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
。
众人一个个上前试戴眼镜,店小二帮助他们选择眼镜,以便找到最适合的度数。试戴结果不出预料,大部分人都能明显感觉到视力变化,世界一下变得清晰了呢。
小部分人虽然看得比以前清楚,但没有那种世界清晰的感觉。
李承乾:“你们眼睛病得太厉害了,这里的眼镜度数不够。”
“那可如何是好,我们不能戴眼镜吗?”
“不要害怕,可以根据你们的眼睛定制哒!”李承乾拍着小胸脯说,“今天不是只卖这几个眼镜,我们还会拍卖十个眼镜制作名额,可以根据你们的眼睛做最适合你们的眼镜,镜框也可以根据你们的喜好设计。”
众人眼睛一亮,有了这个定制名额,手里现成的眼镜都不香了。有人起哄:“十个也太少了,我们这么多人哪抢得过来?”
“我也想卖给你们很多,可是我只有这些玻璃了。”李承乾小小叹了一声,没有了,真是一点也没有了,“以后普通玻璃上货了,你们还可以买到眼镜的,比起不起雾的眼镜只是稍微差了一点点而已。”
他拇指和食指比出一点点距离,表示差得真不是很多。
窦诞:“我不信!”
李承乾:“……”
众人:……他们其实也不太信呢。
李·一生不服输·承乾掏出一副普通眼镜,大声道:“不信是吧?好!我就证明给你们看!”
搞得众人都很无语,怎么回事,你到底卖的到底是不起雾眼镜还是普通眼镜?没见过卖家这么上赶着给自己拆台的。
但大家还真挺想知道普通眼镜和不起雾眼镜的区别,这决定了他们等会要不要拼命抢,于是看得十分认真。
李承乾挑出两个幸运顾客,让他们分别戴上普通眼镜和不起雾眼镜。
刚一戴上没什么区别,两个人都表示看得很清楚。但不起雾眼镜的特点不就是不起雾吗,当然要去外面。
两个人去外面溜达了一圈,不一会儿又一起回来了,戴不起雾眼镜的人说:“挺好,看得很清楚,几十步外的牌匾都看得清清楚楚。”
大家又看向戴普通眼镜的那人。
那人:“这个眼镜看得也很清楚……”
“我就说嘛,差别不是很大哒!”李承乾得意道。
“差别怎么不大?太大了!”戴普通眼镜那人很悲愤,“出门刚看清几十步外的牌匾,眼镜就开始起雾了,什么都看不清,还差点摔倒。后面我都没敢带。”
“额……对不起呀。”李承乾脸蛋红红地辩解,“起雾只要用软布擦一擦就好啦。而且冬天一般不出门,普通眼镜在室内和春夏秋就够用了。”
众人:说得对,但我们选择不起雾眼镜!什么时候开始拍卖?
李承乾:“……”
经过激烈的竞价,一共二十个眼镜(含名额)卖出八百金。双方同样立下契约,等到资金和货物到位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拍卖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有些疲惫了。
买到东西的人高兴归高兴,就是花钱花得肉疼。几十上百金不是小钱,要知道李世民找孙思邈,给常清泽和虎头的报酬总共才两百金。
今天他们也算脱了层皮,但想到玻璃窗和眼镜,还是要咬牙说:“有好东西再叫我们啊。”
唉……痛并快乐着啊!
李承乾摇摇头:“暂时没有什么了。”
今天买到东西的人松了口气,要是李承乾再拿出好玩意儿,他们真就该纠结了。买肯定买得起,只是花钱太多,回家可能要睡书房。
没有了也好,容他们缓上一缓,过段时间再出好东西,他们又是一条好汉。
窦诞想起襄阳公主的吩咐,问李承乾:“听说你这里有一种镜子?”
“是哦……”李承乾恍然,激动地一拍小手,“你们说好东西,我想起还有一个!”
众人:“……”
第58章
李承乾还真有几l面镜子,是送完相熟的女眷后剩下的,只是不在铺子里。既然窦诞想要,他就要打发人回府去取。
秦王府距离东市不远,但也要一会儿功夫,李承乾看看天色:“二姑丈,等会儿就要宵禁了,要不你和我去家里看镜子吧,其他叔叔伯伯也可以回家啦。”
众人:“不要!”
窦诞也失声:“不要!”
李承乾默默看向窦诞,其他人不想走可以理解,但窦诞反应这么激烈真的很奇怪。
去王府看不好吗?还没人跟他抢呢。
窦诞眼神飘了飘,他就是怕李世民,不怎么敢见他,怎、怎么了呢?
应群众强烈要求,李承乾令人将镜子取来,因为镜子脆弱易碎,多花了不少时间。
李承乾给窦诞看:“姑丈说的是不是这种镜子?”
窦诞看了一下点头,虽然他也没见过,但这镜子和襄阳公主念叨的一模一样,肯定是这个没错。
“承乾啊,这镜子怎么卖?也拍卖吗?”
李承乾摸了摸下巴:“如果叔叔伯伯们喜欢,那就拍卖。”
众人:“拍卖!”
说不上多喜欢,但有用是真的。这年头大家都很在乎形象,朝廷取用官员还要看长得好不好呢。
就算他们用不上,家里还有女眷啊。他们的母亲、妻子、女儿肯定喜欢。今天花大价钱买了玻璃窗和眼镜的人需求更迫切——带面镜子回去给夫人,说不定就不用睡书房了……
因为窦诞第一个提出来要买镜子,李承乾特意留出一面给他,不参与拍卖,价格就按本次拍卖的最低价。
窦诞美滋滋,其他人不乐意也没办法,还是那句话:这是李承乾的镜子,他的拍卖他做主。
五面镜子拍出五百金,签好契约,李承乾站在小板凳上郑重宣布:“本次拍卖圆满结束,下次拍卖敬请期待!”
“好!”杜荷带头鼓掌,众人一脸懵地跟着鼓掌。
李承乾笑眯了眼:“感谢大家支持。”
这会儿天色不早了,很快就要宵禁,大家也不耽误,这就各回各家。李承乾像模像样地送大家出去,等人走得差不多了,才发现不起眼的角落里蹲着两个人,都是一手铅笔一手线装册,身上背着个简洁版书包。
这打扮不算很少见,很多经常往外跑的人都会准备一套,尤其是商户和读书人。商户不用说,用处大得去了,读书人则是随时可能写诗,以前灵感来了,得现找地方铺纸磨墨,等漫长的前摇结束,可能那灵感已经没了。
更重要的是,到处找地方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现在就不一样了,灵感来了淡定地掏出纸笔,一边写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吟唱。面朝山河,逼格顿生。
除了商户和文人,还有两种人喜欢背着书包,拿着铅笔和线装册到处跑,就是御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