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8


,玩笑着恭维了一句。

见女儿笑了,贾敏也不由笑道:“你这孩子,真是心大。”

说起那等性命攸关之事,竟也能谈笑自若。

林如海捋着胡须点头赞赏道:“我家女儿虽是女儿身,却颇有古之大将之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

虽然是夸她的话,但经历过徐茂行的林黛玉却不爱听。

她“哼”了一声,不悦道:“爹爹这是什么话?什么叫‘虽是女儿身’?女儿身又如何,并不比男子少半两脑子。我虽是女儿身,却也照样名留青史,让后人瞻仰我林氏门风!”

虽说前世他们夫妻的计划出了点意外,徐茂行的官一直做到六十岁才辞掉。

但她经常参加各类诗会,留下的笔墨不知有多少?

便是抛开诗作不谈,只说她一路从扬州回京城时写的那篇游记,已经足够她名留青史了。

林如海愣了片刻,怔怔地看着面容稚嫩却又傲气逼人的女儿。那双眼睛里透出的光辉,实在是他平生觐见的闪耀。

这个时候,他是真的有些好奇前世的女婿是谁了。

究竟是怎样一个妙人,能把一个父母双亡,还寄人篱下多年的孤女,养得这般自信夺目?

片刻之后,林如海仰头大笑了起来,神清气爽道:“好好好,我女儿有志气!汉末南郡太守郭永曾指着自己的女儿,称赞其为‘女中王’。如今我也要说,我女儿真乃人中俊杰!”

林黛玉这才高兴了,继续先前的话题:“爹爹本就因娘亲过世而伤心伤身,又逢二圣争雄,双方都给爹爹施压。爹爹忠于老圣人,自然就成了新帝的眼中钉。没多多久,便也撒手人寰了。”

这中间肯定还有新帝的手段,但如今说这些都没有意义。

政治之争从来残酷,只要新帝想要他死,就算知道了对方前世的手段,并且防住了也没用。

因为只要他不死,对方自然会生出无穷无尽的手段来。

那么,若是暗中投靠新帝呢?是否会有一线生机?

林如海暗自思索,最后却不禁摇了摇头。

——鹾政、织造、铁矿与茶叶皆是朝廷收入的大头,无论是哪位皇帝在位,收拢权利时都不会放过这四处。只要他一日占据着盐运使的位置,就一日不得安宁。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又重重吐了出来,对贾敏道:“夫人,我准备明日便称病,过些日子……不,明天便上折子,就说我身体日渐沉屙,担当不了如此重任了。”

原本是要徐徐图之的,他却又忽然想到,方才女儿说下个月太子就会谋反,五月份新帝就会登基。

若是折子递得晚了,恰巧碰上那一大摊子事,只怕圣人也没工夫管他了。

等一切尘埃落定,得到新帝登基。

到那个时候,老圣人还想着日后收拢权利,怎么可能把这个心腹从盐运使的位置上放下来?

至于他是不是真的病了,老圣人可不会关心。他只会觉得,哪怕是病死在任上,林如海也得为他鞠躬尽瘁。

为了能顺利脱身,他也顾不得计划粗糙了。

贾敏点了点头,赞同道:“不错,此事宜早不宜迟。想来这么个肥缺,有的是人争着要。”

此事定下之后,林如海忠于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

他问道:“玉儿前世是许给了谁家?”

此时此刻,他对自己那未来女婿,可是好奇得紧呢。

不但是他,贾敏也一样。

夫妻二人都紧紧盯着女儿,无声地催促她赶紧透露答案。

林黛玉也不扭捏,直言道:“明年三月,原礼部徐郎中将调任扬州做知府,其次子徐茂行,正和女儿年纪相仿。”

林如海听在耳中,在心头略一思索,便已经把人对上了号。

他对贾敏说:“徐郎中讳‘甘’,乃是裕安三十六年的进士。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应是二甲第七名,正经的进士出身。”

然后又把徐甘哪年考庶吉士,哪年正式入朝,哪年调入礼部,哪年右迁郎中……把徐甘所有的履历都背了一遍。

虽说同样是朝廷的官员,同样是一朝帝王的心腹,但林如海这种实权官员,可不像徐茂行那种清贵衙门的官那么容易做。

全天下这么多的官员,林如海不敢说能把每一个人的出身履历都记在心里。但京城六部的官员,却没有一个能逃过他的眼睛。

可以说,林黛玉能有那么缜密的心思,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父亲的精心培养也占了一大半。

贾敏听得若有所思,半晌道:“如此说来,徐家虽是寒门出身,倒也是清贵之流。徐郎中毫无家世依靠,却短短数年便能做到知府,当真是个能吏。”

虽说贾家是勋贵里的一流家族,但先国公贾代善目光长远,早已知晓太平盛世里武将少有用武之地。后世子孙若想长保富贵,还是得走科举入仕的路子。

所以他才一力做主,把嫡出的女儿贾敏,嫁到了勋贵中成功转型的林家,又叫次子自幼便读书。

只可惜,贾政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子,直到贾代善去世,也为正式入泮。还是当今圣人怜悯故人之子,多问了一句之后,赏了一个工部主事的缺。

到如今快二十年了,他也才堪堪升了一级,变成了工部员外郎。

荣国府的家世和人脉,落到贾政身上,仿佛变成了个笑话,好像半点用也没有。

贾敏自幼聪慧,比两个哥哥更能领会父亲的苦心。因而得知徐甘是寒门士子出身,凭本事高中二甲,心里就先满意了几分。

又得知徐甘入朝不到十年,就从庶吉士做到了郎中,马上又要到扬州这等繁华之地做知府了,那真是再满意没有了。

她对未来女婿要求也不高,只要能有其父一半的人才,就足够在这世间立足了。

林如海和妻子的心思也差不多。

因着林黛玉言语之中对前世的夫婿颇为喜爱依赖,因而夫妻二人想当然就觉得,就算未来女婿不能青出于蓝,想必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于是,对于徐茂行的才能和成就,他们都没有多问。

恰在此时,王妈妈端着一碗银耳红枣粥并五六样小菜进来了,笑眯眯地说:“大姐儿快来用些,粥是我亲手熬的,菜也都是我看着他们做的,都是极干净的开胃小菜。”

林如海转身出去了,说是要琢磨写折子的事。

贾敏笑着目送他去了外间,便亲手接过银耳粥,一勺一勺喂给黛玉吃。

王妈妈也在一旁伺候着,时不时给黛玉夹一筷子小菜,或是凉拌玉兰片,或是酸辣鸡皮丝,果然都是开胃的小菜。

时隔多年,林黛玉措不及防又回到了脾胃虚弱的境地,虽然有心多吃,奈何只喝了小半碗粥就实在喝不下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