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5
,对徐诚毅说:“诚毅,叔相信你不会坑我们,这事就照你说的定了!”
徐诚毅哑然失笑:“您这么急匆匆上山,我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就为说这事啊?其实不用这么急,我至少要在这里待三天,你们安心考虑,考虑透彻了咱们坐下来签个合同。到时候我会请律师和公证员到场,保证咱们的合作合法有效。”
“好好好!”村长松了口气,“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还有个事,项目启动以后,咱们这些人住哪儿?你不是说要整体规划吗?山上的老屋、山脚的房子都要拆是不是?”
“是要拆,不过不急,一期一期来。一期养老园建好以后,你们搬过去住,等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我再启动二期、三期。”
“你先前说,整座山和村子的地都交给你们统一规划,那茶园还是我们的吗?”
“茶园和果树的所有权还是你们的,但由我方统一经营管理,你们每年领分红。”
堂妹去睡午觉前,就在和他聊果树和茶园的经营模式。
当前村民们都各种各的,导致品质参差不齐,施有机肥的有、打农药的也有,想要贴上生态茶园、生态果林的标签,暂时还达不到标准。
另外,你家我家的界限分得太清,导致有些地种植过密、有些地稀稀拉拉,影响没管。
只有统一规划管理,才能打造真正的生态产品。
有徐诚毅这句话,村长彻底放心了。
茶园的收入还有公路两旁的果树收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原以为拿房子和地换终身养老后,这些收益也归徐氏集团了,没想到还能领分红。
不需要他们干活,却有钱拿,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事!
这下,村长彻底不再犹豫。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各家子女听说这个消息后,都赶回来反对。
平时见不着人,这下倒是都冒泡了。
“村长,听说我们村要开发了?是开发商要来我们这儿盖房子?赔多少钱啊?”
“很多地方都一赔三呢,一套房子换三套,不要房子就给钱,我们不仅不给钱,三套房子都没有?那不答应!凭啥答应啊!”
村长就给他们解释这不是盖商品房,跟普通拆迁不一样。
“什么?只是供我爹妈养老?我们户口不在这儿,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凭啥啊!”
“就是!到头来我们一点好处都没得,凭啥答应啊!”
“我不答应!现在很多山区都在开发,说不定我们这里以后也会成为旅游景区,老房子搞成民宿还能赚租金呢!”
村长气笑了:“那你们倒是让人来开发啊!嚷了十多年了,谁来开发了吗?现在有个这么好的项目放在眼前,以后你们爹妈的养老不用你们操心,还有啥不知足的?”
“……”
第1391章 病弱女配提前养老(24)
户口还在桃李村的年轻一辈听村长说以后养老有依靠,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养老园的规划蓝图。
老天爷啊!
这不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吗?
五星级医院!
五星级餐厅!
五星级购物天堂!
五星级休闲活动广场!
以及媲美湿地公园、自然遗产的居住环境!
还嚷嚷个屁啊!
他们累死累活在外打工,图的不就是孩子出息、自己老了以后有依靠?
现在有人只是收了他们的老屋、田地,统一规划给他们养老;茶园、果树的收益每年照常发到他们手上,正如村长说的,还有啥好不知足的?
他们现在除了供孩子读书,赚多少花多少、一分钱积蓄都没有将来都不用愁。
到了退休年纪回桃李村养老园,一天三餐免费吃、一年四季有新衣裳、病了住五星级医院、闲着无聊各种娱乐活动安排上。
茶园果树的收益,拿来去全国各地旅游,或是在买得到海内外特色商品的园内购物商场里买买买!
多爽?真想现在就退休!
这么一想,不由羡慕起父母辈。
听说项目一旦启动,最迟明年春天,他们爹妈就能搬去冬天有地暖、夏天有空调、四季恒温带新风系统的五星级套房享受了。
他们在大城市租的房子都没这个高大上。
再也不嚷着喊着要拆迁补偿、要钱要房了。
这么一来,最郁闷的要数已经迁出户口的原村民了。
当初迁出去的时候欢天喜地。
因为迁户口意味着考上大学了、在城里找到工作并买了房子落了户了,再也不用回穷山村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赏饭吃了。搁古代就是金榜题名、升官发财的节奏哇。
可现在想想,还不如不迁出去留在村里呢!
在城里有人给你免费养老吗?包吃包穿包心情愉悦的那种!
在城里生病了有人把一日三餐送到你面前、悉心陪护、五星级治疗吗?
“能不能把户口迁回来啊?”
“就是,我们把户口迁回来行不行啊?”
当然不行!
否则还不乱套!
这帮人兴冲冲质问而来,羡慕嫉妒空空回去。
哦,倒也不全空手,薅几把屋前屋后菜地里的菜回去。
“那以后我爹妈住进养老园了,我们是不是吃不上家里种的菜了?这不行啊!”想想还是不甘心。
“有啥不行!”他们爹妈站出来没好气地说道,“我们种了一辈子菜,老了想歇歇不种了不行吗?”
年轻人讪笑道:“外头买的哪有家里种的好吃嘛。”
“我们以后在养老园,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健康食品,诚毅那孩子说了,咱们的菜地依然会有,还会扩建成生态田庄,鱼啊虾啊各种蔬菜瓜果,都会请专业的人过来管理,我们不用操心,把身体养老,最好活它个长命百岁!”
“那你们是吃上有机菜了,我们不得外头买来吃啊。”
“那当然,你们还想继续啃老啊?”
“……”
爹妈不得了!连啃老这么时髦的词都学会了。
“诚毅还要请专业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呢,以后我们上午去老年大学,下午睡个午觉去活动室,日子有盼头着咧。”
“……”
这些年轻人没辙,但多少有些不甘。
尽管他们很多人,这辈子没打算再回老家定居。
嫌老家偏远不便,路是通了,并在徐老爷子的捐助下修得很平整,但去最近的火车站,坐车就要三四个小时,去机场就更不用说了。
也嫌老家没特色。其他被扶贫、被开发的村庄,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特色——要么地形地貌特殊、风景秀丽,要么土特产丰富、有拿得出手的特产。桃李村除了茶叶没别的,茶叶也不是什么上档次的茶叶,就很普通的绿茶。卖也卖不上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