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5


草原上的争斗很厉害,为了谋生,他们避开事端迁出了草原,进入冬城生活。

冬城很包容,有不少和他们一样的人。在这里生活还算安稳舒适,有手有脚就能养家糊口。

期间,拉克申他们还受过不少冬城百姓的帮助。

这也是他很快接受铁柱等人的原因。

可惜,草原上的争斗愈演愈烈。某个部落的首领似乎是与冬城的管理者达成了协议,具体如何,拉克申也不清楚。

只知道城里的日子越发难过起来。

再后来,那位首领想让他们重新卷进争斗之中,拉克申一行人便在友人的帮助下逃跑出城。

没人想要变成其他人争斗中牺牲的棋子。

出来后的日子难熬,但他们也保住了所有的亲人。

劫道并不光彩,但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毕竟还要养家。

他们唯一能守住的原则,就是只抢物资充足的人。

而且也不会把东西抢光。

听到这些话,铁柱一行人都露出凝重的表情。

“局势竟然如此紧张吗?那靠近回纥的边域呢,玉城那里的情况如何?”铁柱又问。

“玉城啊……冯平,你来说吧。”拉克申转头招呼了一个人过来。

来人很年轻,并非异族长相,身形也不像拉克申那般魁梧,看起来与铁柱他们没什么不同。

“玉城的情况还好,守军并不多事。至于牙地,内部目前不太平稳,但也只局限于西部与北部。南部很正常,可以去。”冯平说道。

牙地就是回纥地盘的统称。

见铁柱他们打量自己,冯平主动开口解释:“许多年前,我祖上被派遣到了牙地做使节……后来前朝打仗,我们就彻底留在那里了。”

铁柱等人一听,觉得自己十分走运。

他们竟然遇到了这样一帮人,一口气摸清了鞑靼与回纥两地的情况,可以提前做些打算了。

再往北走,就会出现岔路,分别通向玉城与冬城。

暂时不好往鞑靼的地盘去,就先去牙地寻找橡胶草吧。

从地理书上的地图来看,橡胶草正好生长在牙地北部与南部相交偏南的山脉中,那里应该还算安全。

铁柱问冯平:“对了,你又是如何加入了拉克申大哥的队伍呢?”

不等冯平回答,拉克申便插嘴道:“有次我们抢东西遇到一群人,全是恶徒,车上装着不少赃物,冯平就是其中之一。解决掉坏人以后,他就暂时留下来了。”

“他很厉害,会种菜,还知道许多事情。帮了我们不少忙呢。”

听到那“赃物”的称呼,冯平抽了抽嘴角,也没跟拉克申计较。

他无奈道:“我们也是互惠互利。不留下来,我无处可去,多亏拉克申他们肯收留我。”

“不过,若是你们有去玉城的打算,可以带我同行吗?”

第118章

在铁柱他们乘风破浪的时候,兴和县这边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安稳景象。

研制蒸汽机需要花费很多功夫,一时半会看不到成品。

但在玻璃制造技术日渐纯熟后,望远镜与玻璃罩的沙漏陆续被做了出来。

望远镜是最基础的款式,匠人们并不满足于此,还在不断改进调整。

——只因为他们无意中听说,最远的望远镜能把天上的星星看得清清楚楚。

虽说是基础款,但根据县军们的使用反馈来看,效果似乎还不错。

至于沙漏。

在它出现之前,现有的计时工具仍是日晷等物,稍微精细一些的就是滴漏。

但滴漏需要用水,冬夏会受到气候影响,冰冻或是蒸发,产生误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问题。

相比之下,沙漏就稳定许多。

而且它很小巧,透明的壳子也便于人们观察。漏完又可以翻转接着用,比滴漏方便许多。

当然,在盛珺看来,最合适的计时工具肯定还是钟表类,像是机械钟什么的。

但在穿越过来后,她也知道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实现起来非常艰难。

想做机械钟需要许多前提条件。相应的知识,以及较为精细的零件。

精细二字就意味着准确的数据。

想要量产齿轮、螺丝等特定规格形状的小零件,大概还得先把车床弄出来。

要做车床,至少也得等枣儿把蒸汽机琢磨明白再说……这都要一步接一步完成,一时半会急不得。

暂时抛开重工业上的问题。

这段时间,城墙的改造工程终于接近尾声。

接下来,枣儿她们本打算翻新建筑。但盛珺在城里转悠几圈后,建议她们可以先升级城市的下水措施。

做好下水,环境卫生就会更有保障,粪肥也可以集中处理。雨天的积水情况能够得到改善,同时,城中也能储存利用更多的水源。还有,如今工业发展也提上了日程,产生的废水也能得到妥善处理。

总之好处多多,下水是件很值得重视的事。

管道可以用水泥管或是混凝土管,以目前的技术应该没有问题。只需要在规划上费点心。

对于盛珺的提议,枣儿她们都很重视。城中的下水工作立马提上日程。

除了硬件外,其它方面也有了不错的进展。

比如酒精。

酒精和青霉素都是很重要的东西,若是没了它们,一个小小的伤口都会让人忐忑不已。在此之前,枣儿她们处理伤势都是采用盛珺教的热水消毒法。

自从有了对外买卖的商队,枣儿她们就让人采购了一些酒曲回来,打算在此基础上酿些酒来研制酒精。

还找到不少发霉的食物,为青霉素做准备。

如今有了玻璃器具,研究这些更加得心应手。

近期,秋娘她们已经成功用谷物和酒曲发酵数月的美酒,以及除水的生石灰等,蒸馏出了75%左右的酒精。

这种浓度已经足够用来给伤口消毒。

但若是想给环境和物品消毒,还得有更高纯度的才行。

从外面购置粮食的开销大。短时间内,酒精注定不可能大批量生产。

秋娘专门跑来找盛珺,怀揣着希望询问速食粥和压缩饼干等等能不能拿来酿酒。

虽然这个想法很有创造力,但盛珺还是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这下,酒精就彻底变得了金贵东西。

好在它目前除了医用,不会用到别的地方,所以暂时够用。

但需求推动生产。

掌握了酒精提纯技术的秋娘她们开动脑筋,制出了一款不错的烧酒。

然后定了一个黑心的价格,打算卖到外边去。好实行鸡生蛋,蛋生鸡的酒精产业链,实现自给自足。

还别说,这款烧酒有不少富人买账,反响出乎意料地不错。

又过了一段日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