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1


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何等犀利讽刺?”

“不错!”柳宗元点头,“批判讥讽之章并非无有,那东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舐痔结驷,正色徒行。’‘邪夫显进,直士幽藏。’笔调不可谓不尖锐,然愤懑郁结一气之下,颇见慨然不平。可鲁迅之文句竟是全然冷意,直似白刃寒光,讥诮至极啊!”

两人不约而同背后地想起了楚棠的那句形容:匕首,投枪。

——太恰当了。

笔,是鲁迅的兵刃。

晚唐。

皮日休与陆龟蒙结交于苏州,二人均是举进士不第,同病相怜,又看不惯师道幽寐,朝堂浑浊,于是隐居吴下,但到底不曾忘怀天下兴亡,故而唱和之间,时常谈论天下不平事,作诗文讥讽世道。此时,他们越读水镜里的文章越觉得喜欢。

“这所谓的‘送去’‘送来’,该是就所谓‘文明’而言。”皮日休分析着,“‘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此语简直诛心。”

“哼!卖国之人,再诛心的言语也不为过。”

陆龟蒙冷哼一声,讥诮道。以他的文才,自然能看出鲁迅这段到底是何意,正因为看懂了,所以愈发觉得气愤,所谓的送去主义,不就是把本国的东西全然送给别人么?此等卖国行径,简直令人不齿!

“磕头贺喜,则全然是冷峻讥讽之态。鲁迅言辞尖刻,然行间字里,未尝不有‘爱之深、责之切’之意。”

皮日休忍不住叹息,他想到了自己和好友平常唱和的文字。他们运笔如刀,针砭时弊,痛骂世道浇漓、庙堂昏聩,看似是不合时宜的愤世嫉俗者,不也正是希望能骂醒那满堂朱紫、邪曲奸佞之徒,骂醒一团泥沼似的大唐吗?

他们骂得越猛烈,内心的痛楚急切便越深。鲁迅的用意,和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想到这里,皮日休不由得以手掩面,复又展开纸笔,将水镜上的文字一一抄录下去,日夜诵读,每读一遍,便见一遍后代志士殷殷赤心。

文人墨客为这匕首投枪一般尖刻的文辞惊叹不已,恨不得反复品味,而诸位帝王的目光却是钉在文章开头两句再也移不下来——

“枪炮,打、破、大、门。”

第99章 拿来主义2

若说诸朝老祖宗最糟心的事,除了自家后代与别人家后代愚蠢而又让人火大的操作之外,就是后世那段被外族侵略的历史了。

虽然具体面貌不甚清楚,但只了解个皮毛就足以令他们气愤、心痛不已。就像此时,看到劈首一句“给枪炮大破大门”,那种久违的血压飙升的感觉就又出现了。

唐朝。

李世民拧着眉满脸不高兴:“朕就知道这新文学看得心里不舒畅!”

一涉及后朝历史,他骄傲归骄傲,但恼怒也是真的。

汉朝。

刘彻的不爽几近实质化,他黑着脸冷哼一声,气恼道:“蕞尔小国,也敢冒犯上朝之威,简直胆大包天。”

显然,刘彻也想起了先前楚棠所说的日军侵华的言论。

明朝。

朱元璋阴阳怪气到:“东瀛当真是好气魄啊。”

呵呵,还枪炮,下次别撞在咱的枪口上。

【大家看好了吗?】

楚棠的声音传来。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闭关主义,涉及到的内容是文章的第一句。这里有几个词需要解释一下。闭关主义大家知道,就是清政府推行的闭关锁国的国策。】

“啧~”李世民先觉出不妥。

闭关锁国这个词不是第一次听楚棠说,但先前没有重点点出,他便不曾特意留心,此时稍一思忖便表示不是很认同:

“闭关?这不是大国姿态吧?宣德化柔远人,闭关锁国又是什么举措?”

开放包容的大唐并不理解清朝的操作,生性潇洒、落拓不羁的李白也微微蹙眉,悠悠吟道:

“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如此盛景,后朝竟是不曾得见了。”

杜甫脸上平添几分忧心忡忡:“因为封锁,所以才会被打破大门么?”

【“自从给枪炮大破大门”这句大家应该也知晓,指的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行打开我国国门,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仿佛一个炸弹扔下,众人呆愣一瞬顿时又是气恼无比。

唐朝。

李世民气愤道:“除了日本,还有其他国家入侵华夏?!”

汉朝。

刘彻脸色愈发沉了几分:“殖民.”

楚棠口中的不少专有名词其实他也不懂,但是他会说文解字啊!

“殖者,养殖、孽生,难道那英国打开了我华夏国门,还在这里住下了?简直荒谬!”

堂下众人被自家陛下的话说得心里一激灵:“若是如此,那华夏岂不是全然被外邦所占领?”

“外邦狼子野心,听其意,他们的国力也胜于我邦,若异邦强居我朝,那我们的百姓.”

卫青没有再说下去,但眼中的焦急愤怒已是清晰可见。

秦朝。

嬴政岂会想不到其中关键,寒声低斥道:“当真可恶。”

清朝。

曹雪芹迷茫地看着水镜中的文字,顺治年间,朝廷曾下“迁海令”,规定商船渔舟片帆不得出海。康熙二十三年,此令则一度中止。然三十多年后,禁令重开,四大海关只余广州一地开放。坚船利炮强开国门,大清的策令,末了竟是被用这种方法终止的么?

【“碰了一串钉子。”课本下面有注释,指的是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什么?!!”

众人惊怒了。

秦朝。

嬴政一个个地数着水镜上的那排小字:“英、法、俄、日七个国家,足足七个国家入侵华夏!”

始皇的怒气几乎凝结成实质。一个日本便已让他惊恼,更何况一下子多出了六个?

汉朝。

刘彻当即大怒:“好啊,外邦联合入侵,当真欺我华夏无人!”

下首的卫青满含悲愤:“外邦肆虐,竟至于让本国签下丧权辱国之条约,那清朝的将在哪里?兵在哪里?泱泱华夏就这样沦为外邦异国鱼肉的对象吗?!”

唐朝。

李世民面沉如水:“华夏千里沃土,富饶之邦,国力强盛之时,外邦兀自艳羡,低手称臣,竞相来学;一旦国力衰退,便似匹夫怀璧,家挟重宝而无力守焉,则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他将剩余的话收了回去,心中既有对外邦的愤怒,又有对后朝的叹息。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抵如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