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
不差,当即就站起身道:“我去见见他!”
近来程家的家务事可谓眉州所有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连苏辙也有所听闻,多少觉得有些不对,也跟着道:“娘,我跟您一起过去。”
待苏辙见到程之才时,是愈发觉得不对劲。
只见程之才面容一如从前,半点不见悲愤,反倒神色如常。
程之才如从前一样先寒暄一阵后,紧接着才直奔主题:“……姑姑,娘娘自缢之前曾留下过一封遗书,直说放心不下您,想要将八表妹许给我为妻!”
这话一出,可谓平地惊雷。
程氏惊呆了。
苏辙也惊呆了。
两人都觉得以程老太君的性子万万做不成这等事情来的,对程老太君来说,女儿那就是赔钱的货物,又算得了什么?
程之才像是没看到两人面上的惊愕一般,说起话来依旧是不急不缓,直道:“……当初您放话与娘娘断绝关系后,娘娘心里就一直不大舒服,病重的这一两年更时常提起就算如今苏家上下所有人对您不薄,可程家却是您的娘家,如今她老人家尚在,您与程家就没有来往,若她老人家去了,以后您与程家只会越行越远。”
“所以娘娘才会如此考量,八表妹也到了适龄婚嫁的年纪,如今并未许下人家,正好我也并未定亲,男未婚女未嫁,这门亲事既是娘娘的遗愿,不知姑姑觉得如何?”
这话说完,他更是恭恭敬敬递上了一封书信。
程氏接过一看,上面果然是程老太君的字迹。
她气的直发抖。
苏八娘今年年方十四,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正因她与苏洵将她看的宝贝,所以才想将她多留两年,却万万没想到叫程之才钻了空子。
苏辙知晓历史上的苏八娘正是嫁给了程之才为妻,最后更是落得一个自缢身亡的下场。
他看着那封所谓程老太君留下的“遗书”,只淡淡一笑,道:“按理说老太君遗愿,于情于理我八姐姐都该嫁给你的。”
“可惜真是不巧,半个月之前,爹娘就已为八姐姐定下了一门亲事,老太君遗愿恕难从命了。”
这话,程之才是一点都不意外,只道:“噢,是吗?”
“八表妹已经定亲?不知道是哪家的儿郎?眉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你道出名来,我大概也是认识的。”
苏辙一时语塞。
这般情况下,他该从哪儿给苏八娘变出个未婚夫来?
既然伪装的面具已经撕破,程之才也懒得再伪装,站起身道:“明日一早,程家会带着娘娘的遗书前来下聘,嫁或不嫁,全凭着姑姑与姑父一句话。”
说着,他更是笃定笑道:“姑姑是个聪明人,想必该知道做何选择的。”
“是保住八表妹,还是保住整个苏家。”
“您好好思量思量吧!”
这话一出,他是嘴角含笑,转身就走。
愣在原地的程氏瞧见他离去的背影,豆大的眼泪却是夺眶而出,哽咽道:“八娘,八娘……怎么能嫁给他?我怎么能将我的八娘往火坑里推?”
“他们,他们就是想要逼死八娘!”
苏辙连忙上前相劝。
就连他都觉得这件事棘手的很。
不管何朝何代,皆以“仁孝”治天下,若是不孝顺,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旁人可不会管程氏与程家,与程老太君的恩恩怨怨,程之元手上那封“遗书”大过天,明日之前,若他们没能为苏八娘选出合适的夫婿,没找出挡箭牌来,只怕一个个老百姓的唾沫都能将苏家的纱縠行湮灭,甚至连他们兄弟几人的名声都会受到影响。
可若将苏八娘嫁到程家,苏八娘是死路一条。
难!
真是难啊!
苏辙都难得皱起眉头,只道:“娘,您别担心,还有时间,咱们慢慢想办法。”
“您放心,想必我们苏家上下所有人都不会答应将八姐姐嫁到程家去的……”
第48章
如今正值傍晚, 一家子人以苏老太爷为首在正院商量此事。
用苏老太爷的话来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办法的。
程氏很快就冷静下来, 一边想办法一边正色吩咐道:“……嬷嬷, 你传话下去,就说这件事谁都不能对外宣扬,特别是不能告诉八娘, 若是叫我知道谁多嘴, 就乱棍打死!”
常嬷嬷连声应是。
可程氏万万没有想到,她这话刚说完不久,苏八娘就抽抽噎噎来到了正院:“……你们还想瞒着我吗?方才程之才已差人给我送胭脂, 更将这件事告诉我了!”
“若是真没办法,我嫁就是了,我不想因为我一个人惹得全家上下为难,大不了拜堂时我直接撞死了在众人跟前, 我倒是要看看是他们程家丢脸还是我们苏家丢脸!”
她哭的是泣不成声。
比起苏五娘,她的亲事会简单许多, 从前谁也想过她的亲事会艰难,所以并未在这件事放在心上。
毕竟她父母双全, 程氏在眉州又是赫赫有名的女财神,还有两个拜郭夫子为师的弟弟……这样的姑娘,哪里愁嫁?
苏辙见苏八娘一哭, 程氏眼泪掉的更厉害了,直道:“八姐姐, 你别急, 总会有办法的。”
众人商量来商量去,却是商量不出个合适的法子来。
苏老太爷说找石二姑母帮帮忙, 看石家或罗家有没有合适的子侄,可这话一出,程氏就摇摇头,说方才已想过这个法子,可这两家并无合适的人选。
苏洵说不如将苏八娘低嫁,就算是嫁给寒门子弟,也总比嫁给程之才那等豺狼虎豹强得多。
……
一行人商量来商量去,都没商量出个合适的法子来。
虽说苏八娘未来的夫婿不讲究门第,却也得品行端良,若不然,岂不是嫁给了第二个程之才?
苏辙则在脑海中浮现一个清晰的身影来。
这人正是陈太初。
虽说如今他与陈太初一个在白马书院念书,一个在青城书院念书,但关系依旧不错,陈太初家境贫寒,承苏家恩情不少,所以经常送些鸡蛋,菌子之类的东西来苏家。
一开始,苏辙也好,还是程氏也好,时常劝他不必如此。
但陈太初却是照来不误。
一来二去的,苏辙与程氏都没有再劝。
几年的时间下来,陈太初几乎每月都会前来苏家一次,送东西的同时也会与苏辙说说话,偶尔也会见到苏八娘一面。
每每陈太初见到苏八娘,多少会有些别扭,有的时候甚至会红了脸。
苏轼只是个半大的孩子,自不会知道这些事。
可苏辙身体里却装的是成年人的芯子,哪里会不懂?
想到这里,苏辙觉得陈太初是个不错的人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