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6


指挥当地百姓抵御蝗灾。

谢少虞到达真定府,除了满含期盼、骨瘦如柴的百姓,还有他要负责的十万只番鸭,他不止要负责清理真顶府的蝗虫,还需要负责周围四个州府。

除了这些番鸭,他还召集了五千士兵,这些士兵一是维持当地秩序,防止有流民、盗贼扰乱秩序,二是赈灾施粥,三是负责保护这些番鸭。

他真怕这些受灾民众不管不顾,一拥而上将番鸭给抢了。

前段时间,永平府禾县分到的五千只番鸭,就因为当地官员组织不严,五千只番鸭被百姓抢夺,最后只保下了十五只,而且因为抢鸭引起的混乱,造成十五名百姓被踩塌而死。

十五只鸭子……

十五条人命……

何其悲哀!

谢少虞放番鸭清理蝗虫时,并没有让太多百姓围观,而是请了当地有名望的长者和里正,让他们看一下番鸭清理蝗虫的效率。

第一次先放了五千番鸭,五千番鸭被赶鸭人拿着长竹竿,“嘎嘎”声不断,浩浩荡荡地冲向此时正在田地热火朝天啃食禾苗的蝗虫。

这五千番鸭不负众望,在田地上朝美味的蝗虫们劈头盖脸地扑上去,将它们一一吞入腹中,一个时辰后,番鸭经过的田地,原先田野上铺天盖地的蝗虫早已经消失,而不远处的番鸭还在“嘎嘎”叫着进攻。

田边的众人不由得发出欢呼声。

许多人都喜极而泣了。

谢少虞一开始纳闷陛下为什么不多养些鸡,毕竟鸡也能吃虫子,后来傍晚时,他看到赶鸭人的长杆轻轻一赶,鸭子大军就乖乖进巢了,一点也没有乱跑。若是一群鸡,他不敢想象那个鸡飞狗跳的场面。

询问赶鸭人,也是如此,番鸭喜欢群居,管理方便,而且抗寒能力、生命力、觅食能力都比鸡强,鸡能吃的它能吃,鸡不敢吃的,他也敢吃。

在确定御鸭灭蝗有效后,谢少虞就将剩下几万番鸭也都分散到各地,各地的官吏也都立下了“护鸭”军令状。

虽然番鸭灭蝗有效,但是不能将所有希望都放在这群鸭子上,他们人也要努力,多管齐下才能尽快将蝗灾消灭。

虽然成虫他们不好捕杀,但是田间地头的初生蝗虫要设法捕杀。

除了这些,谢少虞还处置了一些消极怠政的官员,比如下级官员不作为造成蝗灾蔓延:监督、巡察捕杀不严,也要降罪:还有之前造成番鸭被争抢,十五名百姓被踩塌而亡……

五月初,陕西、山东、山西的蝗灾减弱,霍瑾瑜见番鸭有用,又调集了十万番鸭,五万只鸡支援三地,中旬,陕西终于迎来了大范围降雨,连绵的大雨下了两天,蝗虫几尽消无,为此当地的官员带着百姓特地向上天还愿。

陕西的蝗灾没了后,立了大功的二十万番鸭又送去山西,帮忙清理山西的蝗虫。

五月低,山西、山东的蝗灾也消灭了,没了蝗灾后,百姓损失重大,霍瑾瑜除了放粮赈灾,就是给三地的百姓减免赋税、徭役。

同时以工代赈,让当地百姓有事可干。

山东、山西的旱情一直持续到七月中旬,从年初到这个时间,官府组织民众一共修建了三十五座大水库,中小水库有二百五十座,三千多深井……这些水库以后会在供水、灌溉、干旱时发挥重大作用。

陕西境内同样也兴建了十多座大水库、数不清的深井,因为提早下雨,水库提前使用,效果不错。

民间不少人见到番鸭军灭蝗的场景后,不仅题词颂扬,还画了画,这些都被地方官员送到霍瑾瑜的案头。

霍瑾瑜看着从地方传来的一个个捷报,心情愉快不少,尤其山东、山西终于下了雨,大雨如注,不用担心蝗灾下一轮再复发。

谢少虞也被霍瑾瑜召回京城,任命其为吏部侍郎。

朝中百官听到消息后,不由得咋舌,吏部为六部之首,负责官员的选拔,看来陛下对谢家子甚为看重,估计干个十多年,就要升为吏部尚书了。

果然那声“谢师侄”不是白喊的,陛下对待“师侄”可比对待“师兄”厚道多了。

宋?师兄?现任礼部尚书?致:……

怎么还捧徒弟踩师父!

第87章

霍瑾瑜让谢少虞回京,就是想借他的手整理一下吏部。

前几个月山东、山西、陕西三地发生蝗灾的时候,朝中一些官员不仅不帮忙,还添乱,给她上折子让她选妃。

选妃?

她?

尤其当时地方蝗灾已经十分严重了……

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想着这个。

当时霍瑾瑜就将折子丢开,“山东、山西、陕西三地的蝗灾还没有消失,这群人不想着为民分忧,还想着管朕的私事。”

韩植捡起折子,小声哄道:“官员们确实管太宽了,咱们不理他们。”

陛下现下正忙着赈灾呢,再说让陛下选妃,那群大人也不怕作孽。

霍瑾瑜摆摆手,“朕看他们一个个都太闲了。”

一个个都盯着她了,多将目光放到民间看一下百姓多好。

现在全国大搞建设,而且还要赈灾,浑水摸鱼,想要发灾难财,捞油水的人肯定有。

霍瑾瑜第二日就展开了铁腕反腐行动,清查各衙门的账目,尤其一些亏空的清查。

朝臣们:……

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即使一些人琢磨出霍瑾瑜的心思,奈何也对霍瑾瑜的行动没办法。

毕竟陛下清查贪腐,于国家、于百姓都有利,难道要他们宣扬陛下做出这事,是出于对他们“催婚”的报复。

百姓听到这种说法后,肯定会喷他们一脸唾沫星子。

霍瑾瑜不知道,官员不去烦她,去找宋致的麻烦了。

毕竟他是礼部尚书!

陛下登基七年了,至今都未成亲,若是他出了事,这偌大的帝业要交由谁继承。

宋致还是陛下的师兄,于公于私,都要劝陛下。

宋?礼部尚书?致看着不断登门的同僚,都想要吐脏话了。

这群人真是一点同僚之谊都没有,他们现在不敢去惹陛下,难道他敢吗?

他前段时间才因为洛平川的事情,给陛下出了一个馊主意。

如果陛下知道他这个礼部尚书找他麻烦,别说师兄了,就是“亲兄”也悬!

亲兄?

宋致眼睛微眯,这群人眼睛是不是瞎了,明明现下宣王、昭王都在京城。

就算昭王不行,宣王是陛下一母同胞的兄弟,找宣王不比找他好。

与他交好的鸿胪寺卿听完他的吐槽后,直接白了他一眼,“你是礼部尚书,陛下即使待宣王殿下亲厚,他也是藩王,大家肯定有忌讳,毕竟牵扯到皇权。”

“我看你们是柿子捡软的捏,不敢惹宣王和陛下,就来欺负我这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