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7


樱裁衣裳、做鞋子时,都会多裁出一份来,叫严妈妈拿回去给自己的女儿穿。

她六岁之前跟着母亲贾敏,六岁之后跟着外祖母史太君,这两人都教导她对待仆人要以宽厚为主。一旦对哪个仆人严厉斥责或者重罚了,就要调离身边,最好是送到庄子上去。

只因贴身的仆人接触到主子的时机实在太多,万一有一个怀恨在心的,或在饭菜里下点东西,或直接舍得一身刮……

这世间最公平的事,就是每个人都只有一条命,做主子的也没长着三头六臂,挡不住那致命一击。

林黛玉在荣国府寄居多年,冷眼看着荣国府的乱象,还有贾母院中之人的忠心,加入自己的理解,早就整理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之册。

姐妹们在园子中居住时,都是自己管自己院里的事,她的潇湘馆是最清静的地方,从来没闹出过什么不好言说的事来。

嫁到徐家之后,她也是一开始便给仆人们定好了规矩,凡是照章行事的自然有赏,哪一个若是违背了规则,她罚起来也不管是谁家的亲戚。

若是有管事或管事娘子欺瞒主子、邀买人心,被她知道了立刻就会革去职务,提拔表现好的人。

人的本性里都是带点欺软怕硬的,下人们摸透了她的秉性,自然不敢阳奉阴违在她面前弄鬼。

再加上她处事公正,不偏不倚,做错事被罚的那些,也少有怨言。

=====

忽一日,宫里传来的消息,说是皇后卧病,病中无聊,让林黛玉进去陪着说话。

在此之前,林黛玉已经找各种理由推拒了好几次宫中的宣召,家里的三个正经主子甚至包括柳先生在内,哪一个都“病”过了。

这一次估计皇后也是急了,派过来的不单有内宦,还有两个太医,其中还有一个是专攻儿科的。

眼见是再也推脱不了了,林黛玉只好命人请他们先去歇息,换了一身隆重的衣裳跟着进去了。

同样是坤宁宫,甚至里面的花木摆设都丝毫未改。可上次来时是欣欣向荣,这一次再来却仿佛春残花谢,整体的氛围都衰败了下来。

林黛玉越往里走,心就越沉,也更肯定了自己先前的猜测。

甄昭仪在正殿门口接着她,挽着她的手低声道:“嫂子等会儿再进去,太子在里面给娘娘请安呢。”说着便引着她去了偏殿说话。

林黛玉也无心喝茶,只端起茶盏略略沾了沾唇,便左右看了看,用眼神询问甄昭仪:这里好说话吗?

甄昭仪笑道:“嫂子但说无妨,自陛下登基之后,皇后娘娘便命我协理六宫,小妹这点手段还是有的。”

林黛玉仔细看了她一眼,见她眼角眉梢都透出自信的气度,再无从前的怯弱畏缩,心下大觉欣慰。

——果然,人一旦多读书、多经事,很快就能脱胎换骨。

眼前的甄昭仪,就是蜕变的典型。

感慨过后,她便低声问道:“皇后娘娘这病是从几时发的?到如今有多久了?太医看了可有说什么?”

甄昭仪深深看了她一眼,叹服道:“我早知嫂子聪慧,却不想还是低估了你。这事我只能跟嫂子说一句,顺天应命即可。”

她一边说,一边伸手往上指了指,脸上露出别有意味的笑容,又压低了声音匆匆说了一句,“这次召嫂子进宫,也有那位的意思。”

林黛玉立刻就明白了,关于皇后的病情,天子自有主意,却耐不住有人从中作梗。而且这搅局之人,要正是天子的软肋,以至于让他投鼠忌器。

那就只能是太子了。

想来也是,就算从三岁以后太子便离了亲娘身边,一直都是由父亲抚养教导。可母子之情再怎么淡薄,那也是亲娘。

偏太子又格外聪慧,天子又不如先帝那般忌惮儿子,并不限制打压太子的权威。他能察觉内情并暗中阻拦,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若是心思再阴暗一点,说不定这也是天子对太子的一种考验,要看他面对亲情和权力时会如何抉择。

林黛玉想明白这些,也不过是片刻之间。她不禁苦笑了起来,“他们一家子的事,又何苦把我牵扯进来?”

甄昭仪也跟着苦笑,“他们不想为难自己,可不就得为难别人吗?”

按照私情上来说,甄昭仪自然更偏向林黛玉。她清楚皇后之所以提拔她,是为了固宠,纵有真心也没多少;

从私心上讲,她就更不希望徐家被牵扯进去了。

她一入宫门深似海,留在宫外的寡母全靠徐茂行夫妇照顾。徐家又是她礼法上的娘家,但凡出了什么事,不可能不牵连到她。

但最上头的三个主子斗法,偏要把徐家牵扯进来,她又能怎么办呢?

正在两人相互沉默之际,守门的宫娥忽然来禀报,“昭仪,徐娘子,太子殿下驾到。”

两人急忙起身迎接,不多时身量未足的太子便走了进来。

“见过昭仪娘娘。”太子先对甄昭仪拱手施礼。

“快免礼。”甄昭仪赶紧叫起,一刻也不敢多耽误。

然后便是黛玉拜见太子,而太子也很给面子,直接就叫她起来了。

再然后太子上座,甄昭仪在一侧相陪,林黛玉挪到了下首。

甄昭仪问:“皇后娘娘可吃药了吗?”

“孤已经劝她吃了。”太子道,“只是那药忒败胃口,母后吃了药就吃不下饭了。”

甄昭仪也知道太子此来为的是见林黛玉,听见这话立刻会意,起身笑道:“我做的枣泥山药糕皇后娘娘吃着还好,既然吃不下饭,我便再去做些糕点来,让娘娘多少用点。”

“那就劳烦昭仪娘娘了。”太子起身相送。

等甄昭仪离去之后,太子便看向林黛玉,忽然问道:“徐娘子可听过沉香救母的故事吗?”

林黛玉答道:“这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戏曲、评书、大鼓、弦子……各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演绎,却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过,自从有了樱姐儿之后,民妇要是对另外一个故事感触更深。”

“哦?愿闻其详。”

林黛玉便道:“前朝有位文人名叫周豫,除了痴迷文学之外,还痴迷烹饪,颇有几分苏东坡的品格。

有一日,他和友人垂钓得了一窝鳝鱼,回来后便倒在釜中烹煮。

那些鳝鱼并不知晓自己即将面对的命运,在逐渐温热的水中畅游,看起来十分欢快。

随着水温升高,鳝鱼察觉到了危机,可这时候在想逃时,却发现浑身上下的筋骨已被温水泡透,再难跳跃了。

当所有鳝鱼都在锅中乱窜时,周豫却惊奇地发现,有一条腰身格外粗壮的鳝鱼却努力弓着身子把腹部露出水外,全然不顾头与尾浸在即将沸腾的水中。”

故事讲到这里,太子已是双目通红。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