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3


道扬镳的那一刻,有些事情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是来得早晚有所不同而已。

武媚娘平复了几分情绪,开口道:“你放心吧,我不会因为这个改变之前的想法,也不会因此停下我的脚步。”

“弘儿的那封信,确实让人感触良多,我也很庆幸,他到底没在临死前活成一个怨天尤人的样子,但——我从来不是因为他的无能,才选择自己往前走出一步的。”

所以李弘在临死之时做出的改变,和他对李贤所寄予的希望,都不会让武媚娘出于愧疚的情绪,重新尝试去培养李贤,放弃自己那个想要颠覆李唐江山的计划!

这便是她的决定。

若是她真的想要停下来的话,当然是前者容易太多。

毕竟,就连李治如此明白她是什么样的人,都从不曾想过,她的胆子能够大到这个地步,更不曾想过,安定也有承袭江山的机会。

那当真是太难了。可她依然不想认命,也不想被人永远框定在天后的位置上。

那么她也当然不会因为李治在看到了她和安定的“退让”后态度有变,将更多的权力挪交到她的手上,就觉得,这是自己对于李治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便愿意重新做回李治背后的那个人。

她不会退的!

无论是为了她还是阿菟,又或者是为了天下之人,她都不会退。

“我或许真的合该去争那个位置。你看,我一边为弘儿的过世而觉悲痛,一边又在想,他的故去会不会也是在给我带来新的机遇,也算我没有白白栽培他一场。”

李治更进一步交出的权力,他对世家意图加大动手力度的方针,都显然是能让武媚娘更快聚拢人手,也让时局顺着有利于她方向发展的条件。

在这样的滔滔大势面前,李弘之死所带来的痛苦一时之间也被冲淡了不少。

她再度对上了女儿的眼睛,见里面的神色一如往昔,出声问道:“你好像并不意外?”

李清月一脸认真地作答:“从阿娘能够提出那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开始,我就知道,您绝不会让我失望的。那么寻常家庭的关系就不能成为桎梏住您脚步的东西。您的表现也绝不能被轻易以无情来界定。”

若非要说的话,都没人敢当面对着李治痛骂他处死李忠和李素节是无情吧?

“而且……”

李清月挂在了武媚娘的身上,也不知道是在认真还是在开玩笑地说:“我不担心还有一个原因的。我是什么性格您又不是不知道,总之,阿娘要是因为皇兄的缘故突然撒手不干了,我就直接将您和外祖母一起打包带出长安,然后兴兵反了。到时候您贼船都上了,总不能反悔吧?”

武媚娘无语:“……说正经点。”

“好吧,我说正事。”李清月换上了说正事的口吻,“眼下长安城中因天皇抱病,前太子过世加之科举将至而局势动荡,阿娘既已有了决断,那自然还是居中主持大局为好。”

她随即坐起了身,郑重其事道:“我去襄州,亲自将皇兄的遗体接回来。”

这便是给这位已故的前太子最后的体面了。

第240章

这份毛遂自荐的请托, 也在次日被武媚娘传递到了李治的面前。

“为何是让安定去襄州?”李治按了按额角,低声发问。

李清月之前的话中,再清楚不过地将她和李弘之间起过矛盾的事实, 袒露在了李治的面前。这份恩怨,固然已经随同一方身死而消弭化解,却无法掩饰其存在过。

就算在安定协助阎立本去宣读那份废太子旨意的时候, 对于太子的“指点”表现,着实让人满意, 但李治总觉得,现如今弘儿病逝, 由安定公主前往襄州主持丧仪……

“陛下是想令宗室前往, 还是想让贤儿去?”李治的思绪被武媚娘打断了。

他老实承认:“我想让贤儿去。”

接下来长安城中的科举选士,正如他之前和李贤所预估的那样,已经没有了他们插手的余地, 但去为长兄送行,却显然是彰显太子友爱兄长的最好机会。

对于朝堂要务, 贤儿还正在学习摸索之中,很有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有所成效。

兄长丧仪却该当无妨。

武媚娘摇头:“我以为不妥。若是陛下不打算追封弘儿为太子的话, 让贤儿走这一趟也无妨,现在的情况便不同了。一个接替兄长上位的太子,为一个先被废黜后被追封的太子送灵还京,旁人会如何想呢?贤儿又会如何想呢?”

李治微微一愣,忽然意识到, 天后所说的这句话未尝没有道理。

前后两任太子, 一个还活着, 一个却已死了,但死了的那个又被追赠太子之位, 刚刚成为太子不久的李贤安知不会生出困惑的情绪,担心自己在其中稍有表现不当,就会因此遭到父亲的厌弃?

这件事,确实微妙到不适合由太子来做。

“以镇国安定公主的身份迎回前太子,便不必有这样多的顾虑了。”

见李治并未答话,却已有了犹豫的余地,武媚娘当即又补充道,“何况,还有一件事我想陛下也该知道,在昨夜,阿菟找上我说了一件事。”

“何事?”

武媚娘道:“她问我,弘儿死于痨瘵之疾,留守襄州的医官有无考虑过当地的民心震荡?感染痨瘵之人,生者十不存三,就算在这两年间已有管控之法推行下去,也难保不会因弘儿出殡而惹来非议。”

“她虽未曾告诉我,打算采用什么法子来应对此事,但自早年间她将孙神医自蜀中延请而来,东都尚药局建立,这十多年里她对于医官的栽培向来用心,不是其他人可比的。”

她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李治怎么会听不出她话外的意思。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要选择放弃一个更优解,非要让李贤在其中获得名望吗?

毫无疑问,在对外征伐之事上安定是个中翘楚,在对内的这等大事上,她依然是最合适的执行者。

“你说的不错,在这件事上,安定要比太子合适。”李治垂眸给出了答案。

刚经历了丧子之痛,还是他最为看重栽培的儿子,这份心性惫懒让他实在是不想在不必要的问题上分出心力了。

武媚娘随即就见他朝着自己递过来了一张纸,“让安定去就去吧,我昨夜想了良久,为弘儿定下了谥号,你看看如何?”

武媚娘朝着纸上望去:“孝……敬?”①

李治目光怅惘,沉默了一阵,方才接话回道:“慈惠爱亲为孝,死不忘君为敬,弘儿过世,我实在心中沉痛,想为他加上这两个字为谥。”

武媚娘的目光有一瞬停留在了李治的脸上,有些不太明白,为何李治对于李弘的怀念之情竟能到这个地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