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1
记着那家伙也是全身雪白色!】
温晚晚拿着生理盐水给它清理伤口,也顺便给直播间的观众科普了起来。
“没错,和这家伙长得很像的那个就是雪鸮,不过它叫做北极枭,是北极特有的一种猫头鹰。”
生理盐水将伤口的血水冲刷了一部份,随后温晚晚拿着止血钳直接开始现场缝合。
虽然没上麻药,不过这小家伙倒是很安静,任由温晚晚处理伤口,只有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才会抽搐两下。
需要缝合的地方都不算是很严重,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就全部处理完。
接下来就到了断裂的胸骨,这也是最不好处理的地方,经验不丰富的兽医面对这种胸骨通常都会选择做一个开胸手术给复位。
不过好在温晚晚毕竟也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了,精神力探查了一圈之后,很快就确定了胸骨断裂的大概情况。
一只手控制住北极枭,以免它挣扎,另一只手在胸骨上摸索了片刻,随后单手一推,咔嚓一声后骨骼就已经彻底复位。
将小家伙重新抱住,温晚晚从医药箱内翻出来了纱布开始一圈圈给这家伙缠绕了起来。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个小家伙的伤口还好说,缝合结束后定时上药最多一周的时间就能痊愈。
但胸骨想要愈合可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慢慢养了,至少在按时吃药的情况下也需要一个月以上。
看着半边身子都被缠绕起来的北极枭,温晚晚也调整了一下摄像头继续给直播间的观众科普了起来。
“北极枭的体型看着要比一般的猫头鹰大很多,我手中的这一只其实还没成年。”
“真正成年的北极枭看起来就像是一只鹰一样,能作为北极地区的捕食者而存在。”
“北极枭也被称之为巨型猫头鹰,北极兔,鱼类,甚至北极狼的幼崽都有可能成为它的食物。”
“总所周知,猫头鹰习惯性的将巢穴建立在树上,但奈何北极根本没有这种条件。”
“于是在经年累月的进化中,北极枭就诞生了这一身白色的羽毛,将巢穴安放在岩石上,同样可以很好的隐蔽自己。”
随着温晚晚的科普,直播间的观众也终于发现了这个萌货的另一面。
看似可爱的外表下,隐藏的确是属于顶级捕食者的傲气。
温晚晚看着安静待在自己怀里的小家伙,也从一旁翻出来了一块鱿鱼,撕成一条装慢慢的喂了起来。
看着小家伙小口小口的撕咬,温晚晚摸着它的羽毛,飞快建立起了一个小型的精神力通道。
“小家伙,你的父母呢,同类呢?”
北极枭作为大型猛兽,智商不低,在精神通道的沟通中,很容易就能理解温晚晚的意思。
“温度升高,食物不足,它们走了……”
可能是小家伙第一次和人类接触,哪怕是动用的精神力也依旧很难组织完整的一段话。
但温晚晚通过情绪的变动,还是理解了它的意思。
北极这些年,每年的温度都会升高些许,冰川融化的速度也会逐年加快。
动物种群数量也在每年递减,这对于北极枭这种捕食者来说,食物会越发缺少。
而为了保证幼崽能够存活下去,雌枭会选择离开,将食物充足的区域让给幼崽。
直播间的观众看着这只小家伙吃着鱿鱼,眼神中的喜爱根本掩盖不住。
青柑齐齐:【虽然是猛禽,但真的好好看啊!】
一念成殇:【乖,以后不需要捕食了,咱可以靠卖萌!】
山野宇宙:【白白嫩嫩的,好想抱在怀里哇!】
“吃饱了就在这里休息,别乱走!”
按了按这只北极枭的脑袋,温晚晚也伸了个懒腰,拿起了笔记本电脑开始查询了一下国内北极枭的数量。
结果很惨淡,作为萌中带猛的代表,国内目前养殖的数量不到一百只。
其中大部分还都分散在各个动物园,根本没有现成的繁育基地。
看着努力干饭的小家伙,温晚晚痛苦的抓了抓头发,随后点开了一份快要被自动清理掉的文档,编写起了报告。
北极枭这种食谱中存在鱼类的,在未来肯定也会受到污水的影响。
虽然这个影响肯定没有海洋生物大,但也会造成种群数量进一步下降。
只有等到死亡足够多的数字,让它们意识到鱼已经不能吃了之后,才会改变自己的食谱,将大海中的动物去除掉。
而在这个过程中,温晚晚预计现存的北极枭数量至少要下降百分之四十。
目前国内并没有现成的繁育基地,甚至连有关它们的论文都少得可怜,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想要在国内进行保护性饲养,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第328章 巴向山
外来物种进入国内,尤其是温晚晚还算是半个官方的人,这个报告是必须要有的。
至少也要让上头知道,为什么要把一个国内没有的种群带回来,该怎么进行管理,如何不造成物种入侵……
林林总总一大堆的事情都要写进报告里才行,如果不是这份报告要递交上去,温晚晚是绝对不会亲自动手写这东西的。
毕竟白函别的不说,至少在写报告这点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人太多。
翻动这资料的同时,笔记本电脑中的文档也在逐渐完善了起来。
北极枭这种猛禽想要人工饲养,需要的环境只能是人工建造出一个场馆。
也可以说是运气不错,在海洋馆当初建设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北冰洋的两栖生物,预留出来了一部份空间用于模拟北极生态。
这部分空间很大,除去规划好的物种,再加入一个北极枭的种群丝毫不成问题。
尤其是温晚晚之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想要将一个完整的报告写出来,需要大量的资料进行填充。
北极枭这个物种国内存量太过稀少,想要完整的繁育,一切可以说都是从零开始。
环境的问题倒是好解决,但如何从一个野生种群过渡到人工饲养的种群需要的研究少说也价值沈南百分之二十的头发。
解决掉了人工饲养的过度,接下来还有在人工环境下疾病的问题。
这一部分难度也至少价值白函三厘米的发际线。
这些杂七杂八的问题虽然不需要在报告中写出来,但至少也要有一个看起来可以实现的方向。
简单将报告开个了头,沈南就带着一张A4纸走了过来。
“站长,统计完了……”
“基本检查怎么样?”
“还不错,没有明显的皮肤病和传染病,不过有几只幼崽的状态不是很好,正在抽血化验。”
“大致能看得出来吗?”
“应该是换季食物变化引起的,不是很严重。”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