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摇了摇头:“不用,小师叔给我放了几天假。我这几天可以任由小师兄差遣。”
了了左手拿着调色盘,右手上的画笔还蘸着颜料,本来是要往佛像的衣襟上绘制定胜纹,可听完这句话后,她顿了顿,再看向墙壁时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要做什么。
他让了无来陪她,那他自己呢?
傍晚下了工,了了带了无去洛迦山的一家素斋吃晚饭。
她没再纠结要不要搬出禅居小院的事,裴河宴既然连让了无来陪她的小事都考虑到了,那同住的问题他定然也心中有数。
那她就没什么好躲避的,一切顺其自然。
了无很爱吃甜品,日常在寺庙里吃得实在朴素,掌勺的僧厨能将饭菜做香就很难得,很少会钻研甜品给大家改善口味。
即便有,也是大米或面粉之类烹蒸的糕点,但凡哪日供应,绝对会被哄抢一空。要是去的晚了,便只能捞些碎渣,还不如不吃,徒增念想。
甜品端上来时,了无双眼放光,不停地用小动作催促着了了赶紧品尝。
他还得亲眼看着了了拿起勺子,挖上一口甜品,等着她吃进嘴里后,他便眼巴巴地等着了了反馈。
了了原先还以为了无是想让她当试吃的小白鼠,等告诉他好吃,让他放心吃时,他眉开眼笑地把自己的这一份推了过来:“给你,多吃点。”
了了愣了一下,看着了无。
后者微笑着,又把那份甜品往她面前递了递:“吃甜的会开心,所以都给你。”
他的烦恼不多,所以很难想象别人的不开心都是因为什么,只能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尽可能地哄了了开心一些。
“我没有不开心。”了了强调,“我一份就够了,其他的你自己吃,有特别好吃的等会我们再打包一些带回去给了拙。”
了无分辨了一下,她的语气认真,听着不像敷衍。他没再左右推脱,仔细尝了尝,给了拙,他师父以及小师叔都分别打包了一份。
结账时,他一马当先拦在了收银台:“小师兄你千万别跟我小师叔客气,我出来前小师叔给了我好多钱,让我管你的饭。”
他火速付完款,还不忘跟服务生要小票。
出来后,他拎着打包好的甜品,美滋滋地对了了说:“明天也带你下馆子!”
搭上轮渡,回重回岛时,了了的心境早已和以前不同。
了无似乎也感受到了她的情绪低落,没再叽叽喳喳地扰她清静。他陪她坐在舷窗附近,偶尔伸出手去接被船头击撞起的浪花。
夜晚的海面看不清水色,只有远处岛屿上照明的灯光将近海这一片的海水映照得五彩斑斓。船行在海中央,像是被困在一团浓雾中,只能逆着浪花莽撞地朝着有光的出口,尽力停靠。
回到小院时,院内的灯光已关了大半,只有庭院里照明的路灯一盏一盏亮得通明。
明知道他还没有回来,可了了经过裴河宴的房间门口时仍是下意识往里看了一眼自然是什么也没有的。
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
了无把了了送到房间门口,看着她安全进屋后,急吼吼地出了院子,去佛堂送甜品。
想来,小师叔是没心情吃的,他没准能占上这口便宜。
有句老话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了无千里迢迢把甜品送过去时,裴河宴确实都没多看一眼,就在他眼巴巴等着小师叔把甜品分给他时,觉悟伸出手一把抢了过来:“来来来,尽管辛苦我吧。”
他像是压根没看到了无破碎的目光,一勺子下去,彻底斩灭了他的希翼。
了无撇嘴:“师父你什么时候回去?”
他原本想说,你怎么还不走?但想着这话多少有点大逆不道,斟酌一番后还是委婉了些。
但觉悟怎么可能不知道了无心里在想些什么:“你就因为为师多吃了一份甜品,就急着赶我走?”
了无看天看地,就是不敢去看觉悟,脸上的那点心虚完全遮掩不住。
裴河宴咳嗽了两声,打断师徒俩的机锋:“你把她先送回去了?”
“嗯。”了无重重点头:“我看着小师兄进屋了才走的。”
“她什么也没说?”
了无摇头:“没有啊,小师兄会说些什么?”
裴河宴没回答,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你回去吧。”
了无走后,觉悟挖一勺甜品就看一眼裴河宴,那欲言又止的眼神看得他不堪其扰,轻叹道:“你有话直说。”
“我能有什么要说的?”觉悟嘴硬:“我就是觉得甜品好吃,有些感概。”
他原本还等着裴河宴接茬,可等了片刻,却连声气音都没听着,只能呷巴了两下嘴,自己接话道:“不做僧也挺好的,吃无禁忌,也不用持戒受罚。”
裴河宴闭上眼,忽略掉觉悟的眼神:“那你还俗去吧。”
觉悟:“……”
这人心情的不好的时候,真是没法沟通!
了了睡不着,干脆起来翻粉本。
上周一共三天,她和了拙全在玩泥巴。大雍朝普遍流行“复古”,从皇室开始流传至民间,大雍的老画师全画的一手南啻风格的壁画。
南啻的壁画在抹平墙壁后,用草杆或麻杆混入泥浆中,将壁画铺出层次,再用抹子反复数十遍,直到将墙壁抹平,才可作画。
这就跟挑画纸一样,不仅背景色得均匀一致,面也得平实光滑,否则第一步勾画时就凹凸不平,很难将画作好。
了了每周给自己布置的工作量都不同,上次是抹墙,这次得在壁面上作画稿。
了致生喜欢用木炭条,教出来的了了也是如此。起稿最重线条,若不是拓画,考验的便是画师的想象力与其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可了了是将了致生的画重画一遍,那重要的就不是她的能力,而是她临摹的水平。
她刚学习壁画时,临摹的都是了致生的画稿,这对她来说,难度不大。
虽然现在的科技早已可以实现激光印画,可这与文化传承和手工匠心的观念相悖,才会被弃而不用。
她翻完粉本,再去拿书时,翻到了一本薄薄的手稿。她起初还没什么印象,可翻开扉页看到裴河宴的字迹,她才想起这是那一天观摩壁画时,他在藏经阁替她手抄的一册译本。
回来后,她就去了普宁寺,一些有关的资料和粉本全让裴河宴帮她先带了回来。
她上周抹墙壁,也用不着粉本,加上总是抬手抹腻子,她回来后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就一直没有时间看。
她拿着手稿躺回床上,一字一字,慢慢地读。
他翻译的是大雍朝的古字籍,应该是梵音寺藏经阁里特有的孤本,否则,网上随便一搜便有的资料,他应该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