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
也不指望娶个媳妇便能带来万贯家私。”
他认真地说:“我会好好读书的,不会一直让林姑娘跟我过清苦日子。”
也就是说,一开始的日子定然会清苦些。
他的意思贾母自然明白,但他说的十分坦荡,没有半点为自己遮掩的意思,也丝毫不已家贫为耻,倒更让贾母高看他一眼,更觉得他日后绝非池中之物。
“好好好,真是个好孩子。”贾母笑着连连点头,“不怕家贫,就怕志短。”
至此婚事已经定了,因时间仓促,接下来就是商量婚期。
可是贾母一句话,就让徐茂行的脸色变了。
“您说什么?大早上来娶亲?”徐茂行震惊道,“您老人家不是在开玩笑吧?”
婚者,昏也。
自古以来,成婚的吉时都是在日落黄昏之后,哪有天不亮就叫人来接亲的?
哦,也是有的。那些结冥婚的人家,可不就是半夜办事吗?
他们这个虽然推到了凌晨,又和半夜有多大区别?
“好孩子,你莫着急,听我老婆子说。”贾母连连安抚。
徐茂行忍着怒气,沉着脸道:“愿闻其详。”
贾母叹道:“想来你家里人口少,亲眷和谐,对我们这种杂杂拉拉一大家子的不太了解。我们家里人多,个人有个人的想法,有的是人不想让玉儿好过。”
说到这里,贾母不禁红了眼眶,原本解释的话也变成了倾诉,“我老婆子已经妥协了,愿意把玉儿嫁出去,他们却还是想方设法地来逼我,拿我的宝玉逼我……”
听她说他们和宝玉是同一天成婚,为了不耽搁宝玉才叫待遇凌晨出嫁,徐茂行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过了半晌,他说:“那我们就提早一天好了,我是真不信那些黄道□□。”
贾母却笑着冲他摆了摆手,“好孩子,你别着急,老婆子既然让你清晨迎亲,自然便有清晨迎亲的道理。”
说着她微微弯了腰,凑近了徐茂行低声道:“老婆子特意找大师算过的,那一天有两个好时辰,一个在清晨一个在黄昏。清晨的就在五更天,你那时候来接就成。”
徐茂行点了点头,随口问道:“想来宝二爷的好时辰就是黄昏了,不知是什么时候呢?”
贾母道:“申时正。”
两人商定了之后,时候也不早了,徐茂行特意在起身告辞前,从怀里掏出一册用蓝布包着的书。
“今日来的匆忙,也未曾准备什么好东西。这一册游记是我日常看的,也还有些趣味,就当是给老太君解解闷了。”
他嘴上说得一本正经,眼神却不禁有些飘忽。贾母了然,接过来笑道:“好孩子,多谢你费心了,我老婆子一定好好看。”
最后三个字,贾母特意咬了重音。徐茂行松了口气,这才告退而去了。
贾母特意把他送出了明堂,又目送他出了垂花拱门,才把那册邮寄放到了鸳鸯手里,笑道:“去吧,给林丫头送去。”
鸳鸯一边笑一边说道:“徐二爷是个会体贴人的,林姑娘的福气保管还在后头呢。”
说着便让翡翠和琥珀等照顾老太君,她亲自捧了书去潇湘馆,绘声绘色地把今日之事给黛玉说了一遍。
事关终身大事,黛玉难免有些羞涩。又听说徐茂行特意给她带了一册游记来,不禁生出几分欣喜,一边听鸳鸯说着,一边就忍不住把那小包袱打开了。
里面果然有一册书,却是《徐霞客游记(第一卷)》。
黛玉奇道:“这位徐霞客又是何人?我倒是第一次听说呢。”
又翻开了来看,首先便被优美的文词给吸引住了。她心里不禁更加疑惑:这样的好书,按理说不该寂寂无名呀?
她又哪里知道,因着徐茂行实在不知道该送她些什么,就特意选了一本薄些的书,花了半夜时间背了下来,这一册《徐霞客游记》,就是盲盒里抽出来的。
第17章 接亲
五更上下,天色朦胧将亮未亮。灰蒙蒙的天幕上洒着几粒星子,一弯残月将落未落地坠在西垂。
荣国府的后门“吱呀”一声被人从里面拉开,守门的小厮点头哈腰,迎着两个穿金带锦的内院仆妇。
那两个婆子虽在内院当差,却也只是三等,在里头自然没什么脸面。可出了二门却个个都像祖宗一般,昂首挺胸,鼻孔看人,配着身上的绿色绸衣,活像两只鼓着肚子的大□□。
守门的小厮心里不见得多服,表面上却半点都不敢怠慢,端着一脸谄媚之色,嘴里时不时提两句:“赵大娘,王娘,小的给二位请安了。两位大娘当心脚下。”
那两个婆子颇不耐烦,自顾自踏出门来张望,却见黑漆漆一条道,只有荣宁两府门上挂的灯笼亮着,清寂寂的一点生息皆无。
其中一个拿帕子扇着风,嘴里抱怨道:“不是说好了今日来吗,都这个时候了,怎么连个人影都不见?”
另一个笑道:“才四更的天,若不是二奶奶一早吩咐了差事,谁乐意这时候起来?王姐姐且多几分耐心,想来那徐家能和咱们府里结亲,是断断不敢怠慢的。”
他们这些有些头脸的仆妇尚且嫌早,那徐家二爷也是个家道中落的少爷,只怕那股子纨绔习气还没去干净呢。
“赵姐姐倒是好脾性。”王大娘撇了撇嘴,些幸灾乐祸,刻意拔高了声音,“哎哟哟!可怜那林家姐儿平日里多清高一个人,老太太又护得密不透风,到头来不还是几台嫁妆就打发了?”
见她越说越不像,赵大娘赶紧拽了拽她的衣袖,又用含着威胁的目光看了一眼那一直低着头的小厮。
小厮讪讪陪笑,低着头转过身,表示自己什么也没听见。
大约也知道自己失言,王婆子讪讪一笑,压低了声音嘀咕道:“我也没说错呀,眼见宝二爷是娶定宝姑娘了,林姑娘出嫁又是这么急匆匆的,显见是失了老太太的心。”
赵婆子低声斥道:“你可少说两句吧!”
忽然,街道的尽头亮起了两点荧光,光斑越来越大,慢慢的就能看清那是两盏灯笼。
随着那两盏灯笼越移越近,得哒的马蹄声在空旷的巷子里响了起来。轿夫脚步声杂杂拉拉,抬着一顶装饰喜庆的软轿,迎着黎明的凉风徐徐而来。
“哎哟,来了!”
赵婆子一拍手,赶紧推了推王婆子,催促道:“你快去,快去禀报太太和琏二奶奶,就说新女婿来了。”
王婆子有些不乐意,她还等着新姑爷头一次上门,赚一份赏钱呢。
但转念又想,这徐家早已败落,若非圣人特意开了天恩,又逢这位徐二爷当时还未成丁,早跟这一大家子去平安州充军了,想来也出不了几个赏钱。
念头一转过来,她就冲着那越走越近的迎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