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


待陛下过目。”

李世民敛容颔首:“朕这便看。”

明朝。

吴承恩一把抱住妻子的肩膀:“悟空!孙悟空!是我笔下的人物!”

吴承恩顿时充满了干劲。悟空与星辰同久,四舍五入就是他与星辰同久,他书中的人物就是争气!

吴承恩高兴极了,高兴的结果就是一不小心又给孙悟空加了许多戏份,于是后世流行的《西游记》一大半的情节都是孙悟空的,人们一边吐槽干脆改名叫《悟空记》,一边反复喊猴哥好帅。

汉朝。

安排完正事的刘彻摸了摸下巴,心里开始有些不平衡了:“你们说,后世怎么不以朕的名字命名?难道朕还比不上苏轼和墨子?”

众臣:……

这很难评。

和刘彻抱有一样的想法的还有诸位文人,一样是文人,怎么苏轼就能被拿来命名?

自古文人相轻,众人的好胜心被激起来了,纷纷暗自较着劲,一时之间,咏叹日月星辰的诗文数量激增,甚至有些文人另辟蹊径准备弯道超车,辅修起了先前鄙弃的百工之学。后世的科学家捧着一堆命名提案当场崩溃:

“到底选哪一个名字啊!”

【一不小心又发散太多了,我们还是掰回航道。上次我们留的作业是写一篇《苏轼的流放日记》。万万没想到,这次写得最好的竟然是张怀民。】

“张怀民,谁啊?”

苏轼惊了,他自己写自己的流放日记,竟然被一个叫张怀民的家伙比下去了?

三曹七子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元稹韩愈李贺杜牧李商隐柳永欧阳修晏殊等同样满脸惊讶:“张怀民又是哪代的大才?”

竟然能够力挫群雄,笔力惊人啊!

【倒不是说张怀民文采有多么超绝,而是他写得比较真切,对贬谪心里的揣摩、以及心中那种欲悲而笑、欲释而苦的情态把握得很好。张怀民不愧是能大半夜从被窝里爬出来陪苏轼散步的好朋友啊!】

众人抬眼去看水镜里展示的文本,语言平易质朴,胜在平实真挚,确实动人。他和苏轼是朋友,近水楼台具有先天优势。众人撇撇嘴,好吧,勉强算他赢了。

另一时间线,忽然获此夸奖的张怀民一阵失神:和诸位大佬同台竞技后脱颖而出是一种什么体验?

仁宗年间,客栈。

苏轼愣了一下:“我何时交了张怀民这个朋友?”

然而,还不待他反应过来,水镜里又传来一阵欢快地乐声,那个熟悉的“苏轼”又出现了。

糟了!

苏轼的心猛地一沉,果然,紧接着他便听到那个男子一边敲门一边喊:“怀民兄?怀民兄你睡了吗?”

画面一转,另一个人在屋内睡得正香,想必就是苏轼叫的张怀民了。

门外,苏轼可能是叫得不耐烦了,更加大力地拍着门板,高声喊道:

“怀民?张怀民!”

画面震了震,睡着的张怀民当场被震醒,画面戛然而止,众人看着黑漆漆的画面陷入沉默。

“不是,苏轼他……有病啊?”

第79章 永遇乐、声声慢联读序

半夜睡得正香的时候被人暴力叫醒是一种什么体验?相信没有人会对之报以好脸色。对这个问题高度一致的答案使得众人一下子代入到情境中,连平日里的哥吹苏辙嘴角都抽了抽,好险凭着一腔兄弟爱才没有流露出“你真是莫名其妙”的眼神,含蓄道:

“后人确实颇为偏爱兄长。”

又是“弟弟,捞捞”又是“张怀民”的,其他人哪有这样的俳优折段。

被偏爱的苏轼本人:……

别太荒谬。

“偏爱?是指这样胡乱排演的偏爱吗?”他皮笑肉不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苏子瞻便是这样半夜三更扰人清梦的人!”

这话一出,苏辙和一旁的老父亲苏洵都沉默了,父子俩一致想起那些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时节,自家兄长/儿子兴致勃勃地半夜来敲门谈书的旧事。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看向苏轼,脸上明晃晃写着:你不是这样的人吗?

苏轼:……

兄弟爱与父子情岌岌可危。

【这个段子大家应该很熟悉,故事原型正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楚棠放出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文句造语浅淡,叙事平易,一眼便知是一篇精美的小文。

唐朝。

眼光老辣的韩愈只看一眼,精神便为之一振。苏轼这篇文章,文气流畅、朴素淡泊,叙事而不故弄玄虚,写景而不铺排堆砌,通篇意境空灵坦荡,和时下流行的骈俪之风截然不同,竟是同他倡导的古文不谋而合。

他没有料错,古文复兴果然是大势所趋!

韩愈胸中激荡,抽出日前李翊给他递的信件,提笔回书:“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北宋。

欧阳修亦是见猎心喜:“苏轼这小文甚合我意!”

虽然中唐时期韩、柳二人已倡导古文,又以大量创作为古文之发展指出明路,然而晚唐李义山以后,骈俪之风复炽,及至国朝流波未绝,他不喜这些空洞浮华之词,欲再挽颓波,有此笔触,苏轼必是他复兴文风的一员大将!

两位古文大家被这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文笔所吸引,其他人却被刚刚的视频带得有点歪——

“怀民亦未寝?他不是寝了吗?”这是刚刚模仿完视频的吃瓜群众。

“可能苏轼觉得他没寝?”旁边的同伴有些不确定。

“那张怀民怎么没有发脾气?还‘相与步于中庭’。”

“他们是朋友嘛!”

“嗯……望日将至,我明晚三更来寻你散步?”

“……滚。”

【张怀民是苏轼在黄州认识的朋友,虽然这篇小文已经被大家恶搞成了段子,但也有人考据说,彼时张怀民刚被贬官到黄州,苏轼换位思考,担心朋友心中郁结难解、长夜孤苦,特意来找他说话,劝慰于他。】

“原来是这样!”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原来他们两人同病相怜啊!”

“苏轼连这都考虑到了,他人还怪好的累嘞。”一时间,苏轼风评迅速回转。

驿馆。

苏轼的脸色终于被救回来了,他轻哼一声,面色稍霁:“我就说我不是那种半夜扰人情梦的人。”

复又想起张怀民同样被贬,黄州偏远,那人乍然到处,心中定然寥落吧!那流放日记写得这样情真意切,估计是对他知之深深,又从他的身上照见了己身。苏轼叹了一口气,希望以后还能遇见这位落难知交吧!

另一时空,张怀民听到水镜揭露这一段隐情,不由得也想起了那位黄州故友。他自知自己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