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3
里离不了你,妹妹还是赶紧回家忙罢。”
楚氏也不管杨氏到底怕不怕风,摇着罗扇道:“都是礼部官员来办,不费我的功夫。人来也是问朝朝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不拿主意。”
“太后娘娘特意派王公公来家里,叫咱们什么也不用预备。”
“原来那些首饰呀头面呀,都不合规格。”
单子一拿到手上,楚氏就看出来了,太后娘娘让礼部按郡王妃的规格为朝朝制作嫁衣。
家里原来备下的宝石珠子,如今一看都小了。
“二嫂也知道,三房是有些底子的,以往是收着给朝朝办嫁,到底不能逾制不是?如今不用收着了。”
“当初哪能想到,我们朝朝有这么大的福气?是原先那些人家配不上她。”要不是小六是个好孩子,楚氏还能说得更难听。
楚氏可不顾杨氏躺在床上脸色有多么难看,一股脑把憋着的那口闷气全出了!
杨氏本就梗着一口气在喉头,听楚氏说完她掩着嘴打起嗝来。
楚氏看她接连打嗝,吩咐丫头:“快来给你们夫人拍背,我还得到堂伯母那儿去请安送喜,二嫂歇着罢。”
说完站起身来,笑盈盈扬长而去。
气得杨氏面上变色,想到太后赐婚的消息传出去,往后大家还不知怎么拿她当笑话看,连声叹气。
这才只是赐婚……
杨氏捶了几下床沿:“真不如回余杭去!”
丫头捧了茶来,又拿着托盘退下,几个丫头互相瞧上一眼,余杭知道此事的夫人们更多,太太回余杭那更要被当笑话看了。
杨氏自己也回过味来,满余杭城谁不知?她重重嗳气:“去,快去把官媒人请来。”只要自家儿子定了亲,把喜事定下,不就
没人说了。
楚六被他娘关在院子里,云林惠明听说了容三姑娘被赐婚的消息,谁也不敢把这事告诉公子。
眼见着喜饼都送到家里来了,又听说夫人叫了官媒,云林道:“咱们怎么着也得给公子交个底罢?”
惠明摇头:“你又不是不知道。”
公子心里对容三姑娘念念不忘,知道太后赐婚,那还不得晕过去。
云林啧声:“我是说官媒人的事儿。”
院门锁了,屋门没舍得落锁,楚六看见两个书僮鬼鬼崇崇凑在一块说话,走过去听了一耳朵:“什么官媒人?”
云林吓了一跳,回身看见公子,迟疑道:“夫人给公子请官媒,看看上京城有哪家姑娘是良配。”
楚六满脸不在意,这主意他娘打了多少年了,官宦人家出生的姑娘也不是看个门第就结亲的。
对方只要派人来相看,他就有办法把亲事给搞砸。
“我出不去,也不知道外头如何了……”楚六在院子里回廊上走了个来回,“也不知道三妹妹如何了。”
他每日就在院子里念叨这两句话,今天云林惠明听了,垂着脑袋不敢开口。楚六一看他俩这样子就知道不对:“三妹妹她出什么事了?”
楚六面上神色大变,扭头就想去爬假山。假山石垒在墙边,爬过去就能出院子。
两个书僮一个抱腰一个抱腿:“公子,三姑娘她定亲了。”
楚六腿上劲一松,滑坐到栏杆上:“是谁?”
“这人公子也熟……是……是裴世子。”
楚六怔怔坐着,脸上先是茫然而后是恍然,原来京城中的流言是真的,裴世子当真喜欢三妹妹。
云林惠明觑着公子的脸色,怕他听到这消息一头栽倒过去。
谁知公子呆怔了半晌,说:“裴世子是个好人,三妹妹同他成亲很好。”
可他从天亮坐到天黯,才又说了第二句:“不知三妹妹这会儿在做什么。”
必是在忙着备嫁罢,嫁给宗室,怕有许多宫中的规矩要学,但三妹妹那么聪明,一定一学就会的。
邓太后并没派宫人嬷嬷去容府教导朝华规矩,而是又给她一道旨意,着她跟太医太傅一道建太医学馆。
朝华此时身着素服,头顶烈日,跟在净尘师太的身后,在太医学馆的选地上,看匠人丈量土地。
第149章 千步
华枝春/怀愫
太医学馆还没开建, 邓太后特下旨意,在千步廊中腾出一处, 让净尘师太在此办公。
千步廊位于承天门御街两侧的廊庑下,六部,五府,三寺到宗事府、翰林院、太医院,皆在此有办公场所。
按东文西武来分,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过了千步廊便是正宫门, 从廊下抬头, 便能看见邓太后理政的乾元殿殿檐。
臣子们有事上奏, 或是各部门互相联络办差都很便利。
东西两廊隔着三座汉白玉水桥, 廊下房舍大约有二百来间, 穿着各色官袍的官员们和传送宗卷的小吏们在其间穿梭来回。
净尘师太带着朝华迈进承天门时, 朝华不由自主凝神屏息。
那些官员小吏, 初时还未曾注意到她们,再往前几步,便有官吏疑惑的停下脚步, 望向她们。
承天门内, 千步廊下, 还从未曾踏上过女人的脚印。
有人欲上前喝止, 被人一把拉住:“那是太医太傅。”
为首的老妇一身太医官的官袍, 不远处王得忠王公公竟从正宫门内出来了, 快步迎上去:“王太医, 这边请。”
众官吏瞧见王公公竟然笑眯眯的, 不仅是冲太医太傅笑了,还对太医太傅身后的年轻女子笑, 悄悄议论起来:“后头那位是谁?”
一个消息灵通的小吏道:“那是裴世子没过门的夫人,跟着太医太傅办差的。”
怪不得王得忠这样客气,还把她们一路引到了东千步廊后的小跨院。前些日子修修整整,原来是给太医太傅修屋子。
上京城建太医学馆,加设太医太傅一职的事,经由翰林院拟定的旨意,抄送给各部。
尤其是户部工部和礼部,余下那些知道归知道,没亲眼瞧见之前都没把这事当真。
朝臣们没有反对太医学馆设女傅,倒不是因为别的,医官说是官,但跟他们这些正经进士出身,在六部五府当职的官员们是有差别的。
前朝和本朝的太后们,有的大建佛寺,有的大修陵寝。
邓太后却连当年圣人要为她修慈恩寺以报母恩都给否决了,还说不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圣人有这份孝心就足够了。
如今太后要建太医学馆,不过想要选拔一些医女照顾她老人家的身体而已,朝臣们没觉得此事有什么可反对的。
就连太医官们也没反对,太后又没动太医院的正经官职,另设官职,只是选拔医女罢了。
只是,他们都没想到,太后会让太医太傅在千步廊办公。
师徒二人像落进绿豆里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