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3


后,同儿女们一起吃家宴。

御厨们知悉陛下的喜好,特研制了一款名为包儿饭的菜肴,这道菜肴上桌后,就赢得了朱元璋的喜爱。

只因顾名思义,包儿包儿,不就是他用父爱紧紧包裹着儿子朱标,为其打算的象征吗?

况且包儿饭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十分易得,只需将肥瘦相间的肉卤煮后切碎,与熟米饭、葱姜蒜等混合在一起,调好味后包裹进莴苣叶中即可。

一口一个的包儿饭,包含了老父亲的拳拳爱子之情,看着朱标吃着开心,朱元璋老怀欣慰,大手一挥给御厨们大赏。

不过正是因为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才导致了朱标过世后,朱元璋做出了将皇位越过其他皇子传给皇孙的举动。

不得不说,建文帝朱允炆只是性情有些像朱标,能力手段是样样不如他的父亲。

也正是由于朱允炆登基后骚操作太多,导致了最后自己皇位旁落,甚至还留下下落不明的大疑团。】

-

“什么?我大明亡了?!”

朱元璋刚从妻儿过世的打击中走出来,现在却得知明朝可能就这样传了两代,这叫他怎么能承受得住!

“陛下,陛下!”

“太医!宣太医!”

作者有话要说:

秦始皇:传两代怎么了,我说话了吗?

朱元璋:那不同,咱的后代是胡亥能比的?

秦始皇:…

——

[1]《明史》记载:“太.祖为吴王,立为王世子。”

[2]明,刘若愚《酌中志》中就有记载:“又以各样精肥肉,姜、蒜锉如豆大,拌饭,以莴苣大叶裹食之,名曰‘包儿饭’。”

第85章 梅花糕

【妻儿相继过世后,伤心的朱元璋只得振作起来,他还得为大明选好继承人,才能安详度过晚年。

可朱元璋千挑万选的,选了个朱允炆出来,本来朱允炆作为庶孙,是没资格继承皇位的。

自朱标长子朱雄英早夭,太子妃常氏去世后,朱允炆生母吕氏被扶了正成了太子妃,子凭母贵的朱允炆也就摇身一变成了嫡孙。

为了这个朱标的血脉,皇孙朱允炆以后能坐稳皇位,晚年朱元璋开始打开杀戒,将开国功臣、大将们几乎屠杀殆尽。

特别是蓝玉,他本是太子妃常氏的舅舅,朱标没了蓝玉心中的第一皇位继承人选当然是常氏的嫡次子朱允熥。

这些开国功臣们,之前也曾提到,都是朱元璋为朱标留下来,帮助朱标治理朝堂南征北战的大将。

可朱标在时,他们认朱标,等朱允炆上位了,朱元璋很怕朱允炆压不住这些武将们。

朱元璋的先见之明还是有一些的,可是却不多,若这些功臣们活得好好的,就以朱允炆的猪脑子,大概也弹压不住。】

-

本来朱元璋是想看他的皇孙,在他走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怎么这还没开始介绍,猪脑子直接扣在皇孙头上了?

“标儿,天幕这意思,难道是允炆以后…到底有多不行?”

何止不行,朱标恐怕朱允炆有大问题,没见这皇位都旁落了吗?

最近朱标对朱允炆的意见很大,现在在他心中,已经直接把朱允炆踢出了皇位候选人之列。

【没想到就是朱元璋斩杀绝大多数功臣的举动,给朱允炆留了个大坑,朱允炆他没有能征战的武将可用了啊!

没有了能克制朱棣的大将,又不相信与朱棣水平不相上下的徐辉祖,只剩下被朱棣赶下皇位这一条路可走了。】

-

“老四!老四你居然行篡位之事!”

朱元璋一咆哮,朱棣吓得不知所措,什么行篡位之事,他怎么会知道哇,不过现在不将朱元璋稳下来,恐怕处境不妙。

“爹!爹你是知道儿子的,儿子最是听话不过了,怎么会行那等篡位之事。”

想了想这样说似乎轻飘飘的没份量,朱棣又道:

“若果真如此,那也定是儿子没了活路啊,爹你继续看下去,必定能知道答案!”

朱棣相信,天幕不会真的挖个大坑给他却不替他填坑的。

又朝身旁的长兄看去,决定先卖个惨,遂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抱着朱标的腿道:

“大哥,大哥你要相信弟弟,弟弟对你绝无二心!”

朱标自然是相信老四对他没有谋逆之心的,因此亲自将他扶了起来,对朱元璋道:

“爹,老四平日里最听我的话,我相信老四。”

朱棣在一旁拼命点头,仿佛再说:瞧,正主都相信他!

此时的朱元璋,尚且头脑清晰,要说老四现在有谋逆之心,他也不信。

“既然这样,继续看下去,之后再来收拾你!”

捡了一条小命的朱棣,还是紧紧地靠着朱标,只要大哥在,就没人能动得了他!

【不过没有大将没关系,朱允炆也不需要,他更喜欢用文官,比如他的东宫伴读,坑帝小能手黄子澄。

又比如朱元璋一朝的齐泰,以及名臣方孝孺等人。

登基后的朱允炆,不仅没有按照朱元璋呕心沥血设计的路线走,还很喜欢搞自己的骚操作。

几位皇叔手握大权镇守一方原本待的好好的,可朱允炆就是觉得睡不着觉,不将这些皇叔解决掉,朱允炆怎能睡得着?

这时,就体现出小能手黄子澄的好处来了,作为朱允炆的心腹及幼时伴读,黄子澄很清楚朱允炆的想法。

因此率先上奏,表示藩王在外不利于皇权集中,总之一句话,就是提议要削藩。

可此时离朱元璋去世,也才仅仅过了几个月而已。

老子前脚刚走,你后脚就要对付人家的儿子,就是要削,也不带这样急的吧?这样急吼吼的能削得成功吗?】

-

“爹!你看,你看我说的没错吧!果真不是儿子的原因,您尸骨未寒之际,您孙子就要削藩!”

本来朱元璋是有些生气的,只因朱允炆看来没有这样孝顺他,竟不听他的话执意削藩。

可尸骨未寒是什么东西?!

“闭嘴,你老子还活得好好的!”

朱棣那张破嘴再叨叨一会儿,朱元璋可不能保证自己会做出什么事来。

【这说到朱允炆心坎上的奏折,当然被朱允炆欣然接受,并且决定啥事都先靠边放着,现在削藩是大事!

然而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多个就藩的皇叔,到底该从哪个着手削起,这是个大问题。

于是召来大臣们询问,说是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其实主要是黄子澄为主,齐泰方孝孺等人为辅。

齐泰等人觉得,若要削藩,首先该削实力最强劲的燕王朱棣,否则将燕王留到最后恐有波折。

若朱允炆采纳了这个建议,估计削藩之路会走得平顺些,可朱允炆他不是一般人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