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
若是不合,男子还能纳妾、养外室,别说合不合规矩、家里难堪不难堪,总归他不缺红袖添香的法子;女子不一样,一辈子就拘在这一人上头了。
因而,处得拢就成了最最要紧的一点。
正思索着,林云嫣回来了。
小于公公和王嬷嬷暂时避开,让皇太后与林云嫣说话。
林云嫣坐下,露出几分迟疑之色来。
皇太后见她欲言又止,便道:“小脑袋瓜子在想什么?说给哀家听听?”
嘴角微微弯了弯,笑容里透着忐忑,林云嫣道:“您和圣上是不是……”
话只说一半,意思已经明明白白地展现在了皇太后面前。
皇太后讶异林云嫣的敏锐,转念想想,云嫣一直是个心思细的,看出来了也不稀奇。
“圣上起了个话头,哀家没有一口应他,”既然说到这儿了,皇太后也想听一听林云嫣的想法,便道,“京城那么多好儿郎,你挑谁不能挑呢?
哀家也可惜徐简,若他身体康健、没病没痛的,除了忧心他远赴边关征战之外,倒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可他偏生就伤了腿。
你自己怎么想的,不妨与哀家说一说看。
不用管圣上,你若有自己的想法,哀家替你与圣上说去。”
林云嫣的长睫颤了颤。
这番话,也就是她与皇太后亲近,才能这么直白。
可她也从其中听出了几个意思。
徐简现在只是腿有伤,日常起居影响不大,皇太后就以此为由透出不满意来,那之前徐简坐在轮椅上、真真正正地残了,亲事怎么就成了?
是皇太后拗不过圣上,父亲那儿也由圣上说通了,皇太后因着板上钉钉便不与她说那些丧气话了吗?
这也不失为一种可能。
以皇太后的性情,她会向圣上争取,却也不好太硬着来,拗不过也是寻常的。
“您忽然间这么问我,我答不上来呢,”林云嫣抿了抿唇,又道,“都说夫妻相处需要缘分,我父亲也时常这么说。
他与母亲有缘,即便母亲走了,他也从未有过续弦的念头。
倒不是怕我受委屈,因着祖母的关系,父亲不认为继母就一定会惹是生非,我又有您护着,别说一个继母了,五个继母都得在您跟前老老实实跪着。
父亲只是太念着母亲了,他不愿意再与其他女子那般相处。
我很羡慕父亲与母亲。
不过近来也有见到嫁不好的例子。
我大姐万幸,在成亲前发现对方是个混账,才能脱离苦海;朱绽的母亲却没有那样的运气,叫丈夫害了性命。
我就想着啊,要得一桩好姻缘,真不是容易事情。”
林云嫣想到什么说什么,反倒叫皇太后听着感慨连连。
越听,“处得拢”这一条就提得越高。
比什么身份、脾气、伤不伤腿的,重要了无数倍。
第126章 想得倒挺美
寝殿里。
林云嫣的声音轻轻柔柔地,语速不快,说着自己的想法。
皇太后没有出声打断,只耐心听着,观察着林云嫣在话语之后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情绪。
一个年轻姑娘家对于婚姻、丈夫、不确定的未来的思考与忐忑。
有那么一瞬,皇太后在林云嫣身上看到了沈蕴的影子。
说来,比起教养儿子,她对教养姑娘更有经验。
沈蕴、李琪,以及林云嫣,都是她带大的。
今时今日云嫣想的很多事情,从前阿蕴与阿琪也都考虑过。
可是,似乎又有几分不同在其中。
云嫣看得更透彻些。
少了娇羞,也没有多余的期许。
下意识地,皇太后抬起手,在林云嫣的额头边上抚了抚。
大抵还是叫这几个月里遇着的事儿给惊着了。
一个许国公府那混账,一个朱家被砍头的,能让多少姑娘家对“嫁人”心生怯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云嫣轻声说着,“您知道的,并不是我不会替自己争取,更不是天生反骨,长辈挑了我偏摇头,而是我实在不认识几位年纪合适的公子。
京城那么多好儿郎,您让我随便挑,我就只有去抓阄了,抓到谁是谁。
不过,我也晓得,您也好、祖母父亲也一样,你们与我定下来的人选、必定是你们认为最好的。”
皇太后叫她的抓阄之说逗笑了,叹道:“那你倒是与哀家说说,认得几个?”
“今儿认得了两位。”林云嫣笑了起来。
这话说的,把圈子又给拢起来了。
皇太后心思一动,也听得出林云嫣的意思。
她对徐简并不排斥,与对徐简弟弟的态度天差地别。
如此差别对待,反倒叫皇太后好奇起来:那刘家儿子当真有这么糟糕吗?
头一回认得,无冤无仇的,若仅仅是鸭子叫,以云嫣的脾气,大抵是不会直接赶人。
恐是那人一上来就叫云嫣不自在了吧?
“哀家晓得了,”皇太后拍了林云嫣的手,道,“这事儿不着急,哪怕是圣上开口,也没有刚认识就定下的道理。婚姻大事,需得多方商量,我们慢慢来。”
林云嫣自是点头。
想到徐简刚在皇太后跟前那淡然样子,林云嫣心思一动,道:“我们都琢磨这事儿,圣上亦是一头热,倒没人问问辅国公的想法。也许辅国公根本没有这念头呢?”
皇太后轻哼了声。
没有把夏清略那靠不住的发现说出来,但皇太后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林云嫣这一侧。
什么想法、什么念头?
云嫣是她的心肝儿,无论是谁想娶云嫣,诚意需得摆出来。
两方相看、说亲,也都是男方更主动些,没得让女方在这儿费心思的。
待她看看徐简有没有这个心思与诚意,再来考量后一步的事。
见皇太后面上有几分困乏,林云嫣起身告退,先回西偏殿去了。
皇太后闭目养神,思路却没有停,唤了小于公公问道:“刘家那儿子是怎么一回事?哀家没有见着人,你观他如何?怎得让云嫣那么反感?”
小于公公迟疑了下。
皇太后没有催促,但显然等着他的答案。
整理了一下措辞,小于公公说道:“毕竟是一母同胞,只说那五官并不输辅国公多少,但成长的道路不同,展现出来的气质就差了一大截了。
辅国公身居高位,又常在御前,自然而然就比同龄人更显成熟与气魄。
刘公子还在念书,没有经历朝堂,哪怕规矩周全了,也显得稚嫩些。
明明两兄弟只差了一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年轻有为,一个且看将来吧。”
皇太后微微点头。
听得出来,小于公公尽力了,两厢不得罪,还顺带着夸夸圣上。
“这儿就哀家和王嬷嬷,还有你,”皇太后点他,“难听些的也不要紧,直说无妨。”
“先前刘公子与郡主行礼,规矩上挑不出错处来,只不过……”小于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