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5
,那也是白瞎。
而且这是二妮他爹吃饭的本事,谁会傻得这么轻易的就教给其他人啊?
村里这么多人,王小草可不会觉得自己就是特殊的那一个--特殊到能够让二妮她爹愿意把谋生的本事交给自己---这不是开玩笑嘛!
如果自己是二妮,估计还有可能,毕竟一般做爹的,还是愿意把自己吃饭的本事教给自己子女的。
可惜自己不是二妮,跟她家也没有什么关心,王小草就只能够羡慕的畅想一番。
畅想完了之后,还是得回归现实,王小草没有其他挣钱的办法,只能够多种点粮食,多存一点野菜做准备了。
毕竟粮食才是这个时候的硬通货,有了粮食日子才能够继续过下去。
时间很快就到了五六年了,这个时候村里人接到老村长通知,让大家一起到村委这边来开会。
会上镇子上的干部也过来了,是通知让大家做好准备,等忙完夏收以后,村里所以的田地都收归村集体所有,以后大家干活一起干,吃饭的话暂时还是自己吃自己的,年底按照公分来分粮。
至于以后会不会一起吃食堂,吃大锅饭,就要看县里什么时候下达这样的命令,让全县的人一起执行了。
尽管村里人早就听到风声了,但当听到自家的田地被收归村集体所有的时候,还是非常心疼!
属于自己的田地,自己想要种什么就种什么,种出来的粮食除了要交公粮的部分,剩下的都是自己家的了。
可如今田地收归集体所有,以后田地里面种出来的粮食都是集体的,自己家想要分到粮食,就得靠平日里干活得到的公分来算了。
这么多人一起分田地里面的产出,能够分到每个人手里的肯定不会太多。
可惜不管村里人心里面愿意不愿意,都得听上面的。
心疼的收完第一季种下的粮食以后,全村人就开始风风火火开始整理田地了。
每个人根据干活的多少和人数来决定公分的多少。
这个时候陶长安的长子王树林已经中专毕业了,就分到镇上的卫生院工作,王家村也属于他管辖的村落之一。
偶尔王树林也会回到王家村这边给人看病,但大多数时候,他还是会坐在镇上的卫生院给来医院的病人看病的。
陶长安家有这么一个出息的孩子在,平常村里人对陶长安夫妻两个都客气了很多。
毕竟村里人一辈子总有那么几次身体不舒服,需要到山下去看病的。
有一个从村里出去的医生王树林在卫生院,村里人过去看病就能够方便多了。
人家树林在卫生院随便说句话,可比他们这些人过去求半天都有用。
不说别的,至少王树林能够帮着村里人推荐一个医术好一点的医生,能够让他们少花点钱看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一个熟人帮忙,这就已经是帮了大忙了。
杨大妞享受到了村里人羡慕推崇的目光以后,不得不再一次感叹,幸好当初孩子他爹做事果断,把家里的三个孩子都送出去读书了。
要是没有当初的举动,今天自家老大又怎么能够过上如今不用下地,十分轻松的坐在办公室给人看病呢!
自己的孩子能够这么出息,是杨大妞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想起以前大旱的时候,自己和三个孩子差点饿死了,那个时候想着能够继续活着,就已经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了。
哪里还敢想以后还会有如今这样的好日子啊。
自从王树林有了工作以后,每个月会定期给家里五块钱,说是回报家里这些年供他读书和孝敬父母的钱。
王树林每个月的工资如今才十几块钱,他能够拿五块钱出来给家里,陶长安好杨大妞两个人已经十分高兴了。
尽管陶长安和杨大妞他们因为家里有金条的缘故,并不算太缺钱,但有孩子出息了孝敬他们,他们做父母的还是十分高兴的。
至于老二王二妮,她如今才刚刚上高二,明年六月份就要高考了,因此这一段时间来,二妮一直忙着在学校那边学习复习知识,为明年的高考做准备!
尽管陶长安为了不让二妮有太大的压力,已经明确说了,即使二妮明年的高考成绩考得不理想,家里面也可以继续供她复读一年,然后再继续去考大学。
有两次准备的机会,二妮总有一次能够考上她理想的大学了。
至于老三王小松,如今也在读初二了,因为是五二二学习制,读完这一年,他的初中生涯也算是结束了。
王小松努力了这么多年,才勉强让自己考上初中以他目前的成绩来看,一年以后,他考试中专或者高中的几率非常小。
即使家里面愿意花钱让他继续复读,王小松觉得自己并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因此早就跟家里说了,读完初中以后,他就不会再继续读下去了。
毕竟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没什么效果的复读上面,还不如早点出来学点有用的东西,早早挣钱毕竟实在。
相比起读书,王小松发现自己对那些机械类的东西更加感兴趣。
平时没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会专研自己买回来的那些机械类的书籍,对书上所说的原理感到十分新奇,经常忍不住沉迷其中。
陶长安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见老三对机械这些方面感兴趣,平常也会帮他掏点机械方面的书籍回来。
杨大妞虽然不大理解老三为什么好好的书不愿意去读了?
但见孩子他爹都没有反对,想着自己对这些不大懂,还是听孩子他爹的,随老三高兴算了。
孩子长大了,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在陶长安的影响下,杨大妞也懒得管家里的孩子想要干什么?
反正家里已经供三个孩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了,孩子们已经学到不少了。
如今已经到了明白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的年纪,孩子书比自己读得多,杨大妞还是决定跟着孩子他爹走,随孩子们高兴好了。
反正以后做事的也是孩子自己,既然孩子们选择了以后发展的方向,那以后无论是好是坏,就只能够让他们自己承受了。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的,但三个孩子当中,老大老二的前途要是没有出大的意外,基本已经定下来了,而且前途光明,下半辈子基本上不用操什么心了。
可老三才初中毕业,学历虽然看着比一般人高一点,但没有继续读下去,他以后做什么都还是一个问题?
到底是家里的老小,在杨大妞翻来覆去都睡不着,为小儿子担心的时候,陶长安只能够无奈的坐起身,说道:
“孩子他妈,老三如今才刚刚读初二,距离他初中毕业还有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呢,你这个时候也着急得太早了吧?”
杨大妞白了孩子他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