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49
,也就气色看上去好了不少,不会动不动犯晕。可身体的免疫力依然很弱。
不过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
她知道方哥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开始出操练拳了,不是没想过跟着他们一起锻炼。
可她这破身体似乎特别缺觉,晚上九点入睡,早上七点醒来,很完美的睡眠时长,然而一看手表记录的睡眠情况,真正有质量的深睡眠还不足半小时。
难怪容易疲倦,睡眠时间长不等于睡眠质量高,得想办法把睡眠质量提上去才行。
从老徐家午后的游步道走上山顶,徐茵花了将近一个半小时,不过比刚来那天进步多了。
第一天到桃李村时,从山脚到山腰,她停停歇歇走了小半天。
可见嗑进去的养生丸还是有效果的,只是见效慢,不像健康的人,吃一粒养生丸就跟嗑了大补丸似的。
山顶有一座石亭,是徐爷爷当年修游步道时顺便让石匠盖的。
其实起得早又有力气的话,早上爬到山顶来做一套呼吸操也很不错。
不过她起不了那么早,像今天已经是睁开眼就起床,到山顶也九点半了。
六月的阳光,到晌午已经很烈了,茶农采茶都收工了。
徐茵在亭子里歇了会儿,喝了几口水,吃了块她教宋阿姨做的八珍糕。
宋阿姨做糕点很拿手,传统糕点都会做,八珍糕也会,但她会做的八珍糕,和徐茵手里的八珍糕配方还是有点出入的。
正宗的八珍糕,流传自宫廷,配方极为讲究。
徐茵手里正好有一份,是上一世小瑾教她的。
当然,也可能八珍糕配方传到民间以后,逐步被改良了,把个别几味昂贵或因季节缘故不易得的药材换成了普通食材,譬如人参换成了党参,白术、藕粉被粳米粉、糯米粉取代。
又或者为了方便,没有用真正的淮山药,用的是普通山药;芡实、薏苡仁也都以次充好,或用料克数不怎么规范。
做出来的八珍糕,效果大打折扣。
如今食材齐全,徐茵就教宋阿姨做了一次复刻原版的宫廷御用八珍糕。
每个人尝过以后都说好吃,和市面上卖的八珍糕看似差不多,但吃起来口感完全不一样,清香软糯,能吃得出食材本身淡淡的清香。
徐茵就着养生茶,细嚼慢咽吃了一块。
堂哥张罗的食材品质确实很不错,有的是旗下农庄自己种的,有的应该是派人去原产地采购的特级品。和她囤在系统仓库的那些顶级食材相比也不差什么了。
等堂哥来的时候,让宋阿姨再做一次,请他也尝尝,喜欢吃就带些回去。饿的时候来一块,比光喝咖啡对身体有益多了。
休息够了,一行人沿着山脊开始下山。
山的背阴面,种的全都是树木,仰头看,树梢快戳到天际了;走在林间,斑驳的日光仿佛离人很远。
徐茵赶紧接过小陶递来的薄外套,披在身上。
这些树老的已经有好几百年树龄了,最年轻的也是十几年前徐爷爷让人补种的。
“这是蘑菇吗?”
小陶无意中踢开一片落叶,看到了一丛菌子。
“是鸡枞菌。”徐茵一眼识别,“就是有点老了,那边看它的头部已经像伞一样撑开了。”
“这个是毒蘑菇吧?”方哥发现了几颗鲜红的蘑菇,戒备地往后退了几步,护着徐茵生怕她被蘑菇的毒素沾到。
徐茵哭笑不得:“这是红菇。只有真正不受污染的大山里才会长的红菇。方哥你运气不错哦。”
“……”
大家都不相信这是能吃的菇。
“不是说颜色鲜艳的都是毒蘑菇吗?”
“对啊,家里老人都这么说,鲜艳的蘑菇不要采,会吃死人的。”
“非也。”徐茵摇摇手指,“颜色鲜艳的蘑菇不一定有毒,也可能是上好食材。有毒没毒,不能光凭颜色决定的。好比这朵……”
徐茵在脚边发现了一朵色泽朴素的蘑菇:“这朵就有毒。”
“啊?我差点去摘了!”
“颠覆了我一贯的认知!”
“还是徐小姐懂得多!”
“多亏徐小姐提醒,不然看到那朵灰扑扑的我真会去摘。”
徐茵笑笑,心说姐穿了多少小世界才练就这一眼识蘑菇的法眼啊。
何况她还点亮过一本《中草药图鉴》,凭着这本图鉴,便是被扔在深山老林无数天,也不怕被饿死毒死。
“没想到这里藏着这么多能吃的蘑菇,要不是过来搂腐败的枯叶,还发现不了呢。村里人平常不来这里采蘑菇吗?”小陶好奇地问。
“山里人不会乱采不认识的菌子、草药。”徐茵慢悠悠地穿行在树影斑驳的林子里,给她科普,“在野外,除非是你明确认识的,否则不要乱采,采回去就是在害自己、害家人朋友。只有你明明白白认识且熟知的才能采。”
小陶点点头:“明白了!”
同时在心里憋了一句话:徐小姐怎么懂的这么多?
不是说从小被家人保护得很好,仿佛没出过象牙塔的公主吗?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野外的知识?
转念想到她小时候跟着老徐总来桃李村小住过,她父母还在的时候,肯定也经常带着她国内国外到处玩。怎么说呢,有钱人见过的世面,那可比普通人多多了。
于是甩了甩头,跟上徐茵,继续在她的指点下辨认沿途遇到的菌子,顺便把没毒的采回家。
第1385章 病弱女配提前养老(18)
中午他们就在山腰开阔处野炊。
方哥俩保镖把帐篷搭起来,然后就地垒了个石头灶,生起篝火,灶上架起汤锅,先给徐茵煮五谷营养米线。
这米线是徐诚毅让保镖们捎来的,纯五谷杂粮制作,不含任何添加剂,摸上去很干,放入开水一煮就软,但软而不烂,十分有劲道。
徐茵这身体吃不了味太重的,只放了点盐和葱花,再现切一颗生吃都很甘甜爽口的有机番茄进去就可以了。
浇头是宋阿姨卤的牛腱子,得知他们要外出野炊,特地切成片抽成真空,袋口一撕开就能吃。
出门前,徐茵让他们多带点食材,既然带锅了,大家都可以煮粉、煮面,但小陶几个都说不要,粉啊面啊的在家随时都能吃,他们想过过野炊瘾——正儿八经烤一次炭火红薯。
是以,在米线煮好后,趁篝火将灭未灭,方哥把背来的红薯并排埋进灰烬,让余温烤熟它们。
等待的时候,大家就围坐着嗑瓜子,聊小时候野炊的种种趣闻。
“我好喜欢现在的生活啊!”小陶举着手机拍了会儿被灰烬覆盖的红薯,“感觉这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
没有工作上的压力,因为这份工作本身就像生活,而徐小姐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