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7
由愣怔,一时没想认出他,旁边卓舷却是一声惊呼:
“你不是当年死在南尖岭了?!”
张良贤嘿嘿一笑:“难为卓大爷还记得小人,小人福大命大,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侥幸苟活至今。”
裴昀这才想起此人身份,多年前北伐之际,裴家军账下曾有一账房幕僚唤作张良贤,后颖昌一役他随大郎裴昊的队伍撤退,为燕军所困,裴昊战死,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所有人都以为此人也死了。未曾想时隔多年,他竟死而复生,还与蒙兀人混到了一处!
如此,许多事前因后果也便串了起来,裴昀了然:
“便是你将狐裘卖与卓菁?”
“嘿嘿,小裴侯爷英明。”
裴昀面沉如水:“你究竟有何图谋?”
“此事说来话长,不如先将这些北燕刺客押下去审问,我等再入内详谈?”
裴昀与那蒙兀女子对视一眼,同时颔首。
蒙兀女子一声令下,手下立刻将那躺了一地的黑衣人拖了下去。裴昀向卓舷使了个眼色,后者马上会意,紧随那些蒙兀人而去,谨防对方使诈。
随后众人一同进入房中,裴昀见那张良贤还要磨磨蹭蹭的命人看茶倒水,不耐烦道:
“不必麻烦了,不若开门见山,阁下究竟是何身份,为何会被燕人行刺?”
她话对张良贤说,双眸却是定定望着那蒙兀女子。
“小裴侯爷莫急,请容小人介绍。”张良贤满脸堆笑道,“这位乃是蒙兀大汗长女,乌兰别吉公主。”
裴昀已猜到此女身份非凡,却不想竟是蒙兀公主,将信将疑道:
“你当真是赫烈之女?有何凭证?”
“我是赫烈的女儿,不用凭证,草原上人人都认得我!”
乌兰别吉嗤笑了一声,将头顶圆帽摘下,帽下挽起的一把细辫随即散落下来。她身材高挑,青丝乌亮,肤色微褐,颧骨突出,五官明丽大方,容貌与中原女子不同,却别有一股勃勃英气与野性。
“你就是小裴侯爷?看着瘦弱,身手倒是很好,中原高手果然都......藏起不露。”
乌兰别吉上下打量了裴昀一番,随即抛下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我奉父汗命令出使临安,与大宋结盟,出兵夹击燕国,你带我前去面见大宋官家!”
裴昀心中一跳:“结盟?”
蒙兀确有与大宋联盟之意不假,这些年来数次派人来边境接洽,然国朝始终不予回应,如今蒙使竟是直接出现在了临安城!
张良贤适时开口补充道:“不错,如今北燕元气大伤,苟安一隅,若蒙宋联手,定能将其一举歼灭。北燕察觉此事,派出不少刺客前来阻止,大半年来大汗屡次遣使南下,皆被半途截杀。今次我等兵分四路,三路人马在明,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牵绊住大多数刺客,一路人马在暗,由乌兰公主亲自出马乔装为商队绕路来到临安。未曾想进城后还是被燕廷刺客发现,幸得小裴侯爷带人出手相救,这才免于功亏一篑。”
卓航斜了他一眼,语气不善道:“你是汉人,却一口一个大汗一个公主,这是认了蒙兀人为主,为他们引路说项了是吗?”
“无论汉人蒙人,只要有本事,都能为我蒙兀效力。”乌兰别吉傲然道,“你们汉人不是说过,好的鸟儿找好的木头,有什么大惊小怪?”
卓航一愣:“什么鸟和木头?”
“我想公主说的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不巧小人的名字正出自于此。”张良贤笑眯眯道,“小人当年在战场上侥幸不死,为人所救,后流落到了漠北草原,阴差阳错投入了蒙兀人帐下,讨口饭吃。今次出使,小人有幸为公主引路,两国若能结盟联手,亦是好事一桩。我等隐匿前来,无门无路,故而才略施小计相请,还请小裴侯爷替我等向官家引荐,早日面圣。”
乌兰别吉亦顺势从怀中拿出一封蜡封密信,“结盟国书在此,你还有什么不信?”
裴昀深深望了她一眼,颔首道:
“好,我信你。还请诸位留在此处暂且休整,明日我便即刻入宫向官家禀明此事。”
说罢她转身出门,寻来卓舷,得知刺客那厢也已审问出结果,与张良贤和乌兰别吉所说一致。
此事事关重大,裴昀不敢耽搁,当下命卓氏兄弟留在此地监视这一行人动向,自己匆匆去寻人商议。
.
东城谢府
“你这是又来捉我的奸不成?!”
谢岑睡眼惺忪,披头散发,身穿中衣,肩披外衫,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满脸阴郁。
鸡鸣丑时,万籁俱静,正夜会周公之时,被人破门而入,从床上掀了起来,谢岑再顾不上维持世家公子风度,他现在只想杀人!
“你要在那怡红楼翠绿阁,我还真要再去捉你的奸不可!”裴昀哼了一声。
这人素来眠花宿柳,有家不归,幸而今日尚在府中,否则她又该去那烟花柳巷要人了。
谢岑倒了杯冷茶漱口,没好气道,
“天塌地陷,水漫金山,还是燕军攻进临安城了?什么事值得你半夜三更发疯扰我清梦?!”
“蒙使来宋,结盟攻燕。”裴昀缓缓道,“此事值不值得?”
“噗——”
谢岑一时失态将口中的茶水全喷了出来,手忙脚乱的擦了擦脸颊水渍后,他脸上已是睡意全无,正色道:
“且将来龙去脉与我讲清楚!”
裴昀遂如此这般对将此事讲来。
二人商议一夜,待五更时分,宫门大开之时,便片刻不待的入宫见驾。
第116章 第十章
崇政殿内,赵韧端坐御案前,凝视着面前摊开的结盟国书,面沉如水。
半晌后,他抬头问道:“此事你二人如何看?”
立于下首的裴昀与谢岑对视一眼,谢岑率先上前开口道:“臣以为,北伐大计固然势在必行,然与蒙结盟还须斟酌再三。出兵可行,借道却绝不可允。”
此乃他与裴昀二人共同商议的结果。
国书所言宋蒙结盟攻打北燕,盟约有二,其一为出兵,其二借道。
自燕京失陷,北燕收缩兵力,精兵固守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如此易守难攻。而蒙兀稍作休整后,乘胜追击,大军分为三路,赫烈亲率中路军攻河中府,下洛水;左路军行山东府攻济南;右路军向西攻天水军、成州、西和州。若大宋同意借道一事,则便由右路军自宝鸡南下,入沔州,穿行宋境,沿汉水出唐、邓诸州,迂回至北燕后方,抄其后路,三军齐发,合围开封。
此计固然精妙,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沔州是大宋西北军事重镇,南通巴蜀,东联饶风岭,岂能叫蒙军长驱直入?
裴昀道:“当年博尔济汗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