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0
产品的研制就更加来劲。
当然,盛珺还是给出了不少宝贵建议,比如这款充气床。
帐篷自带的睡袋虽好,但毕竟也是直接接触地面的,多少还是硬了些。
平日里方军出门注意用还可以,给难民和病号们养身体就没那么舒适了。
再加上县里有了自行车以后,百姓们偶尔出行,也会有在野外休息的计划。
于是,一款便携的充气床横空出世,瞬间满足了以上所有需求。
适中柔软度的单人床,搭个之前县里流行的橡胶枕头。再来个棉花小被子,配一套方仙儿那边的单人花纹床品三件套。
难民们进入帐篷后看到的就是这样舒适的休息处。
其中一人咽了口唾沫,不敢置信道:“我之前,我之前在富人家干过一阵活计,那富人老爷的生活也不过如此了。睡的床,吃的东西,感觉还不如咱们看到的这些好。洗澡虽说有人伺候着,可也没有随时打开的热水和喷香的沐浴露用……”
“兴和的大人们说,这些只是在我们恢复身体时才免费提供,后面再想过上这样的日子,就得靠自己做活赚钱了。但她们还说了,咱们这些人都能在北地找到合适的活计,只等养好身体!”
在这里,没人会再嫌弃他们是累赘,是害虫。
以前总是很恐惧回来的穷困故乡,直到真正回来时,才发现它竟然像母亲般温柔守候在那里。
这怎能不让大伙触动呢?
每日休息,人们都是笑着睡过去的,身体和精神都一日日康健起来。
令人触动的事还不止这些。
在彻底恢复健康以后,难民们就被分回到了户籍地。
方军向来言而有信,人们只要愿意,果然就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若是他们想住回原先的房子,方军就会去安排。
实在不想住回去的人,也能拥有另外的住处。
如今许多厂子都建起宿舍了,不着急成家的或是家里无牵无挂的人还可以住那儿去,每天热热闹闹的也有许多人作伴,无形中又拥有了新的亲人。
除此之外。
往日县里的那些贪官暴吏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会温柔倾听人们每一句话的方军。
方军就是百姓军,会永远将百姓放到第一位考虑。
在方军麾下的领地,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闻见美味食物的馨香。
曾经贫瘠的农田,早已种满了粮食和蔬果。
不管住哪儿,都有物资丰富的福利铺相伴,需要什么物件儿都能买到。
往年干涸的土地上,竟然打出了一汪汪清澈的水井。水车灌溉着农田,滋养出片片生机。
洁净而平整的水泥小路上,行走或骑车的人们衣着打扮各异,偶尔放声高歌,唱着名叫《自由飞翔》的曲子,或是别的什么歌,周围会唱的人总是配合着,跟着一块儿高兴几句。
就是在路上摔倒了,都有八只手从四方伸来把你托起。
处处俱是希望,周围充满善意,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而幸福。
重归故里的人们,很快就与往日的家园建立起新的归属感,无时无刻都在为北地的新面貌而震动。
在这其中,最震撼的人,当属之前石头村的村民。
当然,石头村如今早已改名为方家村了,其它村子都很羡慕,觉得这名字沾到了方仙儿的神力。
原石头村的村民自从来了北地,眼珠子就没休息过。
“老天呀!那位孙主事,不是早先孙木匠家的大闺女吗?如今竟然已经这么出息了!”
“还有大牛、荷花、赵老太太她们,这一个个咋都成了那么不得了的人物呢!莫非是在村里挖到仙丹啦?”
话是这么说。
但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当初枣儿她们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坚持留下,没往南跑,硬是撑过来了,这就需要不得了的毅力和本事。
如今能有这样的成就,也一点都不意外。
只是没人能想到,这些曾经同村的人能做到这么不得了的地步。
最后,村民们忍不住摇头感叹道:
“真是各人有各人的命数啊。只是这好命数有时落到人的头上,也得有胆识和办法去抓,才能把它留住呢!”
若是换成他们捡仙丹,恐怕也是当不上主事的。
第158章 方国崛起
难民们顺利融入了北地的生活。
经过许久磨炼,边疆的骑兵渐渐成型。
这次整顿兵力耗费了不少时间,不仅是骑兵的事,在搞发展的同时,还得不断扩充方军队伍的步兵。
好在有了足够的兵用,稳定北地也只是时间问题。最难嚼的一块儿骨头已经处理掉了,边疆的隐患彻底平息,不用再忧心自家收拾屋子的时候,有人会走进来,从背后突然捅上一冷刀。
统一北地的计划正式落实,从北向南一路收复,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只要出军,到各个县中走个过场就差不多了。
至此,北地彻底统一,也终于有了正式的称呼——方州。
这还是参考方仙儿的故土神州起的名字。
盛珺挺喜欢这个名称,这让她想到了诺亚方舟,带着拯救与希望的色彩。
而北地如今也隐隐成为了所有百姓的救赎。
方州百废待兴。
铁柱依然待在边疆,秋娘大牛她们这些能顶事的主事也无法再继续留驻兴和了,都被分到各个县里去搞发展。
之前大家都是亲眼看着兴和是如何繁荣起来的,如今对于建设城市也有许多实用的经验。
再加上有盛珺提供的各样图书资料,外加售货机助力,有问题就查资料,查不到了还可以求助沟通。
通过售货机沟通起来还是很方便的,有重大疑虑还可以开线上会议。
不过,这样的方式过于依赖盛珺,大家伙也在想办法改进通讯方式。
最好最快捷的自然是和电有关的一系列传讯工具,但眼下发展也得一点点来,短期内也只能考虑一些实际的运输方式。
比如说,尝试铺设轨道通火车,研制小汽车等等。
这些自然也是大而艰辛的工程,不过近期都已经开始立项了,只等待后面逐个完善出来。
在接收了几拨遣返的难民后,各处又多了不少人手用。
而且还有意外之喜,部分难民竟然带来了十足宝贵的消息。
据一个名叫张桂的难民所言。
之前倭国已经与南边开通了贸易线,运输过来的货品,其中竟有不少火器所需的原材料。
据说倭国那边对火器的研究已经有所小成,南边应该也得到了这类消息,后面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打听这火器的制法,然后大量进货原料,尝试研制火器。
这对她们来说是个很不利的消息。
倘若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