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7
治国的吧?!
盛唐。
杜甫一声喟叹,对李白说道:“我之在后世的声名,亦在那些为民呼号的篇什,所谓立场,楚姑娘是希望我们与百姓处在一端吧!”
李白颔首:“楚姑娘对百姓的殷忧,似乎与我等不同。”
他无法再过多解释,这只是一种模模糊糊地感觉。先师遗训,敬天保命,效君王、恤百姓、成德业几乎是他们的从政本能,可楚棠似乎并不出于此,倒好似……倒好似自然而然将自己放在百姓一边似的!可百姓,他们会有这般意识吗?
中唐时期。
白居易忆起楚棠讲《琵琶行》一章时,似乎也称赞他兼善天下多过欣赏独善其身,着重说的也是那些讽喻诗,赞之为民呼号。
“我辈士人,歌民事、补时政是职责所在,将民事上达天听,才有裨补之机,这是诗教的道理。杜牧的赋文中同样有人民,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等句,分明一片殷忧赤心,这也是先前肯定过的,如何又说他的立场不对?”
为君分忧,劝谏皇廷难道所行有差吗?
秦朝。
嬴政双眼凝了凝,他倒真想去问一句,秦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有哪些?
作者有话要说:
为了给完结造势扯了一堆有的没的总算扯完了,铺垫到这里差点把自己给坑死。是的,根据楚老师作死的程度的确还有一个作业和两篇课文就完结了,接下来请看:小李杜的恩怨情仇;官逼民反为哪般;返场嘉宾创死所有人……
1.对课文的讲解仍是参考黄厚江名师示范课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这里取写给妻子之意(另有观点写给友人)
3.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4.彼始皇者,弃仁义而用威力,此可以吞并而不可以守成,贻训子孙,贪暴而已。——虞世南5.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6.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会招致人民反对与自身的灭亡,这当然没有错,但“使六国各爱其人”往后的说法就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了。秦国不以六国为鉴,后来的君王又不以秦为鉴,这令作者感到非常痛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牧的立场其实是在统治阶级的。
另一方面,他认为封建君主如果能做到“爱民”就可以“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这也违背历史规律。不说秦亡的根本原因不止不爱民,封建帝王的本质也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爱民。而且,这些王朝本身也无法摆脱历史周期律。——参考教参上霍松林老师对《阿房宫赋》的解读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都出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8.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耽于逸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辣个男人评历代帝王8.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李商隐《燕台》
第119章 阿房宫赋尾声之小李杜的恩怨情仇(上)
◎刘彻:难道李商隐缺心眼吗?◎
阳和启蛰。
江南春好,城中春情正盛。
距离上次观看水镜已经旬日有余,杜牧文名本盛,一经水镜宣扬更是如日中天,如今不仅歌楼楚馆争唱杜牧的春风词,连市井百姓都能念一句“六王毕,四海一”了。
不仅民间,城中的许多达官显贵或清要文人也都争相宴请杜牧,或为拉拢,或真心相谈,不一而足。
春哗楼。
城中著名的诗酒风雅地,杜牧正举酒向众友辞行。朝中暗涌,日前京中来信,言说朝堂有意诏他回长安任职,旨意不日将达,嘱他早作准备。
席间俱是他在此地结识的唱和之友,闻得消息也为他高兴:“杜兄才华横溢,文武兼修,屈居此地实属大材小用,我祝杜兄此去志愿得展、扶摇直上。”
杜牧饮罢笑着摇头:“时也命也。不怕大家笑话,自观看完水镜之后,我这心里始终沉甸甸的,朝堂如何,尚不敢作想啊!”
一句话说得众人都黯然起来。
水镜展示天下,那《阿房宫赋》下的种种他们都见得分明、听得分明,声声“晚唐”的断代、那些内忧外患的时局,俱是压向他们心头。纵如今平顺,但,谁知道他们当下,正处在历史的那一节呢?
筵席上气氛微凝,一时只剩管弦之声,有人不耐这样抑郁的气氛,忙笑着打破僵局:“事在人为,我们知晓后事,总能绸缪一二。倒是杜兄,”
他将目光扫过帘幕后舞乐助兴的一众窈窕佳人,有意笑着打趣:“这一走怕是要惹得不少佳人伤心咯!”
众人一听纷纷会意地笑了起来,杜牧的诗写得好,人又风流潇洒,美名早便传遍坊间,颇有些人人争唱杜郎词的势头。杜牧一走,她们可不是失了第一手好词?
仿佛是要印证这话似的,管弦轻扬,帘幕后的佳人喉音婉转:“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其声清越多情,如莺啼泉响,正是杜牧颇负盛名的扬州词。
先前说话的人笑容愈发明朗:“我说什么来着,杜兄是这城中的名人啊!”
“可不是吗!天下仰慕杜兄之人不知凡几。”先前说话的人接着道,“只可惜杜兄将离,他日唱和亦不知何时,这首扬州词本写别情,此时唱来倒也应景。”
杜牧闻言也添了几分怅然,纵然如今任职非他所想,但此地风物人情仍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此时成行难免伤感,笑容不由得也淡了几分,道:
“皇命在身,多有不便,此间种种,杜某多谢大家抬爱。”
说着,又一一向众人举杯,眉眼含笑,当真是一派名士风度。
其他人那会受这样的礼,纷纷站起身应道:“杜兄太谦虚啦!如今水镜揄扬,谁不知你的才名。”
“是极是极!能与杜兄一叙,我们大家也跟着沾光啊!”
众人你说我和,席间顿时热络起来。
要说他们激动也是自然,杜牧出身高贵、文采风流,一身潇洒意气本便令人折服,这下诗文又上了后世的教材,那可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才能有的殊荣!和这样的人有一二交游,他们一个个出门腰板都挺得笔直!
再说,若是小杜起了诗兴,像先前那首《寄扬州韩绰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