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0
问道。
“嗯。”徐茂行用力点了点头,目光有些躲闪,空着的那只手下意识去摸鼻子。
这是尴尬的表现。
林黛玉冷笑了一声,问道:“你既然早看出来了,为何不早问我呢?”
徐茂行干笑着老老实实地说:“因为我觉得这错不在你,想着先去探探娘的口风再说。这不是还没来得及探,就先知道他们要带着孩子回兰溪了嘛。”
这下他也不好再去问连夫人了。如若不然,连夫人肯定要觉得他有了媳妇忘了娘,对婆媳关系没有任何好处。
听着他一本正经地帮她分析“男人在婆媳关系中的作用”,黛玉不禁“噗嗤”一笑,心里顿时什么气都没有了。
“你懂得还挺多。这也是你那个系统教你的吗?”
“系统?”徐茂行一呆,猛然拍了下额头,懊恼道,“哎呀,我把它给忘了!”
而且忘了好久。
他慌慌张张把系统从静音状态中解除,就被播报了一连串“奖励过期”。如今还能领取的,就只有前天晚上刚背完的《三国志(裴注)第一卷》的奖励了。
“啊——”徐茂行双手捂住脑袋,痛苦地走来走去,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怎么了这是?”黛玉担忧地问。
徐茂行深吸了一口气,说:“我大概是无意间开启了静音模式,听不见播报了。如今我读书也不走神了,‘锥刺股’没了用武之地。
再加上咱家日子越过越好,不必再为生计操心了,我对系统的依赖性大大降低,这不就把它给忘了嘛。”
说完,他哀叹连连,脸上露出了肉疼的神色,可怜巴巴道:“这个系统半点不懂变通,奖励三天不领就全作废了。一、二、三、四、五……”
他掰着手指头一个接一个地数,越数心越疼,“十三个,十三个呀!姐姐,我的心好痛!”狗狗似地扑进了黛玉怀里,只露出一个毛茸茸的脑袋。
黛玉又是怜爱又是好笑地抱住他,轻轻抚摸着他毛茸茸的脑门,柔声安抚道:“好了,好了。反正书已经记在你自己脑子里了,奖励本就是额外的,没了就没了吧。”
“哼!”徐茂行哼唧了一声,在她怀里拱了拱,闷声闷气地说,“可我还是心疼,那可都是我的劳动所得。”
忽然,他“啊”点一声,猛然坐了起来,“对了,还有一个没过期的,我得先领了。”
“系统,系统,领取奖励。”他在心里默念。
下一刻,他手中就出现了一个让黛玉很眼熟的小匣子。打开来,里面是一摞硬皮精装的书。
“是书!”黛玉十分惊喜,催促徐茂行,“快拿出来呀!哎,若那十三个奖励都是书的话,的确是好可惜。”
她也开始心疼起来了。
徐茂行嗤嗤笑道:“果然,刀扎在谁身上,谁才知道疼。”
第130章 柳先生
林黛玉嗔了他一眼,迫不及待地催促道:“快别废话,先拿出来瞧瞧是什么书。”
徐茂行嘻嘻一笑,把匣子里迷你版的书册一本一本拿出来。果然还和从前一样,那书一拿出来,就变成了他印象里的正常尺寸。
这一套大约是32开的精装版本,比16开软装略小,却又比32开的平装要大,正是徐茂行最喜欢的两个尺寸之一。
——另一个尺寸就是16开软装。
繁体竖版,非常符合时代。封皮上用小篆写着四个大字——《聊斋志异》,还有隶书体的四个小字——蒲松龄著。
“《聊斋志异》?志怪小说?”林黛玉有些失望。她还指望着再抽出一部王阳明的著作呢,再不济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三卷也好呀。
徐茂行却笑道:“你还没看呢,怎么就觉得它不好?”
那可是《聊斋志异》,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巅峰。就算后世网络小说多如牛毛,许多套路也难以超脱这部短篇小说里的窠臼。
林黛玉半信半疑,翻开了第一卷的第一个故事——《考城隍》。
原本她只是试着看看,哪知道片刻之后就陷了进去,一口气就把这篇不算短的故事看完了。
且看完之后她还意犹未尽,心中默默记诵,口中喃喃自语:“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疑为恶,虽恶不罚。”
虽然在徐茂行看来,这两句话实在是太过理想主义,根本不符合现实。
可这个年代的士大夫,多数都有读书治世,使整个天下恢复上古时期那种民风淳朴的大同之世的志向,属于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所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便是如此了。
而林黛玉正是自小被林如海精心教养,骨子里就带着几分士大夫特有的清高,自然也有独属于士大夫的理想情怀。
当然了,能够在盐政这个一年一换的职位上稳坐好多年的林如海,在有清高情怀的同时,也不乏务实之心。
若他真是个专一务虚的,哪个皇帝也不敢放任他长久占据鹾政那么久。
毕竟,在经济不发达的古代,盐与铁都是税收的大头。便是要争权夺利,不管哪一方派出来争夺盐政权柄的,都得是能干实事的人。
林黛玉耳濡目染,自然也不是什么天真大小姐。
她之所以反复揣摩这句话,更多的还是在怀念自己的父亲,也是怀念他们父女曾经共同的理想。
只是如今,斯人已逝。她的丈夫虽然也是个极出色的男儿,却偏偏对那些志向嗤之以鼻,觉得那都是空泛的、是不切实际的。
徐茂行,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
半晌之后,林黛玉忽然抬头笑道:“这句话在你看来,大概纯属放屁吧?”
“也不能这么说。”徐茂行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我只是觉得‘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只要做的事情是好的,心里怎么想又有什么所谓?”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挨着林黛玉坐了下来,偏头去看她膝上的书册,“不过嘛,对于真正拥有崇高理想的正身之士,我个人是很钦佩的。”
只是可惜,这世上正身之士凤毛麟角,仰禄之士却多如牛毛。
所以,虽然理想还是要有的,但在做实事时,还是论迹不论心的好。
眼见黛玉已翻开的第二篇,薛茂行干脆枕着双手握在了榻上,调侃道:“怎么,这种志怪小说,也能让林大小姐欲罢不能呀?”
林黛玉抽空嗔了他一眼,就开始默读第二篇《耳中人》:“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缀……”
这是一个书生修炼导引之术,修道走火入魔乃至失魂落魄的故事。
徐茂行觉得离谱,但生来就在古代的林黛玉却能身临其境,读完觉得这个故事就好像发生在身边一样。
只因这个时代的书生,有许多都笃信导引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