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8
用到极致, 陶长安看了还是感到十分高兴的, 算是没有枉费自己免费拿出水泥的初衷了。
胤礽这次也是跟着一起出来了, 并没有留在京城那边留守, 看到老百姓受苦他也是有所触动的,不过既然如今已经有了水泥这个好东西,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有康熙安排,胤礽对康熙的能力还是非常肯定的。
想到今年老三就是因为敏妃过世却在没注意,居然在百日里面剃了头,被康熙这个皇阿玛把老三从郡王爵位降成贝勒的事情,胤礽就忍不住反复在陶长安耳边念叨,让他要注意这些礼节的问题,可不能够在这些方面犯了康熙的忌讳!
陶长安本来还没有注意到这一年对原主来说的特殊性,被胤礽这么反复的一提醒,就想起来原主那个时候平白丢掉一个爵位的事情来了。
只能够说原主没过百日就剃头这事做的确实不对,还平白跟老十三结了仇,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尽管这里面可能有被人算计了的原因,但跟原主的粗心大意也有点关系。其实陶长安也没有注意到后宫当中敏妃过世跟自己有多大的关系,毕竟他跟后宫的宫妃可不熟。
但好歹是老十三的额娘,人家正在悲伤的关头,原主这个时候表现出对死者的不尊重,可不就是妥妥的把老十三的仇恨值给吸引过来了嘛!
如今换成了陶长安自己,从南巡回京以后,在胤礽不放心的叮嘱下陶长安肯定是不会犯这样低级错误的。
没有了这事,郡王的爵位仍然牢牢的呆在陶长安头上,可没给其他人笑话自己的机会。
南巡回来没多久,永定河那边也出现了决堤的情况,因为有水泥这样的好东西出现,康熙就下令全速生产水泥供应黄河淮河以及永定河这些洪水比较泛滥的地方,先修筑堤坝。
考虑到地下人可能出现偷工减料或者隐瞒不报的情况,康熙还命令胤褆这个长子带领八旗将士一起修筑堤坝,加快那边工程的进程,尽量减少洪水对老百姓的影响。
胤褆的性子比较直率,做不来那种弯弯绕绕的事情,有他在永定河那边看着,康熙还是比较放心的,至于胤礽这个太子,康熙可不放心让一国储君去做这些事情,万一被那些反贼抓住机会进行刺杀,可就不好处理了。
虽说胤礽这些年习武成效不错,但放他一个人出去办差,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康熙心理到底是不大放心的。
至于让老三去?在康熙眼里陶长安就是一个吃不了什么苦的人,让他去修筑堤坝,估计没几天就要跟自己诉苦了,还是让胤褆这个比较能够吃苦的长子去办这个事情妥当一点。
陶长安在大清这边混了这么多年,给人的印象是他武功虽然十分不错,但在为人方面还是比较娇气,偏向文人的娇气,比较喜欢享受生活,让他去干点复杂或者辛苦的差事,他一般都是不大愿意去做的。
陶长安的行事作风也是往这些方面偏向的,反正即使他不去办那些差事,康熙自然会派其他人去办。
康熙手底下人才济济,能人还是非常多的,即使不想派臣子去办差事,自己那些兄弟一直愁没有差事可做,都会抢着去做的,自己可没有必要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反正自己已经拿出很多好东西惠及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于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其他人知不知道,这对陶长安来说也没什么意义,他也不在意这样的虚名。
把能够做的做了,剩下的时间,那就是陶长安好好享受生活养老的咸鱼人生了,傻子才去跟其他人抢着去办差事呢。
反正他的爵位已经是郡王了,只要没做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康熙这个皇阿玛也不会轻易的掳去这个爵位。
在其他兄弟还没有爵位,或者只是贝勒的时候,陶长安对自己头上郡王的爵位,还是非常满意的,没有那种一定要努力获得康熙看重,得到更高爵位或者拥有更多权利的想法!
九月份的时候,大清朝发生了一件震惊所有读书人的乡试科举舞弊案,听闻顺天府那边居然有人科举舞弊,这让得到消息的康熙十分震怒!
科举取士可是关系到朝堂选拔人才的大事,读书人也是靠着科举出仕才能够当官的,如今居然在可以说是关系到大清根基稳固的地方,出现了舞弊,这简直就是在啪啪的打康熙这个皇上的脸!
天下读书人听到这个件事情,瞬间哗然,科举的时候要是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的取仕,那他们辛辛苦苦寒窗十多年苦读岂不是一个笑话?
顺天府那边这一届的考生都聚集起来,要求官府这边清查舞弊案,给大家一个交代,取消这次考试的成绩,要求重新进行一次乡试!
出了这样的事情,康熙当然要派钦差过来进行清查了,这个案子要是不查一个水落石出,他都无法向天下读书人交代。
在考虑钦差人选的时候,康熙也是思考了很久,综合各方面考量以后,为了能够尽快的把舞弊案彻查清查,派过去的人必须身份足够,为人也足够正派清廉才能够服众。
最后康熙选了于成龙作为钦差人选,当然为了能够在身份上压得住顺天府那边的人,康熙还特地派了胤禛过去协助办案。
毕竟胤禛的性子也是比较容易较真,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让他去办这样的差事还是比较合适的。
要是派老三过去监督案件进展,康熙还真怕老三一过去,就找了一个地方舒服的待着,把查案的事情全部加交给于成龙去干了。
康熙特地派一个皇子过去震场,是想减轻与成龙这个臣子的负担,可不是给他添乱的,当然要派一个能够帮得上忙的皇子才行了。
陶长安对于自己被跳过,没有被安排任何差事的事情,一点都不生气,这正合他心意。
老大去修河堤,不是污水就是泥土,面对的还都是一些灾民,看着心情就十分沉重,那日子可不好过。
老二作为太子,天天要被康熙拎到御书房那边批改奏折,那也不是一个好活。
老四去清查科举舞弊案了,还得绞尽脑汁的去查案和安抚那些激愤的学子。
这些差事哪里有陶长安可以在翰林院里面摸鱼养老舒服?
相比于出去干活,上辈子为了清除异兽,陶长安可是天天在外面呆着。
这辈子既然投胎到了大清,不用他天天出去奔波,他就想在翰林院这边清闲的呆着,最好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做一个光领俸禄却不用干活的关系户!
好不容易成为皇子,这个朝代最高统治者的儿子,还有比这更加硬的关系吗?
能够过混吃等死的生活,陶长安可没有一定要逼着自己努力奋斗,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争斗。
邵阳对于自己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