牧关爱弟子,倒是没想到,竟叫你出了山。”
“当年一别,多年未见,公瑾先生倒是气势更甚了。”庞统将缰绳递给旁边师弟手中,自己则与周瑜抱拳寒暄。
当初最后一别乃是孙权成婚之时,如今孙权嫡子都生了两个了,当年还是布衣之身,如今也已然成了扬州军的大都督,周瑜气势巨变也属正常。
只是这话从庞统嘴里说出来,总有一种阴阳怪气的感觉。
诸葛瑾见来的不是诸葛亮,心底感觉复杂极了,说不上来是松了口气,还是有些失落,毕竟兄弟分别多年,如今小弟都已成了家,家中几位姊妹也已嫁的良人,好容易有见面的可能,他还是希望能够亲眼与阿弟见一面的。
“快请进吧。”见来人是庞统,周瑜说话语气都随和了些:“这些年未能听到先生音讯,某还以为你被你师父留在冀州,却未曾想不声不响地到扬州来了。”
“师父本也不愿叫我来,只是忧心师弟们心切,叫我夜不能寐,便主动请缨前来拜见孙将军。”
周瑜就知道庞统来者不善,但还是被庞统的直接噎的有点难受。
吴夫人忧子心切,举止过了些也属正常,可孙策遇袭当真与秦岭无关么?要知道在秦岭唐门出现之前,天下可没有千机匣这样的武器,不过……若他没记错的话,庞统可是曹婉的嫡传弟子,万花中人,医术更是得了曹婉亲传,若他来了的话,说不得能救孙策一命。
第371章 他们打从一开始,就没想叫孙策继续活下去。
因着有所求, 哪怕被庞统讥嘲几句,周瑜也就受了。
引着庞统进了大帐,一直到坐下来后,诸葛瑾才有空插句话:“多年未见, 也不知庞德公他老人家如今身体可好?”
庞德公是庞统的伯父, 如今正在微山书院做山长。
当初年少时, 阿婉收了庞统做弟子后, 便送他去庞德公座下念书,也是在那里,庞统与诸葛亮熟识,成为了至交好友, 后来更是将诸葛亮引荐给了阿婉, 这才叫诸葛亮做了长歌一脉的脉主。
“伯父身体安好, 如今久居微山之上, 身边服侍的皆是得意弟子,如今瞧着倒是比当年还年轻几分呢, 前几年还须发皆白呢,自去岁起,鹤发都有转乌之相,许是山中安逸,老伯父含饴弄孙, 日子过得也算逍遥自在。”
庞统形容的场面叫诸葛瑾动容。
尤其在听到庞德公含饴弄孙之时,更是心下高兴, 他的二姊就嫁给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当初庞德公得曹大娘子招揽去了微山书院做山长, 他的儿子与儿媳自然也跟着服侍左右, 便也有了安逸日子过。
庞山民性情温吞, 不仅待妻儿极好,待山中那些学子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