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9
刚冒芽的柳叶剪成了翠绿的条,春日的长安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三三两两的行人笑闹着去郊外小山上踏青。
张九龄回到了他阔别五年的长安城。
他离开长安的时候落寞极了,只有一人一马一书童,如今再回到长安,张九龄依然只是一人一马一书童,可心境却截然不同了。
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张九龄认为自己这辈子?的努力已经化为乌有,再没有什么期盼。
可看?着如今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的荆州和?在他的辅佐下越发茁壮的小明?主,张九龄已经释怀了。
如今的张九龄认为自己是姜尚是百里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李长安没有来迎接张九龄,在外人看?来李长安和?张九龄的关系只是认识,还没有好到能够为张九龄接风的程度。
为张九龄接风的人是贺知章,贺知章一早就来到了长安城门外,乐呵呵地等着自己的老友。
“你啊,这几年一点消息都没有。”贺知章拍拍张九龄的肩膀小声抱怨着。
“要不是为了寿安公主,恐怕我这糟老头?子?这辈子?都收不到你张九龄的信了。”
张九龄撇了贺知章一眼:“我这些年你又不是不知道……李林甫心眼小着呢,你来为我接风,小心他日后找你麻烦。”
贺知章乐呵呵挥手:“无?碍,陛下已经允了我告老还乡,下个月我就要离开长安回老家?去喽。”
“这么着急?”张九龄诧异看?了贺知章一眼。
贺知章捋了把?胡须,感慨道:“风雨欲起,我年纪大了,不想再掺和?这些事?情了。”
“看?来这个太子?依旧不合陛下的心意。”张九龄讥讽道。
“慎言。”贺知章看?了看?左右,二人说?话?声音很小,可如今是在城门附近,人多耳杂,说?不准就落入了有心人耳中。
张九龄淡淡道:“你我都到了这个年纪了难道还贪生怕死吗?”
“你比我尚且小近二十岁。”贺知章乐呵呵道,“从你嘴里说?出来倒像是你我同辈一样。”
两人肩并肩走入城门,走在大街上,也不提回府,就这么牵着瘦马在街上悠然慢走着,谈论着这些年的生活,倒也自在。
城门上,李林甫盯着张九龄的背影,目露嫉恨。
他明?明?是失败者,凭什么还敢是这么一副平静的模样。被贬出长安、五年都见不到圣人的张九龄应该失魂落魄,满肚子?哀怨才对!
“右相。”身侧的裨将轻声呼唤了李林甫一声,李林甫才移开目光,
“小将每日都亲自巡逻,绝不会……”裨将满脸讨好地站在李林甫身后,点头?哈腰。
尽管他不知道为何日理万机的右相今日一早会来巡查城墙,来了以后却只是在城门这一片巡查,瞧着不像是巡查倒像是等什么人一样……可这是个难得抱大腿的好机会,裨将不想错过。
李林甫瞧着裨将恭敬讨好的模样,心中的怒气才消散了。
不管如何,现在的宰相是他,天下人趋之若鹜想要讨好的对象也是他,他应当有宰相风度一些,何必跟张九龄这个失败者计较呢。
“嗯。”李林甫鼻子?哼了一声,淡淡看?了这个裨将两眼,“你倒是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裨将点头?哈腰:“小将名叫杨钊,是章仇兼琼将军手下……”
李林甫听到章仇兼琼这个名字后皱了皱眉,暗自打消了提拔杨钊的打算,章仇兼琼是剑南节度使,与他一向不睦。
贺知章带着张九龄来到兴庆宫外的街上,给张九龄介绍兴庆宫。
“开元二十六年以后,陛下就很少去大明?宫了,而是常住兴庆宫。”贺知章道。
张九龄看?着哪怕隔着一条街也能肉眼看?出奢华的两座高楼,眉头?紧蹙。
“这是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
贺知章太了解张九龄了,他一听张九龄的语气就知道张九龄想说?什么。
“这几年新修了两回,跟前?些年是不太一样了。”贺知章道。
“我看?不只是新修了这两座楼吧。”张九龄漫不经心,“我离开长安的时候兴庆宫还没有如今四分之一大。”
“你到了圣人面前?可别说?这话?。”贺知章叹了口气。
心里却不抱多少希望,张九龄要是不直言犯上那就不是张九龄了。
“我知道。”
张九龄却淡淡应了一声,惹得贺知章盯着张九龄看?了又看?。
难道在外做了五年的地方官员,自己这位臭脾气的老友还真改了性子?不成?
第二日一早,张九龄就穿着一身紫袍,腰系金玉带进兴庆宫面见李隆基。
“张太守,陛下传你觐见。”
出来通传的宦官却是高力士,高力士看?着张九龄,语气温和?了几分。
“数年未见,高将军风采依旧。”张九龄边往殿内走边温声和?高力士攀谈。
张九龄对高力士的印象不错,高力士虽说?是宦官却也称得上一句忠臣,当初废太子?之事?高力士也不赞同废太子?,若是他也掺和?进来,恐怕废太子?的时间还会再提前?两年。
甚至一年后张九龄在荆州时听说?新太子?是忠王李亨时都诧异了一下,听到是高力士举荐的李亨张九龄更加诧异。
毕竟从关系上来说?,出身武三思府上的高力士和?寿王应当更加亲近。
说?话?间已经走到了大殿门口,高力士忽然左右看?了一眼,压低声音凑到张九龄耳边:“勿提太子?。”
张九龄一时间竟有些哭笑不得。
怎么人人都觉得他会顶撞李隆基啊?昨天贺知章让他别提建宫殿,今日高力士又让他不要提太子?……天地良心,他这次回长安真没打算怼李隆基。
走入殿内,张九龄也看?到了端坐于首座上的天子?李隆基,按照规矩行礼后,李隆基便给张九龄赐了座。
张九龄就开始禀告自己这五年在荆州所做的事?情和?荆州目前?的情况。
新修水利防范洪灾,推广新粮种新技术,兴办学堂修桥铺路……张九龄还专门提了裴素裴芸,打算为她们请功。
李隆基听着张九龄禀告政务,偶尔也会出声询问?张九龄,张九龄则一一回答。
恍惚间,李隆基觉得自己仿佛年轻了十岁一样,又回到了张九龄做宰相的时候,那时候他和?张九龄也是如此,一人禀告,一人询问?。
君臣相得。
过了两个时辰,张九龄才终于述完职。
一时间殿内又安静了下来。
李隆基看?着张九龄,心想看?在往日的情面上,就算今日张九龄说?什么顶撞之言,他也不与张九龄计较了。
过了许久,张九龄才缓缓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