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
,不是脂粉气,只是纯粹的花香,和些微的墨香。
“你们有话就在这说吧,我去歇歇。”屏风内,温夫人起身笑道。
她握住明遥的手,拍了拍,没留下什么叮嘱。
西侧间的门阖上,丫鬟们上了茶便退至廊下,从堂屋到东侧间、再到东稍间,三间屋子里便只剩他们两人。
片刻静默后,纪明遥放下茶杯,抬起头,正看向崔珏。即便恰与崔珏目光相对,她也没有移开眼神。
无论结果如何,这是她议亲的对象,她最起码该认真看一看,他长得什么模样。
——好一个清隽出尘的探花郎。
对着这张脸,她每顿更能多吃一碗饭了。
但他神色虽不似上次那般冷淡,却仍无情绪……若他一直如此,这要减半碗。
崔珏本以为纪二姑娘的打量也会让他有些不适,已经做好准备忍耐。但纪二姑娘的眼中没有待价而沽、奇货可居,她只是临窗端正而坐,双目澄澈,坦荡而专注地看着他。
她在赞叹——
崔珏蓦然垂眸,不再直视纪二姑娘。
非礼勿视。
今日婚约尚未更换,在名分上他仍不合适端量纪二姑娘,虽不得不如此,但再看就过分了。
纪明遥也低头看袖口的花纹:“还不知崔翰林相请所为何事。”
崔珏便站起身来,开门见山:“想必姑娘已知两家婚事有变。婚姻大事,并非儿戏,崔珏不得不在此冒犯相问姑娘一句,也请姑娘据实以答:应下这桩婚事,心中可有遗憾?”
遗憾?
纪明遥心中一动。
崔珏见过她和温从阳的相处。
他是在担心,她心里“还有”温从阳吗?
的确,不管对哪个时代、哪个性别的人来说,这都是要问清楚的重要的事。
而她也的确可以问心无愧地回答。
纪明遥抬头,对崔珏一笑:“崔翰林真诚相问,我便也直言相答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并无私情。”
崔珏没有追问她所答是否为真,只又一揖道:“多谢姑娘。”
他道:“……姑娘如何,我亦如何。”
这话他说得似乎有些艰涩。
见他无别话要问,纪明遥便与他告辞,到西侧间请回太太。
崔珏就在两间屋子外等待,温夫人不好多问,但观明遥的神色,她心里便大概有了底,让明遥先回房去。
沿来时的原路迈出后穿堂,碧月慌忙低声问:“姑娘,怎么样?”
“他应该没看出来我没戴耳坠……”纪明遥揪住袖口,先安碧月的心。
但他好像看见她里衣袖子上的墨点了。
可恶啊。
……
崔珏离开安国公府时还远不到正午。他没再回翰林院,令小厮去请回兄长,自己也直接回了家。
崔瑜几乎和崔珏同时到的家,下马便问:“怎么安国公府突然叫你去?你还找我回来,是有什么要事?”
崔珏请兄长到书房坐,将安国公府要换人成亲之事说出。
崔瑜听罢大怒:“这是把咱们崔家当成什么!”
他站起来,把绯色袍袖甩得“哗哗”作响:“是他家要结亲,亲事既定,又岂是他们想换就换?这也欺人太甚!”
他越想越气,抬脚就要走:“我找安国公说理去!”
“大哥!”崔珏抓住他,“只怕此事温氏姨母为难,我已应下,罢了。”
崔瑜回头看兄弟,沉默了。
温氏姨母是母亲的表妹,两位年纪相差有十岁,少时并不很亲密,各自成家后,因分隔两地,更极少相见。
直到十一年前,父亲调任回京为礼部尚书,未满两载便不幸仙逝。当时母亲亦缠绵病榻。外祖母早已先去,母亲的亲生姐妹都不在京中,两三年里,都是温氏姨母常来崔家相伴,宽慰母亲的心怀,对他们兄弟亦多有照拂,这份情意他们一直都记得。
正是以他们本不欲与公侯勋贵结亲,却看在温氏姨母一片爱女之心,才应了这桩婚事。
也怕人说阿珏攀附上国公府才如何如何,待春闱放榜、金殿传胪后,崔家才上门提亲。
崔珏松开兄长:“就这一次了。有劳大哥和嫂子再替我操办。”
崔瑜深深一叹,坐了回去。
父母离世时,他已近成人,阿珏却还不满十岁,自是更看重当年之情。
“操办容易,去衙门换庚帖,再去下聘就是。”思索一回,崔瑜笑问,“今日可与纪二姑娘见面了?觉得怎么样?”
他深知阿珏的性情,只随口一问,算是调侃,没想他会回答。可喝了口茶抬头,他竟看见阿珏的嘴动了动?
崔瑜立时向前探身。
崔珏把话咽了回去。
崔瑜急得忙问:“你怎么不说了?”
崔珏:“寻常相看,无甚可说。”
崔瑜问不出来,连闷带着对纪家的气,喝干两杯茶,突然面色一变:“不对……不对呀!”
他忙忙地说:“我想起来了,你嫂子说过,纪家的二姑娘与理国公府的公子是青梅竹马!兄妹俩……好得很,只怕今年便要过定成亲的!这——”
“我知道。”既然兄长问了,崔珏便道,“纪二姑娘今日已说,那只是父母之命,并无私情,想来与我,也并非纪家逼她应下。”
他虽如此说了,崔瑜却还是觉得不行:“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家,有国公府的表哥倾心相待多年,她真能不动心吗?”
若能对阿珏一心,即便纪二姑娘退过亲事也无妨。可若心里还有别人,又岂能安心与阿珏相伴?
崔珏重复:“她已说过并无私情,如此便好,其余我不在意。”
他认真道:“请大哥也勿要再提了。”
情爱有何意趣。
只要纪二姑娘果真一如今日,通达平和、安分知礼便好。
第14章 心碎人
安国公府。
送走崔珏,温夫人即刻令人找了安国公回来,又命门上不必再去请太医。待安国公到家,她诉两句辛苦,又含泪为请太医拖住婆母的事请了罪,才与他一起到了安庆堂。
安庆堂正送走秦院判。
一上午憋着火见了两位御医,徐老夫人早觉心口闷得发疼。儿子儿媳一到,她便嚷着心难受,叫丫鬟扶到卧房躺下,冷笑说道:“我看我也不必多在这府里招人嫌了,明儿就剃了头发到庙里做姑子去,也省得操劳了一辈子,反叫亲儿子伙同人嫌着我!”
温夫人一路上都落后安国公半个身位,进了安庆堂,更是直接走在安国公身后。
见徐老夫人的话里只明指安国公,她心里一乐,更低下头不开口。
安国公正因崔珏应了换人之事高兴,便被母亲几乎指着鼻子说“不孝”,心中恰如一口热锅浇上冷水,炸得四响。
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