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
沙场,披甲挥戈是为了收复失地,抵抗侵略,而不是朝向一群被逼上绝路的同胞们。】
【因着内心对百姓的那份怜悯,辛弃疾来到江西后,他并没有立刻施行暴力镇压,而是采取迂回的策略,尽力安抚当地茶民以及那些受到挑唆的普通民众。辛弃疾摆出的怀柔姿态安抚了大多数被煽动的百姓,很快就平息了这场动乱。在这次平叛中,辛弃疾又一次展现出了绝佳的军事天赋,但落在他头上的,却是一个秘阁修撰的文职加封。】
【后来,他又辗转担任江陵知府、隆兴知府、潭州知府……劝农兴商,平盗镇匪;粜米救灾,建军练兵。在每一任上,辛弃疾都干得兢兢业业,有声有色。官职频繁变动,但职位性质却一成不变,这无疑是对辛弃疾最大的嘲讽。在一次赴任途中,他写下《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在词中自嘲“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忙忙碌碌半生,头发都已斑白,可辛弃疾始终觉得自己心里空落落的。】
“好!”知府脱口而出,他笑得见牙不见眼,激动地搓揉手指,像是已经摸到了光灿灿、沉甸甸的金元宝:“农商盗匪,练兵救灾,竟然是百年难遇的全才!”
趁着知府高兴,王富贵赶紧见缝插针,提醒正事:“老爷,我们赶紧进院吧,小的已经打听好了,辛弃疾就在里面!那群百姓不过乌合之众,各自带着孩子来沾辛弃疾的喜气,成不了气候。咱们的兵都带着刀,对付他们绰绰有余,可别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知府连连点头,他三步两步下了轿子,大手一挥,示意那群金兵上前开道。
突然出现的带刀金兵无疑引起了百姓们的恐慌,他们凶神恶煞地上前,既不顾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行动迟缓,也不看抱着小孩的老人腿脚不便,只是粗暴地将他们驱赶到两旁。百姓动作稍有慢些,他们就直接把人推倒在地,直接一脚踹到旁边。
知府顺着清理出来的宽阔大道走进小院,他趾高气扬地环视一周,目光掠过那一群战战兢兢的百姓,又瞥过他们怀里颜色各异的襁褓,最终将视线落在了辛赞和他怀里的灰色襁褓上。
“这就是辛弃疾?”
知府猛地上前,眯眼打量灰色襁褓中的婴儿:孩子闭着眼睛歪头酣睡,看模样,倒的确是两个月左右的婴儿,和辛弃疾的年龄正好对上!
知府面上闪过一丝狂喜,他舔了舔嘴唇,当即就要伸手去抢辛赞怀里的襁褓。
辛赞眼神一凛。
他紧抱襁褓,装若无意地一侧身,恰好借着行礼的姿势避开了知府伸来的手臂。
“敢问大人,您找我家小郎何事?”
知府的眼珠子几乎黏在了辛赞的臂弯里,他一眨不眨地盯着小婴儿的脸蛋,好半天才将目光挪到辛赞脸上。
知府故作姿态地挺起胸膛,伸手抚了抚身上的官袍:“本官是历城知府。”
“本官看到天幕,得知未来的大宋英雄辛弃疾生于本官治下。恐有贼子伤我大宋英雄,本官特意前来接辛弃疾去官衙住几天。这几日,本官会派人悉心保护辛弃疾,必定护他周全!”
说着说着,知府又一脸垂涎地去接辛赞怀里的襁褓:“辛赞,让本官来抱辛弃疾吧。”
辛赞退了一步,眼神充满防备:“不劳知府大人费心了,小人可以自己照顾孙儿。”
“大胆!”王富贵上前大喝一声,狗仗人势地痛斥:“别给脸不要脸,知府大人愿意庇护你孙儿,是你辛赞几辈子积来的福气!你可知道你怀里的婴儿是谁?这是未来的大宋英雄,若是辛弃疾有个闪失,你辛赞就是千古罪人!”
闻言,辛赞面色不变,只是态度越发冷淡。他上下打量了一眼知府,声音冰冷:“大人既在金廷谋职,又何必一口一个大宋?”
辛弃疾这一句直接踩到了知府的痛脚。知府眉毛一扬,勃然大怒:“辛赞!你这是什么意思?!”
“本官乃是替大宋前程考虑,容不得你拒绝!你就说,辛弃疾,你是给,还是不给?!”
金兵们虽然听不懂汉话,但他们看到了知府的手势。知府大手一挥,他们当即齐齐拔刀对准辛赞的方向。十把大刀寒光凛凛,顿时激起一片百姓惊呼。
似乎感受到了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不少襁褓中的婴儿同时放声大哭。孩子一哭,大人们又急又怕,也顾不得什么知府什么金兵,全都着急忙慌地低头哄孩子。
刚才还秩序井然的小院瞬间乱成一团,刺耳的哭啼和大人的抱怨此起彼伏。
“都闭嘴!”知府被啼哭声吵得头疼,不耐烦地大吼,他揉了揉太阳穴,望向辛赞的目光变得凶恶,像是懒得再掩饰自己的恶意:“老头,把辛弃疾给本官,本官就大发慈悲,饶你一命不死!”
人群中,一对双手空空的夫妇心焦如焚,年轻的妇人脸色煞白,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辛赞怀里的灰色襁褓,眼里写满了焦急和担忧。她的丈夫,一位壮硕的农夫,他同样也是面露焦急,额头黏满了冷汗。
这对夫妻的身后,站着那个曾被王富贵搭话的阿嬷。阿嬷此刻摇摇晃晃,几近昏阙,她终于反应过来自己刚才做了什么——她引狼入室,竟然把辛弃疾的襁褓颜色透露给了知府走狗!
在一片婴儿的哭啼声中,妇人终于忍不住了。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哭啼总是格外敏感,辛赞怀里婴儿嚎啕大哭,这几乎是拿着钩子活活把她钩上前。
妇人两眼怔怔,不由自主上前一步。她刚要张口,农夫突然一把捂住了她的嘴,将她拖回人群。
对上妻子含泪的眼睛,农夫咬牙摇头。
他说,“不要说出来。”
不要说什么?
不要说,那个孩子是自家娃儿。不要说,那个孩子不是辛弃疾。不要说,辛弃疾究竟在哪里。
躺在灰色襁褓里的婴儿并不是辛弃疾,而是这对夫妇的孩子,在知府闯进来前,辛赞正在为他们的孩子取名。
金兵闯进来后,这对夫妇和阿嬷都被粗鲁地推到了后面,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知府嘴上一口一个“辛弃疾”,然后向着自家孩子伸出了手。
但凡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知府来意不善。谁都知道,“辛弃疾”被他带走后,肯定凶多吉少。
妇人心里着急,想去抢回孩子,但她男人想得更多,思绪几番回转,他终于忍住了上前救回孩子的冲动,生生拉住了孩子他娘。
泪水顺着妇人的脸庞滑落。
两人对视许久,妇人眷恋又悲痛地望了一眼灰色襁褓,终究是忍痛点了点头。泪水顺着她的脸庞滑落,妇人死死咬着嘴唇,低下了头。
他们身边的街坊邻居都隐晦地留意着这对夫妇的反应。见状,不少人悄悄松了口气,望向他们的目光带上了一丝同情与敬佩。百姓们一边拍着自家孩子的襁褓,一边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