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7
你们是1977年离的婚,赡养费也该从1977年开始算起。”
章厉生应了一声,让小华在接待室里稍坐一会儿。
半小时后,章厉生就拿了600块钱出来,递给小华道:“这是1977年和1978年的抚养费,后面我每年给郑楠拿一次。”
小华道:“你可以汇到她单位,我想你俩都不想再见面。”
章厉生望着她,试图解释道:“小华,我和郑楠离婚的事,有一点误会。抚养费的事,我也没想过不付,只是郑楠的性格很是刚烈,说了很多狠绝的话,我每次过去,孩子们也哭哭啼啼的让我走……”
小华打断他道:“章厉生,说这些没用,你就是辜负了楠姐,真的,如果这世上有报应,你会遭报应的。”
章厉生道:“小华,我和舒青梅一开始确实是误会,她有次得了肝炎,没钱治病,我借了二十块钱给她,后来被郑楠知道了,完全不听我的解释。”
小华冷声道:“怎么听你的解释?章厉生你扪心自问一下,当时你们的家,是多出了这二十块钱吗?还是说就等着这二十块钱买米下锅?你剥削了你妻子、孩子的口粮来做你以为的善事,还没有和妻子商量,你要楠姐听什么解释?”
章厉生张了张嘴,到底没好再说,轻声问道:“小华,我们是不是也不再是朋友了?”
许小华轻嗤了一声,“楠姐为你付出这么多,跟你受了这么多苦,你都没将她当家人,没好好善待她,反而稀罕我们这些没什么来往的朋友吗?”
见他憋红了脸,犹觉不解气地道:“为着当初我帮你出手的自行车票?还是为着我给你代过的几个夜班?章厉生,你说这点小恩小惠,和郑楠付出的比,是不是就像1:1000?”
临走的时候,小华重申了一遍,“你会遭报应的。”
小华离开的时候,接待室门口站了好些人,从头到尾,小华都没遮掩她来这边的目的,不管谁问,她都说“替朋友来找章厉生要孩子的抚养费。”
章厉生望着门口,也知道大家在讨论什么,面皮一阵燥热。
小华这边,又坐公交车回去,把600块钱塞到了郑楠手里,叮嘱她道:“楠姐,这婚都离了,以后不要再为这人委屈自己,该要的要,该拿的拿。”
郑楠抱了一下小华,“谢谢你,小华。”
小华轻声道:“楠姐,我不希望你为着这段失败的婚姻,而困住了自己。1964年我认识你的时候,你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姑娘,孩子你带着就带着了,别的该要求章厉生的,就不要手软。犯错误的是他,凭什么要你为他的错误买单?”
郑楠笑道:“好,我听你的。”又吁了一口气道:“小华,这还是头一回,有人和我推心置腹地说我离婚的事,前头我自己不想提,朋友们也不敢提,怕刺激了我。今天我才发觉,我早放下了,有了这600块钱,我暂时可以喘口气了。”
小华道:“楠姐,试着考研究生吧?你底子那么好,应该可以走得更远的。”
郑楠愣了下,“还去读书吗?”
小华点头,“今年上半年研究生招生工作还没开始吧,楠姐,现在有的学校研究生是两年制。”又道:“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可以借给你一点。”
郑楠笑道:“我不是担心这个,小华,就是在今天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小华道:“那你先考虑看看,要是想去读书,我们再商量下。”
从吉水胡同出来,小华心里的郁气到底少了一点。
晚上临睡前,一直默默不作声的徐庆元忽然道:“小华,大概在今天之前,郑楠都没准备要章厉生分担孩子的抚养费,你竟然把她说动了。”
小华道:“犯错的又不是楠姐,凭什么章厉生能一推二五六的,连孩子的基本生存情况都不管,只管和新人快快乐乐地过日子?真的,庆元哥,我觉得章厉生这种人迟早会遭报应的。”
徐庆元拍了拍她胳膊道:“别气了,你给郑楠要了孩子的抚养费,已经很厉害了,小华,再过一天,你就要去学校报道了,东西收拾好没有?”
“收拾好了。庆元哥,你不提醒我,我都忘记快开学了。”
第197章
3月8日, 秦羽和小星星送小华去学校报道,人特别多,有拖着破行李卷的大叔, 也有衣着整洁干净的年轻小伙子,有抱着孩子的妈妈,也有父母陪伴着来的儿子、女儿。
秦羽叹了一声道:“我看这一届的学生, 好些差个十来岁。”
小华笑道:“妈妈, 我年龄肯定都算大的了。”
秦羽道:“你现在三十岁, 看着二十岁,觉得他们正年轻是读书的时候, 等你到了四十岁, 发现三十岁也是很年轻的,读书也是好时候。”
小华道:“妈妈,我想你说得对,要努力的话, 什么时候都不晚。”
秦羽补了一句:“什么时候想开始, 都是好时候。”
母女俩聊着,小星星看到了一个湖,有好多一指长的小鱼在游,闹着要看鱼,小华就让妈妈陪她看,自己先去宿舍整理床铺了。
宿舍是四人间, 上下床铺, 小华到的时候, 已经来了两个室友, 她们床铺已经整理好了,都来给小华帮忙。
一个个子高些, 脸圆圆的,穿着一件米色的薄大衣,灰色的裤子和圆头皮鞋,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自我介绍说叫杨小钰,来自苏南,今年23岁。
小华笑道:“那你年纪真小,我今年30了。”
旁边的姑娘道:“那我比你还大两岁。”说话的是李芯麦,从贵省来的,肤色有些黝黑,穿着一件略显大的蓝布褂子,黑色的裤子,布鞋面上打着一个不太显眼的补丁,看起来针线活很好。
李芯麦试探着问道:“许同学,你是下乡知青吗?”
小华笑道:“不是,我工作过几年。李同学你是知青吗?”
李芯麦点点头,“我1962年初中毕业,1964年就去北省农村插队了。”
杨小钰问道:“李姐姐,那不是比政策出来还早些?乡下是不是特别苦啊?能吃饱吗?”
李芯麦望着她笑道:“其实50年代就号召知识青年去乡下插队了,八分饱是可以的,遇到年景好的时候,还能吃两三次肉。”
杨小钰颇为惊讶地道:“李姐姐,那你成家没?”
“成家了,我爱人也是知青,就是没敢生小孩,我们插队的地方是在山里,出行都是山路,去个县城都特别不容易,我爱人不敢让我在那边生,说是出了什么问题,去医院都来不及。”提起对象来,李芯麦脸上是藏都藏不住的笑意。
李芯麦说着,又问小华道:“许同学,你有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