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9
安石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 并没有接话的意思,更是道:“下官更知道,这等事对王大人的影响非同小可,不是几句道歉或些许礼物就能算了的,没有奢望您能原谅下官和家父……”
王安石依旧没有接话。
他眉头紧蹙,似乎在思考什么要紧事。
苏辙等了片刻,见他仍是无话要说的意思,便站起身来:“下官就不打扰王大人,先行回去了。”
这话说完,他才转身。
只是他刚走到门口,就听见身后传来声音:“等等!”
苏辙转过身来:“不知王大人可有什么事?”
王安石挠了挠脑袋,皱眉道:“苏大人,我有个问题不明白,想要与你请教一二。”
“请教不敢当。”苏辙只觉得眼前这人与自己从前那大学同学真是太像了,又重新转身坐了回去:“有什么问题,您直说就是。”
王安石道:“你真的觉得变法不可行吗?”
还未等苏辙来得及接话,他又道:“还是说大家都觉得变法不可行?若不然,为何那篇《辩奸论》流传速度会如此之快?”
“我与你不一样,从小到大我的家境虽不算贫寒,却也算不上富裕,仅仅是能支持我念书而已。”
“一路走来,我不知见了多少寒门学子读不起书,不知见了多少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所以从小到大我就想着若有朝一日我入朝为官,定要替老百姓做些实事。”
说到这里,他长长叹了口气:“说起来,我入朝十余年,自诩问心无愧。”
“我可以理解他们不赞同我变法,毕竟不管何朝何代,受苦的都是老百姓,那些身居高位者,永远是衣食不愁的,他们不想变法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我不能理解,为何到了他们口中,我竟成了蛊惑官家的奸臣?”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
苏辙大概知道了。
这些日子王安石并非因《辨奸论》而称病不肯外出,而是不明白众人为何会把他想象成一个奸臣。
换成是他,他心里也会不痛快的,那些变法后会自己利益会受到威胁的朱门世家这样想也就罢了,可居然连汴京百姓也这样想?是谁都会寒心的。
他想了想,就道:“说起这件事,下官要再次替家父替您赔不是,当日家父听说您四处想要抓住下官错处,要下官支持您变法时,是怒不可遏,一时情急之下做出此文章。”
“可以下官拙见,这篇文章之所以会流传的这样快,只怕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至于那些百姓,这世上多的是人云亦云,三人成虎之人,有些话听旁人说得多了,就会信以为真。”
说着,他看向王安石笑了笑,宽慰他道:“要不怎么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可见周遭人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那些老百姓并不知道事情的始末,并不知道您的初心,您又何必因这件事闷闷不乐?”
王安石脸上的郁闷之色这才淡了些:“你是说那些老百姓们都是蠢的?要我不要和他们一般计较?”
苏辙:……
这话他可没说过。
可王安石已在心底认同这话,如今更是颇为赞许点点头:“你说的没错,若那些百姓真是个聪明的,也不会落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下场,我与他们计较个什么劲儿?”
说到这里,他面上更是隐隐浮现几分笑容来:“照你这样一说,你是支持我变法的?”
苏辙摇了摇头。
态度很是坚决。
王安石眼里才亮起来的光,顿时又熄了下去:“那你与我说那么多做什么?”
苏辙看到他,顿时有些想念如今已在回眉州路上的郭夫子。
说起来,王安石与郭夫子是差不多的人,只是王安石心怀天下且行事太过急切:“有些话,下官先前并未与您说清楚,下官并不是觉得变法不好,只是觉得您操之过急。”
“凡事该徐徐图之,就像登山似的,得一步一个脚印,如今您尚在山脚了,难道就想要一飞冲天到山顶吗?”
这等话,从前也不是没人与王安石说过。
可惜,他听不进去。
如今他也觉得苏辙并不赞同他,只挥挥手道:“好了,你回去吧,你也道歉了,那篇文章之事,我也不会与你们父子两人计较的。”
他是个聪明人,只觉得苏辙之所以今日登门是担心他报复。
他才没那么小气。
他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变法一事上。
等着苏辙回去后,王安石将自己那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拿出来看了又看,整整看了一日,在他觉得再无疏漏后,脑海中就萌生出一个想法来——反正如今许多人都认为他是整日只想着变法的奸臣,不如他就当一回奸臣好了,就像苏辙所说,想要从山脚直奔山顶并不容易,可若这件事有官家支持,岂不是容易许多?
王安石是恍然大悟,只觉得自己这些日子方向根本就是错的。
当即,他是什么都顾不上。
甚至连衣裳都没换一件,拿着厚厚一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直奔皇宫。
一个时辰后。
官家就看完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官家是个好皇上,看完这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可谓感触良多。
一直跪着的王安石说什么都不肯起身,直道:“……官家乃是明君,该知道我朝问题颇多,不说别的,就说‘三冗’,此乃大大的弊端,不知道浪费朝廷多少银子,还望官家三思!”
不得不说,他是个能说会道的,如今面对着官家是侃侃而谈。
说到心痛之处,更是屡次哽咽。
到了最后,官家更是要亲自扶着他起来:“王大人一片赤忱之心,连朕都为之动容。”
“只是此事非同小可,你这篇文章,朕会多看几遍的,更会与诸位大臣商量一二。”
“多谢官家!”王安石眼里又冒出亮光来。
官家并非诓王安石的。
在他离开之后,官家可谓夜不能寐,将这篇文章看了又看,更是召集欧阳修,司马光,范镇等一众大臣前来,可惜,并无一人赞同王安石变法。
范镇更是直言不讳道:“……以微臣之见,这王安石就是一不折不扣的奸臣,想要将我朝搅乱,他好从中获利!”
欧阳修也委婉表示变法并不可行。
不说旁的,就说裁撤“冗官”一事,许多学子勤学苦读多年就是为了入朝为官这一日,若朝廷突然裁撤“冗官”,那要那些闲散待命的官员怎么办?要那些心怀壮志的学子怎么办?
到了最后,欧阳修更是恳切道:“还请官家三思,王大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于我朝而言,却并不可行。”
“若突然有此动作,难免会造成动乱。”
往小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